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保护分析

2021-12-02 04:50刘霞
艺术品鉴 2021年15期
关键词:声乐旋律民族

刘霞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文化也在不断地交流借鉴,国内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特色。中国民族声乐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民间音乐,随着民间文化的不断发展积累沉淀,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我国民族声乐的创作主要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并借鉴西方作曲技法不断完善,有机融合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民族声乐博大精深,值得我们传承和保护。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内涵

我国拥有十分特有的中国特色自然环境和人文文化,在环境变迁和文化演变过程中,逐渐沉淀形成了中国民族声乐,在文化变迁中随着历史背景的不同,以及不同民族共同影响作用之下,又形成了更加具有我国当地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1]。我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不同的民族都拥有不同的生活习惯、风俗习惯、民族语言和文化信仰,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传统声乐艺术形式,例如民歌、声乐类歌舞音乐、说唱、戏曲等,这些艺术形式都比较符合我国民族声乐的形成条件。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形式更加强调了民族特色,例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以及江苏民歌《茉莉花》等,这些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当地特色[2]。随着中国民族声乐的不断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因此其中的民族概念逐渐淡化,主要分为美声风格、民族风格和流行风格。这种分类方式既能够有效地继承和保护我国的传统声乐形式,保留了我国固有的传统风俗习惯和语言特点,同时更加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实现中国民族声乐的继承和发扬。

二、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保护

(一)为民间艺人提供了有力发展条件

在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对其传承保护为当地的民族艺人提供有力的发展条件,为艺术家们提供足够的培养和扶持力度,能够帮助民间艺术保持本土原貌,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的培训练习和学习活动当中[3]。我国当地的中国音乐学院,以及高等院校中,都需要积极完善民间艺人的人才培养机制,或者是联系当地比较专业的民歌教育学家,当地政府部门出资进行系统性民族声乐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民间艺人在发展过程中保持民歌原貌,提升民间艺人的专业能力水平,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能够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对于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的发展要加强重视力度,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和发展,保护我国民间艺人不断创新。

(二)传承和保留了传统风俗习惯

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建立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因此中国民族声乐以民间的音乐内容作为创作素材,拥有十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特点,并且我国民族众多,传统的音乐文化也具有延续性特点。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表达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了个性十分鲜明的当地音乐文化,让人听起来十分具有感染力[4]。想要进行民族声乐的传承和保护,必须要以本土的声乐文化为主,以借鉴为辅助来不断地推陈出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局面。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和保护离不开创新和发展,民族声乐的作品创新需要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并借鉴西方国家的作曲技法来不断地探索完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内容。我国艺术大部分属于先行艺术,也就是强调了音乐旋律的线条呈现出横向美的特点。西方的艺术则多半是讲究纵向的立体美,在中国民族声乐的创作过程中借用西方音乐的创作思想和创作理论,需要综合分析考虑我国民族声乐创作要求,不能盲目进行借用,影响中国民族声乐创作的科学性。想要保证民族艺术的完整性需要借助于乡土人情的本地文化,尽可能地保留传统的风俗习惯。保留风俗习惯并不代表着不进步、不创新,而是真正地实现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和保护,延续和发展。

(三)强化中国民族声乐的自我认同

中国的民族声乐整体偏向阴柔美,大部分音乐类型听上去都很少有刚劲昂扬质感,大部分都是柔软婉转的音乐。在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主要是以采集和渔猎为主,但是欧洲人则主要是狩猎为生,因此产生了非常典型的狩猎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在旧石器时代开始中国和西方国家就表现出了区别比较大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5]。西方文化在旧石器时代中重点体现出了一种男性气质,而中国文化则是女性特征更加明显。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俄罗斯地区拥有干燥和贫瘠的草原以及寒冷的西伯利亚气候,因此受当地气候的影响,俄罗斯人拥有十分鲜明的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也只有这样顽强的性格才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俄罗斯处于亚欧大陆的东欧,经常会受到周围国家的攻击和挤压,因此在当地的民族性格当中,还带有十分浓厚的意识。对于俄罗斯民族的音乐创作来说,也受到了民族性格的深远影响,其中既包含了阴柔的一面,同时也包含了坚毅的一面。德国当时生存条件也十分恶劣,因此德国人非常勤于钻研,并且习惯钻研和揭露事物的本质,整个民族性格表现得更加理智。我国受历史文化的影响比较深远,历史文化倡导了思无邪以及温柔敦厚的道德信仰,再加上还有道家思想的熏陶,柔弱胜刚强,因此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中国人隐忍的民族性格。中国的民族声乐是来源于民间文化的,一开始的声乐起源于劳动中喊出来的号子,属于民间歌曲的一种。不同的环境造就了文化和语言的不同,因此只有保留原汁原味的中国民间文化,才能够实现中国民族声乐更好的传承。

在中国的民歌演唱过程中,歌词和旋律都是依靠听觉,但是演唱还可以引起听众的联想,通过歌唱语言来规定旋律的形象,利用旋律来表达出语言中的概念符号[6]。在中国民族声乐的创作过程中歌词的创作需要适合旋律更好地进行表现,也就是能够跟旋律更加协调地融合在一起。歌词和歌曲都要有自身的表现形式,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兼顾对方,也能够在融合的过程当中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在中国民族声乐的创作过程中,需要遵守文化的发展本质,也就是充分挖掘可以旋律化的语言思想内涵,并按照语言的内容和情感的不同,最终决定选择适合的旋律手段和旋律形象。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民族声乐的作曲家按照歌词来进行谱曲,主要是面对已经规定好的内容进行谱曲。作曲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把音乐和歌词更好地表现出来,并没有进行曲解的过程。声乐的创作中音乐的旋律需要服从于文学,但是音乐的旋律是否能够成功,还需要看歌词在旋律中的表现如何。在民族声乐的创作过程中,需要在表现旋律特性的同时清晰地表达出文学形象。歌曲中的歌词和旋律拥有双重关系,但是歌词表达出来的是具体的生活内容,而旋律则主要是表达出抽象的概念,为了能够把歌词的内容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可以说在民族的声乐创作过程中,旋律的存在需要结合歌词中的生活形象来进行深化,主要是吸取了生活引导,要尊重歌词,不能为了表现自己而忽视了歌词的表现[7]。歌词的内容也不仅仅是通过旋律才表达出来,歌词的内容有一些也是旋律无法表达的,因此旋律也要尽可能地靠近歌词,否则会对歌曲的整体艺术形象产生很大的影响。

实践证明歌词和旋律如果能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则会让人感觉到歌曲格外亲切动人,如果违背了歌词和旋律融合一起的创作原则,会导致歌曲逐渐失去美感。在歌词的音调当中是包含有表情性音调的,这些表情性音调能够把人们的内心活动逐渐表现出来。表情性音调并不是一些概念和符号,而是在歌曲旋律当中生动和具体的情感表现,因此中国民族声乐的创作也需要尊重语音的旋律。只有充分尊重了语音旋律的中国民族声乐创作,才能够把文学形象和歌曲内容更加立体和清晰地表达出来,利用旋律表现出歌曲的美感。

我国地理结构非常特殊,少数民族大部分都生活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比较高东部地区比较低,西部地区拥有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还有海拔两千米左右的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等[8]。在国家区域当中少数民族的人口占据比例虽然不大,但是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却十分广泛,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跟境外的少数民族比邻而居,因此地理形态的特殊性造就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性格和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通过分析了解,阻碍我国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并不是民族音乐的内容贫瘠,而是我们过于相信和依赖美歌学派,在国内拥有借助于美声发音技巧的民族声乐歌唱家,但是并不能单纯地使用美歌学派来衡量民族声乐,需要在发展中国民族声乐的过程中做好民间音乐的保护工作,以民间音乐文化作为基础来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

三、结语

中国民族声乐不仅代表了音乐,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中国民族声乐在坚持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民族声乐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我国传统的民族唱法都拥有十分深远的历史发展背景,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原生态的声乐作品更加带有中国民族声乐特色,让中国民族声乐也能够在世界声乐文化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声乐旋律民族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给你的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