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研究

2021-12-02 09:47李相美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会计专业应用型

李相美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四川 德阳 618500)

现今,应用型高校的建设发展,逐渐提高了我国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水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也应基于应用型高校人才教育模式,做好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不断做好深层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改变课程教学方法及策略,围绕对更多元课程教学模式的运用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系统化会计专业人才教育探索,为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开展积累专业教育经验。

一、应用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优势

(一)强化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教育发展水平

应用型高校是以产教融合为根本,基于高素质人才教育培养开展教育布局。不同于传统意义职业人才教育,应用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注重于对技术人才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从强化教育实践、实训培训角度构建新的教育体系,使专业人才可以在专业技能应用方面突出自身专业优势,在弥补传统职业人才教育培养缺失的同时,解决普通高校技术人才岗位实践能力不足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充分简化高校与企业合作流程,以专业人才协同教育为基本导向,切实推动应用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多元化开展。正是由于应用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对技术人才实践水平的提高,促使高校与企业教育合作可以从多个角度开展规划,为未来阶段应用型高校教育发展创新及专业技术人才高质量教育输出创造良好条件。

(二)提高高校专业人才教育的产业对接能力

传统模式高职院校、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大部分基于企业需求及市场环境变化进行教育体系优化。而应用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则是围绕行业发展设计人才教育培养方案,确保应用型高校人才教育能保持一定时代先进性、前瞻性,通过与大型、超大型企业教育对接,提高应用型高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能力,使应用型高校可以为产业发展充分助力,从根本上实现应用型高校人才教育扁平化推进。在这一教育发展策略带动之下,应用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将从更高维度开展教育布局,进一步摆脱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对高校教育束缚,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教育培养主导权,有效解决部分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与企业之间教育、管理矛盾问题,提升高校与企业之间教育联动能力,促使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可以基于行业发展布局科学开展教育工作。

二、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特征

(一)教学实用化

保证课程教学知识实用性是应用型高校专业教育主要特点。由于会计专业课程内容涉及较为宽泛,因此课程教学工作开展必须要基于课程教学总体规划制定合理教学方案,确保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完整性。应用型高校技术人才主要面向于专业技术岗位进行教育培养,因此,在教学规划布局及教学内容设计方面,需要基于未来阶段专业人才岗位需求开展。正是由于会计专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综合技术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对于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规划制定,应围绕保证教学内容实用性、实践有效性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改进,使专业学生在未来岗位就业、创业发展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专业学生更好地积累专业岗位工作经验,提高对岗位工作的了解,进一步强化会计专业学生的基础专业水平。

(二)课程系统化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较为单一,课程教学内容更多是按照基础标准规范进行选择。从理论上来说,基于标准规范制定课程教学方案,的确能满足会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需求,但由于各地区高职院校、普通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同质化问题教育严重,使部分地区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失去核心竞争力,导致部分高职院校、高校无法在现有教育发展环境下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持,影响高职院校、普通高校会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质量。应用型高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则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并从自身教育发展特点出发,建立更为完善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使高校能以未来会计专业人才就业发展为导向,科学选择课程教学目标,进一步推进会计专业人才课程教育系统化开展,为未来阶段会计专业人才就业发展提供有利的基础保障。

三、我国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现状

(一)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实训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应用型高校教育发展总体状况较为良好,但在细节上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尤其在教学实训方面,部分应用型高校教育实训体系并不完善,相关教学实训中心缺少有关配套设置,实训教学机制也未能与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对接,导致应用型高校专业教育水平大打折扣。会计专业对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着较高要求,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不仅要确保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保持一致,同时也要在现有教育实训体系之上,做好专业学生岗位实践、专业就业教育培训。但事实上,由于部分应用型高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加之对会计专业教学实训重视程度不足,促使应用型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方面,无法切实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实训课程内容安排也无法满足专业教育需求,降低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质量。

(二)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教材、教学内容选择滞后

应用型高校教育发展充分吸纳高职院校、普通高校教育特点,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实现对大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这一模式虽然从教育长效化发展角度来看具有诸多优势,但由于我国应用型高校普遍存在教育创新能力不足问题,促使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选择大部分与高职院校、普通高校保持一致,未能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角度出发设计教学体系,导致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产生教学教材、教学内容滞后问题,无法根据行业、企业需求科学调整人才培养教学方向。面对这一现状,应用型高校需求在未来教育发展过程中寻求教育突破,秉承保持教育前瞻性基本原则,积极拓展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并加强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能力,为后续阶段更好地开展科学化会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工作夯实基础。

(三)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教师教学规划布局不合理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周期相对较长,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布局,需要从更多元角度进行教育规划。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方面,部分教师仍然沿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思维,课程内容布置未能突出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特色,使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始终难以达到较高水平。面对这一问题,未来阶段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教学工作开展,需要先做好面向教师的教育培训,改变教师教学逻辑及教学思想,通过教师赴企挂职及聘请专家团队进行教育指导,调整会计专业教学方案,尽可能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方面加强对应用型人才教育理念的运用,使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能充分发挥应用型高校教育发展优势,弥补现阶段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不足,提高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与人才教育培养总体水平。

(四)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单一

目前,应用型高校对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平台运用涵盖线上教学、线下实践两个方面,但由于应用型高校教育需求相对特殊,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对接能力不足,导致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产生教学平台单一问题,平台教学内容也与实际线下课程教育实践内容有所不同,使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无法运用现有资源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其综合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充分保障,进一步影响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工作的稳步推进。对此,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教学需要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积极做好多元化教育发展布局,在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多个维度构建会计专业教育发展新生态,围绕对外部教育资源引入及内容教育资源合理应用,实现对现有教学平台的一体化整合,并以信息化技术发展为载体,建立多元化的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发展体系,使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水平能得到充分提升。

四、国外与国内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差异

(一)国外

国外应用型大学与国内应用型高校有所不同,国外应用型大学大部分采用与第三方机构或企业联合办学的基本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影响之下,国外应用型大学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围绕满足企业或本地区专业人才用人需求进行规划。这其中,美国应用型大学生课程教学管理工作多数由州政府进行负责,企业需要先与高校进行对接,由高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教育培养服务。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教育评价,结合大学生对于会计专业学习兴趣、就业导向及自身专业优势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最终选择适宜的学生开设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教学培养,使其能符合企业、相关机构专业人才应用需求,进一步实现应用型大学与企业一体化对接。这一方式虽然保证应用型大学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但综合教育效率不足,无法同时与多个企业进行教学对接,教学时效性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在西欧部分发达国家,应用型大学教育模式更多是运用于填补技术人才市场空缺,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在社会中所占比重,解决现有社会环境下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水平、技术能力不足问题。

(二)国内

我国应用型高校建设发展虽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各地区政府机构对应用型高校教育推广范围不断扩大,加之政府机构在教育政策上对企业、应用型高校扶持,使应用型高校逐渐成为各地区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水平的提高,未来阶段对于会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将逐步扩大,在这一基础导向因素影响之下,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势必从产业经济发展、国际经济发展等角度开展教育规划,最终促使我国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达到更高高度。从当前阶段我国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我国应用型高校教育发展具有教育水平高、人才岗位适应能力强及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等诸多优势,但未来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格局的改变与税收政策内容变更,将进一步对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产生影响,为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新环境,我国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充分吸纳国外教育发展经验,从加强教育探索、教育创新及教育拓展角度出发开展教育体系优化,为后续阶段我国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教育高质量输出奠定良好的根基。

五、新时代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对策

(一)树立教师新时代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新思想

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先要从教师教学思想上进行改变,提高教师对新时代应用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了解,并从应用型技术人才教育培养角度开展教育规划。这其中,应用型高校应积极给予教师一定的教育指导,并定期组织专业教育培训,要将适用于专业学生岗位就业、创业发展实践内容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使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能更好地满足应用型高校人才教育培养需求。教师对于课程体系的优化,不应依赖于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运用,要在现有的教育发展条件下科学运用教学资源,结合会计专业教学特点加强对课程内容拓展,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即可对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及财务管理等内容有所掌握,进一步提高专业学生对会计知识应用实践能力,促使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教育能在教师教学新思想推动下高质量开展。

(二)提高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化教育联动能力

应用型高校自身教育能力相对薄弱,加之高校对行业发展了解相对较少,无法在各个方面为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帮助。为此,未来阶段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加强自身专业教育联动能力,利用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新的课程教育发展模式。例如,在税务核算课程教学方面,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应采取双师教学模式。高校方面需要针对双师教学做好教学体系优化,由企业派遣专业会计人员参与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工作,通过高校教师及企业员工开展一体化教学合作,使税务核算课程教学开展能根据当前企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围绕我国税务体系结构、税务结算模式及税务风险规避等内容,进行多元化税务核算课程教学实践,使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能更好地在课程实践方面汲取专业知识。

(三)建立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多元化课程教学实训平台

教学实训及教育实践是应用型高校教育的主要特征。针对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从教学实训及教育实践两个方面做好教育优化。首先,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应基于会计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做好对实训教育体系构建,积极利用外部合作方式开展系统化教育实训工作,由高校、企业及第三方机构联合开展教学实训,进一步丰富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实训平台。其次,应用型高校需要围绕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建立独立教学实训中心,在企业与高校之间形成一体化教育实训沟通桥梁,通过高校、企业双向教育指导及时制定科学教育方案,切实做好对教育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以此,建立完善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实训教育体系。最后,在专业课程实训方法方面,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应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应以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需求为基本导向,科学对教学实训方向进行调整,在尽可能满足企业人才应用要求的同时,开展更多元化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为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实训水平提高创造良好基础条件。

(四)创新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新模块

教育创新对于提高应用型高校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也应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寻求创新、突破。对此,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应用型高校需要改变现有会计专业教育评价机制,提升专业大学生课程实践、日常表现及实践培训的教学评价有效性,降低理论知识学习在教学考核中所占比例,进一步提高对专业大学生学习实践水平测试的能力,使会计专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程实践教育评价,更好地为后续阶段教学工作开展选择科学教育方案。第二,应用型高校需要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做好积极探索,尤其要重视对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机制优化,调整现有课程教学结构,降低概念性知识与理论知识综合总体数量,通过课程实现提高大学生专业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实践水平。从而,在教育创新助力之下提高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综合质量。

六、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倾向于对专业人才核心技能水平的提高。为此,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开展,也应围绕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进行布局,不断加强专业技术实训、课程教学实践水平,运用教育实践帮助专业大学生积累技术经验,强化专业技术知识储备,为其未来阶段更好地在岗位工作、创业发展方面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会计专业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当地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