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载体创新提升班级文化育人品位

2021-12-02 11:31
江苏教育 2021年84期
关键词:尚美博雅德性

张 蓉

班级文化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班级共同体,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是一个班级创建、成长过程中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引领。南京市第九中学高一某班在创建过程中,注重班级文化的整体建构和可持续发展,以物型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三个方面的载体创新提升班级文化的育人品位,逐步成为班风正、学风浓、成绩优、活动佳的班级。下面是我们在班级文化载体创新方面做的一些尝试。

一、创新物型文化,提升审美品位

“博雅尚美”是南京市第九中学的育人追求,“博雅”指学识渊博,品行雅正;“尚美”即品德高尚,追求完美。这种文化,已经深入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精神世界中。我们在“博雅尚美”的基础上,对班级的物型文化进行了创新,以“花园班级”和“静学班级”为建设目标,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1.倾力打造花园班级,渗透生命教育。

我们的环境布置不是简单的贴几张标语,而是将班级营造成一个生机盎然的花园。班级种植了各种花卉,春绽玫瑰、夏养睡莲、秋种菊花、冬开水仙,四季有花开,遥有暗香来。为了呵护这些花卉,班级成立了“护花使者”小分队,浇水遮阴,修枝剪叶。为了让花园更有灵性,班级还养了小金鱼,小分队的队员们每天清理鱼缸,细心喂养。在同学们的精心呵护下,花草焕发了勃勃的生机,教室景观美轮美奂,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品位,我班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班级”。

在打造“花园班级”的过程中,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花草金鱼的养殖过程中,体会养育的辛苦,目睹成长的历程,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坚强。当其他班级的绿植奄奄一息的时候,队员们主动帮助他们护理,还收获了兄弟班级“妙手回春”的锦旗。在创新物型文化载体的过程中,渗透了生命教育,这是一大收获。

2.用心打造静学班级,倡导淳朴学风。

“入室即静、入座即学、入学即专”是我们的追求。教室里,即使是课间,也听不到大声的喧哗,大家或在小声地聊天,或在欣赏花草放松心情,或在专心地学习。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博雅尚美”的理念渗入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成为其人生态度:修养身心,儒雅自尊、知识广博、求真尚美。

如果说环境是班级文化的“硬件”,那么学风则是班级文化的“软件”。班级前后墙壁上挂着的吊兰,讲台上绽放的蝴蝶兰,墙上挂着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书法……教室里整洁干净,没有多余的杂物,这些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教育着学生,班级文化发挥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

二、创新制度文化,提升德性品位

传统的制度文化中,制度是预设好的,德育被看作是一种外铄性的教育活动,德性养成被理解为一种终极性的结果获得。这种预先设计好的载体是封闭的,忽视了德性养成的自主性,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南辕北辙的局面。我们在创新制度文化时,赋予制度形成的过程以德育价值,让制度的形成本身就成为学生自我德性比照与审视的过程。

1.定制班级公约。

班级建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定班规。我们在校纪校规的基础上,采取民主的方式,组织全体学生制定班级公约。被赋予决策自由的学生们,站在整个班级的角度,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从常规要求、言行举止、理想信念等方面提出班规的具体要求。

班级管理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反复抓,抓反复”。为了保障班规的执行,大家又就违反班规的处罚条例展开讨论,在后续班规实施的过程中,还对班规进行修订完善。如在处理“教室里吃零食”这一问题时,班规里最初写的是“不允许在教室里吃零食”,有部分学生产生了争议。如何定义“零食”?饼干牛奶算不算?在经历了由班长主持的讨论以后,大家约定:非必要在教室不吃东西;课间实在饿的话,可以低调地吃点没有强烈味道的饼干、牛奶之类;坚决禁止将辣条、薯条、可乐等带入教室;违规的同学倒一个星期的垃圾桶。从此以后,班级里吃零食的现象收敛了许多。

2.形成道德自觉。

在定制和执行班级公约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到“班规”这一班级文化载体形成的过程里,有了决策自由,受到了尊重。这一实践过程真正关注了德性养成的自主性,使学生们不仅能更自觉地遵守各项制度,还对德性品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学生写小纸条给我,反映有同学总是带着口头禅说话,与“博雅尚美”的校园文化不匹配;有班委向我提议,班级的大扫除工作需要重新分工,以提高效率;早读课无论教师是否到场,课代表都能主动维持纪律,安排早读任务;大扫除无论我在不在场,两个班长都能根据劳动任务表,带领同学将教室打扫得一尘不染,桌椅排列得整整齐齐;日常生活中,学生们会自觉带走脚下的纸屑,扶正歪斜的桌椅,照顾任教的老师,珍惜同学的情谊……他们在班级日志的扉页写下这样一句话:约束我们的不是班规,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三、创新活动文化,提升意志品位

活动是德育工作实施的主要形式。在传统的合唱、演讲活动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学校特色、班级特点,创设了一系列特色鲜明、旨在提升意志品位的教育活动,如金秋诗会、伟人风范教育活动、徒步行走等。

一是“金秋诗会”活动。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新生逐渐适应高一生活的时候。虽然高中生活只开始了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博雅尚美”的校园文化已经渗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他们满怀深情,用诗歌表达自己的热忱与追求:“年轻的学子们传承着你的博雅,以梦为马,理想出发;以笔为刃,剑指天涯;信念的光辉予我翅膀,胜利的彼岸终会到达。”

二是“伟人风范”教育活动。周恩来总理14岁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每年都会参加梅园新村纪念馆组织的纪念周恩来系列活动;邓颖超同志11岁读师范,立志报国。“伟人风范”激发了学生们追求理想的坚强意志。我们正以优良的学风、优美的环境、优秀的表现,积极申报“邓颖超班级”。

三是“徒步行走”活动。少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全民健身和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意义,对青少年提出殷切期望。为强健体魄砥砺意志,我们组织了“徒步行走”活动。从南京眼,途径滨江风光带,到达中山码头,全程10公里。我们在行走途中突遭风雨,但学生大声歌唱歌曲《水手》,手挽手肩并肩,历时6小时,终于一起走到了终点。

班级是学生求知求真的殿堂,是心灵成长的圣地,优质班级文化氛围的形成,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正通过班级文化载体的创新,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德性品位和意志品位,实现培养博雅尚美新一代高中生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尚美博雅德性
基于机器学习的柴油机性能预测
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 博雅教育 奠基人生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苏格拉底论德性的双重本性
苏格拉底论德性是否可教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求真 向善 尚美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试论尚美引领下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