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故事闪耀精神信仰之光
——谈谈语文课堂上的党史学习教育

2021-12-02 19:12李竹平
江苏教育 2021年52期
关键词:整本书党史语文课堂

李竹平

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党史教育,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儿童了解和记忆党史知识,而是为了通过具体的人物故事阅读,通过对故事人物活动背景的补充,通过联结与故事、人物有关的整本书阅读,让学生一点一滴地建构起对党的认知,培养对党的热爱和信仰。

对于儿童来说,对党的热爱和信仰,不能靠口号式的宣传,更不能靠说教式的灌输,而是要借助故事的力量,借助角色理解和情感体验的方式,先播下种子,再让种子发芽……这样的故事,在语文教材里可以常常遇见,只要在语文课堂上让它们鲜活起来,就会变成“种子”,或者成为促使“种子”萌芽的“阳光雨露”。

一、通过课文内容和人物故事本身渗透党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类的文本,大都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将党史教育与课文内容、人物以及事件的理解融为一体,很自然地渗透党史教育。

语文课堂上通过课文内容和人物故事本身渗透党史教育,要立足儿童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入心入情。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第一个识字单元中,《升国旗》一课,就是对刚刚成为小学生的儿童进行党史启蒙教育的好素材。这篇课文,让儿童知道我们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一年级学生一定会好奇,为什么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而不是别的样子呢?教师要积极回应儿童的“好奇心”,抓住契机进行党史启蒙教育。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明白了五颗星中最大的一颗星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告诉学生,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了国旗上最大的那颗星。教师除了用一年级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介绍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还要在这时候将儿童身边熟悉的共产党员介绍给他们。这样,中国共产党就不再是一个概念或符号,而是儿童能够亲切感知的、鲜活的人和真切的事,是具体形象的,而不是抽象的。

联结策略是最基础的阅读策略,能够帮助学习阅读的儿童通过多维联系,更深切地理解文本内容、情感和主题。语文课堂上渗透党史教育,一定要用好联结策略。上面谈到的将身边熟悉的共产党员适时介绍给儿童,就是与儿童的生活建立联结。文本与文本的联结,可以让儿童在语文课堂上接受的党史教育线索化。例如,一年级下册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二年级上册的《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就可以与一年级上册的《升国旗》建立联结,进一步体会和理解为什么国旗上最大的那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

到了中高年级,革命传统类文本本身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就可以成为渗透党史教育的凭借。二年级学生阅读《难忘的泼水节》,对周恩来总理的了解和认识,即使做了资料补充,可能也只会是“似懂非懂”。到了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就可以启发学生主动了解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以及与他有关的党史了,尤其是这时候联结《难忘的泼水节》,学生就很容易将周恩来总理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功绩联系起来。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在这类革命传统文本的教学中,始终将党史学习教育系于心中,作为一条潜移默化的人文目标,必然会在学生心中播下爱党敬党的种子。

学习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基于文本内容本身,要引导学生分别从父亲和国家领导人两个角色,体会毛泽东主席失去爱子的悲痛和艰难而伟大的抉择。如果在此基础上提示学生,毛泽东主席还有一个身份——一名共产党员,毛泽东主席的形象就更加立体饱满了,党史学习教育也很自然地得到了渗透。五年级下册《清贫》中的方志敏,人物和故事本身就是党史教育的直接素材,整篇文章就是一个共产党员在革命斗争中的“自白”——甘于清贫,心系劳苦大众,不怕牺牲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障。六年级上册谈歌的短篇小说《桥》,塑造的就是一个老村支书的形象……教师有意识地用好这些文本本身,党史学习教育就能够以最简单最真切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通过故事人物活动背景的补充和联结更多故事渗透党史教育

对于今天生活在和平富足环境下的儿童来说,党史学习教育更应该引导他们关切这样几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将往哪里去?正因为这是三个永恒的哲学追问,所以才在不同的生活境遇里,在具体的教育场域下,都要让儿童对这三个追问进行不同维度的探索,建构多维度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少先队员是他们诸多身份中的一个,对这一身份的追问,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要探寻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课堂上渗透党史教育,需要引导学生置身更加广阔丰富的历史背景中,了解党的故事、党的历史和党的理想信念等。

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用八行五十六个字,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历尽千辛万险,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红军长征的历程,是一首磅礴的史诗,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这五十六个字,虽然大气磅礴、铿锵有力、豪气干云,但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缺少更加具体形象的人物和事件的体会,因此对作者的情感很难产生共鸣,渗透党史教育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所以,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背景补充和故事联结,是确保学生真正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保证。背景补充,可以简明,突出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不屈不挠;故事联结,可以提前将《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倔强的小红军》等课文、故事提供给学生阅读(或者回顾)。联结故事时,很自然地将学生的少先队员身份与故事人物、人物精神联系起来,党史教育的渗透也就水到渠成了。

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讲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故事。课文中并没有交代李大钊的生平和功绩,学生很难直接从课文中体会到他作为革命先驱的无畏和牺牲精神,但直接在学习课文之前补充有关李大钊的生平资料或他遇难的背景知识,党史学习教育可能会得不到渗透。细致解读文本,会发现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结合这句话来补充背景、介绍李大钊所从事的工作,党史学习教育就与人物故事一起沉淀到了学生心中,学生也会感受到,胸前的红领巾也就有了更加丰富的意涵。

三、通过联结与故事、人物相关的整本书阅读及电影课程渗透党史教育

“整本书阅读与分享”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除了要落实整本书阅读的语文本体性目标,还需要在书籍选择和阅读实践中,重视落实革命传统教育,渗透党史教育。是为了进行党史教育而读整本书,还是在相关的整本书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党史教育,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思想教育的效果考量,当然是后一种。

综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快乐读书吧”,并没有与党史学习教育直接相关的整本书阅读内容。那么,如何很自然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整本书呢?自自然然的做法,就是以课文学习为基础,联结与故事及人物相关的整本书进行阅读。我们在学习五年级下册《军神》时,在教室里放了一本《刘伯承传》,让学生从书中找到与课文故事对应的内容,再分享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经历,联系他的“军神”形象,学生就在对比中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壮大,为什么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

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自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通过课文阅读,延伸到整本书阅读,应该是班级课程的积极选择。五年级下册《摔跤》选自徐光耀的《小兵张嘎》,学习课文时,教室里准备一本《小兵张嘎》,学生一般会兴致勃勃地翻开来阅读。雨来和张嘎,都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小英雄形象,通过整本书阅读,党史学习教育就能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学生心灵。

我们可以注意到,很多这类文本,都有相关的电影作品,如《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在单元或课文学习时,将电影课程与语文课程融为一体,无论是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还是党史学习教育,都可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方式得到落实。教师加以适切的引导,将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有机融合,将会给儿童带来更加鲜明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党史学习教育会更加深入人心。例如,观看到电影相关片段时,可以让学生用课文片段配画外音或进行解说;还可以让学生合作演绎电影情节……

语文课堂上的党史学习教育,渗透是最根本的理念,入心是最根本的追求,所以,针对儿童而言,方式应该是多元的。关键是,语文教师能够在文本解读和学习活动设计时,心有所系、情有所牵、行有所循,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内化于心,播下的精神信仰的种子能够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整本书党史语文课堂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论语》整本书阅读
第一次学党史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