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茶园茶树病虫害防治经验探究

2021-12-02 20:43李秀珊杨源禾
广东蚕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茶树茶园害虫

李秀珊 杨源禾

云南古茶园茶树病虫害防治经验探究

李秀珊杨源禾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文章以云南古茶园为例,研究和总结历史悠久的古茶园病虫害防治经验,力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茶园产量。

云南;古茶树;茶树;病虫害;防治经验

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云南又是中国茶树的发源地。云南古茶园生产出了以冰岛茶叶为代表的许多拥有较高品质的茶叶。茶叶是云南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叶产业是许多地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茶树的经济效益与茶树的病虫害防治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早期种植经验的缺乏,云南古茶园遭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病虫害,导致云南茶叶的产量跟质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切实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加强对病虫害防治经验的研究,加强预报预测,做到综合防治,实行统防统治。

1 云南省古茶园茶树病虫害的基本状况

由于茶树是长寿、常绿、采摘期长、不能轮作、不易交替种植的木本植物,在数百年的生长过程中,一次次受到旱热、霜雪、风雹、积涝等异常气候的袭击与侵扰,其中,最严重的就属于病虫害。病虫害伴随着茶树的一生,从茶树还是幼苗开始,每年都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扰。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三百多种虫害,一百多种病害,还有许多寄生在茶树身上、汲取茶树树体营养的寄生性生物。

茶园常见的病害有以下几种。茶饼病,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花蕾、果实上偶尔发病,病斑呈圆形,正面凹陷,浅黄褐色或暗红色,背面凸起呈馒头状疱斑,上生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末,病变部分分界明显,后期病斑变为暗褐色溃疡状,上生许多腐生菌,云南茶区秋茶区发生此病较严重[1]。茶轮斑病也是茶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成叶、老叶,也会危害嫩叶和新梢,病斑呈褐色,有明显的同心圆状轮纹。后期病斑中央变灰白色,在潮湿条件下出现黑色墨汁状小粒点,沿轮纹作环状排列,在夏秋茶中发生较严重。还有一种是茶白星病,又称点星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在高山茶区发生较严重,发病部位在嫩叶和嫩茎。叶片染病后,初期产生淡褐色湿润状小点,后渐渐扩大成圆形灰白色小斑,直径0.5 mm,中央凹陷,上面生有小黑点,边缘紫褐色至暗褐色。叶柄和嫩茎染病时,病斑呈暗褐色,后面变为灰白色,叶柄发病时会引起叶片脱落。

茶园除了这些常见的病害以外,还有一些常见的虫害,比如茶小绿叶蝉。茶小绿叶蝉的成虫体长3 mm~4 mm,全身黄绿至绿色。卵长约0.8 mm,呈香蕉形,若虫除翅尚未成型外,体型与体色与成虫相似。以成虫和幼虫刺吸茶树新梢汁液,使受害芽叶叶缘变黄枯焦,叶脉发红,影响叶脉的生长,甚至使叶脉脱落,受害的芽叶质量变差,味道苦涩,并且制作茶叶的时候容易碎。茶小绿叶蝉一年中有两个发展高峰,分别是每年的5月—6月和10月—11月。还有一种害虫叫茶黄蓟马,茶黄蓟马的成虫长约0.9 mm,橙黄色,触角八节,第三、四节上各有一V形感觉锥,前翅淡黄色,有两条翅脉,腹部第二至七节背面各有一囊状暗褐色斑纹,初孵若虫乳白色,后渐转黄色,三龄时出现翅芽。茶黄蓟马以若虫和成虫吸取嫩叶、茎的汁液,被害嫩叶背面在主脉两侧出现两条至多条纵行的褐色条纹,叶正面凸起,受害严重时,叶背条痕合并成片,叶片僵硬变脆,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一般在5月—6月和9月—10月发生危害。茶蚜虫也是茶园的一种重要的虫害,茶蚜虫分为有翅芽和无翅芽。有翅芽体长约2 mm,黑褐色有光泽,触角第三节有5个~6个感觉圈排成一列,前翅中脉分两叉,尾片长度小于腹管,腹管小于触角第四节;无翅芽身体稍显肥圆,棕褐色,体表多淡黄色细横网纹触角,第三节无感觉圈,卵长椭圆形,漆黑色有光泽,以若虫和成虫聚焦嫩茎、嫩叶背面吸取茶树的汁液为害。茶蚜虫有两个虫口高峰期,分别发生在每年的4月—5月和10月—11月。

2 云南省古茶园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变迁

2.1 原始的扑捉阶段

改革开放之前对害虫防治的手段较为原始,一是人工捕捉,挖蛹采卵;二是点灯诱蛾;三是堆草诱扑或灌水捕杀;四是施用蓖麻子饼或间种蓖麻在茶苗长大后拔除,防治减少地下害虫;五是使用苦楝子树枝叶、大将军、龙葵子、龙舌兰、阿尔泰紫菀、白杨树皮、乌头、百部、野棉花等,捣碎浸泡施于茶园,防治粘虫和其他害虫,也有用鲜牛粪加水、草木灰、石灰按比例混合,早晨撒在叶片上防治病虫害。

2.2 开始使用农药阶段

双江县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始的时间较晚,而且防治水平也参差不齐,并且没有形成完整的防治体系,对农药的依赖性较高,存在着片面依赖农药的倾向。有很多茶农不懂得科学的防治措施及如何合理地使用农药,导致茶叶生产粗放落后,有的茶农一年也喷洒不了多少农药,只是通过薅草跟施肥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不能起到很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而有的茶农过于依赖农药,随意地加大农药的用量,增加农药的喷洒次数,不仅破坏了茶树的质量,而且对茶园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危害。还有一些茶农对病虫害的防治时期抓不准,在应该防治病虫害的时期不对病虫害进行有效地防治,导致病虫害蔓延,给茶园带来严重的损失。

2.3 生态防治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对病虫害的防治有了一些科学的认识。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长期使用有机氯农药,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大量杀伤天敌、害虫增加抗逆性、影响生态平衡等,过去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逐渐被人们抛弃,针对日新月异的新农药,广泛开展药效试验,摸索用量和施用技术。

2.3.1 农业防治

人们经过逐渐的摸索与试验,采取了一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进行病虫害防治,首先是农业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是茶园病虫害防治最基本的措施,并且在病虫害防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任何忽视农业防治的行为,都可能加重茶园的病虫害[2]。茶农们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通过适时修剪已被害虫危害的茶树,有效地降低了害虫危害。同时,对杂草进行适时的清除,清除杂草可以对许多害虫、病菌的潜伏场所或发源地进行有效清理。同时,许多害虫、病菌都是在杂草中完成寄生繁殖,如果清除杂草,对杂草进行深埋,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繁殖条件,毁坏害虫的生存环境,减少害虫危害,还能够减少杂草与茶树争肥、争水和争光[3]。适时深耕培土也是农业防治中的一部分,对耕地进行深耕,同时施肥,可以将表面的土埋入地下,同时对潜伏在表面杂草中的害虫一并进行消灭。不仅如此,在翻土的过程中,还可以将深埋在土地中的害虫翻出来,使它们在冬天被冻死,或者被天敌杀死。另外,茶叶成熟后要及时采摘。及时采摘可以破坏害虫的生存条件,还同时还可以破坏害虫的繁殖途径,通过采摘对害虫进行有效防治。在农业防治中,清洁茶园也十分重要,茶园内的枯枝、落叶及间作物的残枝遗骸都是害虫、病菌潜藏的地方,应当在秋冬季结合施肥等工作进行清园,将茶园里的杂物集中起来加以处理,对于消灭越冬害虫、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有很大的作用[4]。

2.3.2 生物防治

与此同时,茶农们还采取了生物防治的措施,利用释放天敌(如赤眼蜂、草蛉、瓢虫、蜘蛛等)和病原微生物(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来防治茶树病虫害,加强对天敌的保护,促进提升害虫的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生物防治必不可少的是生物源农药,与我们常见的化学农药不同,生物农药对茶叶品质和环境不会构成污染和破坏,对人、畜的毒性也很低,不仅可以有效保障茶树的质量,同时还可以保护茶园的生态环境,因而是生产优质茶叶的适用农药。

2.3.3 物理防治

除了农业防治方法与生物防治方法以外,茶园中还经常使用物理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是指从生理学或生态学角度,利用光、热、颜色、温度、声波、放射线等各种物理因子防治害虫的方法[5]。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工捕杀或摘除。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防治那些虫害发生规模小但是却很集中的,或者是有一些虫害发生规模很大但是分布比较零星的,很难采用其他的防治方法的,这种人工捕杀的方法主要针对那些个头比较大、行动比较缓慢、容易被人发现,并且比较容易被人为捕捉的害虫。二是食铒诱杀。主要是在害虫的食物中加入杀虫剂,等害虫吃食物的时候,将它们一举歼灭。三是灯光诱杀。灯光诱杀的主要原理是害虫的趋光性。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以白炽灯、日光灯、黑光荧光灯为光源,经过多次试验,其中以黑光荧光灯的灭虫效果最好。四是色板诱杀。色板诱杀主要是根据害虫对某些颜色比较敏感的原理,利用颜色来对害虫进行诱杀。色板诱杀的效果与色板的颜色、色板放置的高度等有关。色板设置的数量也有明确的要求,一般是每一亩茶园要放置10块以上的色板,这样效果才会明显[6]。五是异性诱杀。异性诱杀是指利用昆虫异性间的诱惑能力来诱杀害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茶树病虫害的防治经验也在不断增加,茶农们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在病虫害的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获得了较大的成功,茶叶的质量也不断提高,茶园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何应用已有的病虫害防治经验来提高茶园的病虫害防治水平是目前双江县古茶园的一个重要任务,要提高认识,积极引用并消化吸收各种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新手段,努力开创双江县古茶园病虫害防治新局面。

3 云南省古茶园茶树病虫害防治的历史经验

从病虫害防治的变迁历史来看,人们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不仅注重不断地提高茶树的产量,也越来越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从中得出几点关于病虫害防治的启示,从而在茶叶生产中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使茶园生态结构稳定,达到可持续发展。

3.1 建立新型的生态茶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茶叶的消费也越来越注重追求绿色生态与高品质。生态茶与古树茶成为当今茶叶消费市场的追捧对象。保护古茶园、建设生态茶园是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茶园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的一种新型茶园建设思想。因此,古茶园茶树的病虫害防治也要以保护生态系统为目的,加强对茶园的整体规划建设,通过配套太阳能灭虫灯、茶园虫害预警装置等病虫害防治设备,推广有机肥及科学施肥技术,推进生态有机茶园建设,打造绿色生态茶产业。

3.2 多种防治相结合

关于茶树的病虫害防治,首先我们要提高认识,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茶树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是一个比较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严肃复杂的生态学问题,茶园、茶树、病虫害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很多措施的影响非常大,尤其需要注意。在治理的过程中应该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相结合,根据茶叶的生产特点及害虫的繁殖时间和生活习性,对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确保茶叶的产量[7]。综合治理的原则就是以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从整体出发,将各种防治措施进行相互配合,主要是以预防为主,确定适当的预防目标,从而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总而言之,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从茶叶的生产效益出发,将病虫害的发生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之内,从而实现茶叶的生产效益最大化。另外,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成果。

3.3 建立茶树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

病虫害的产生跟消亡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可以进行茶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对茶树病虫害进行提前预防,以减少病虫害带来的危害。通过对某种病虫害情况进行调查,结合该病虫害之前的历史资料,从而预估该病虫害的发生区域跟发生时间,最后将预测的结果,通过各种形式发送给外界,让相关单位有依据可寻,从而准确地开展防治工作。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判断病虫害情况、制订防治计划和指导防治的重要依据,其好坏直接影响着病虫害防治的效果[8]。同时,在茶叶种植基地内部署农业物联网设备,实现基地的局部气象监测及预报服务、土壤环境数据监测及分析、作物生长状态监测及分析、基地环境监测及管控等数据采集服务,实现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茶叶生产,提升科技化含量,打造智慧茶园示范基地。

4 结语

古茶园茶树的病虫害防治并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技术或方法,要将多种手段相结合。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茶园的生态环境,消灭病虫害不能以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代价。对于茶树病虫害的防治经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生物防治代替化学防治,既要保护茶园的生态环境,又要以提高茶叶的产量为目的,古茶园茶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1]谭荣荣,刘明炎,龚自明,等.湖北省茶区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生规律[J].湖北植保,2013(6)48-52.

[2]马新华,邹武,毛迎新,等.福建茶树害螨发生动态及其与茶树品种理化特性的相关性分析[J].华东昆虫学报,2007(3):196-201.

[3]孟泽洪.茶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业防治技术[J].贵州茶叶,2013,41(4):4-6.

[4]爱问知识人.茶叶病虫害怎么农业防治?[EB/OL].(2018-06-13)[2021-11-15].https://iask.sina.com.cn/b/6iHb8cjTPqj.html.

[5]胡淑霞,周其凤.浅谈茶树病虫害天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茶业通报,1999(1):31-32.

[6]汪倩芳.宜昌市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对策[J].湖北植保,2015(6):30-32.

[7]丁勇,周坚.论我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技术体系[J].中国农学通报,2002(4):103-105.

[8]爱问知识人.病虫害的发生、消长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吗?[EB/OL].(2018-06-13)[2021-11-15].https://iask.sina.com.cn/b/6dGc47rFWVB.html.

Research on the Experienc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ea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Ancient Tea Gardens in Yunnan

Li XiushanYang Yuanh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This article takes ancient tea gardens in Yunnan as an example to study and summarize the long-standing experienc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ancient tea gardens, and strive to increase the output of tea gardens while protec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Yunnan Province; Ancient Tea Trees; Tea Trees;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Experienc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10.3969/j.issn.2095-1205.2021.11.07

S435.711

A

2095-1205(2021)11-14-03

李秀珊(1995- ),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地方农业科学技术史。

猜你喜欢
茶树茶园害虫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中国西南 茶树和中华茶文化的起源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茶园飘香
山东省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寓言二则
周宁生态茶园
茶园观色
茶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