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对农作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2021-12-02 19:57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夜蛾低龄天敌

王 佳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1 草地贪夜蛾概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又称为秋黏虫。幼虫头部有黄色或白色的倒“V”型斑,腹部末节有排列成正方形的4个黑斑;成虫常在夜间迁飞、交配和产卵。草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原产地为亚热带和美洲热带地区。2019年,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首次被确认,经证实,传入我国的草地贪夜蛾来自泰缅交界处。农业农村部制定的《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已在我国南方定殖。

草地贪夜蛾属杂食性害虫,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危害。任何植物类群几乎都可被草地贪夜蛾取食,另对人工栽培或野生草本植物危害较多,且对禾本科植物有偏好[1]。

2 对农作物的危害情况

草地贪夜蛾对处于不同生育期的作物均有破坏性。如苗期在心叶里取食,在营养生长期可取食生长点、叶片和茎,甚至从茎基部切断植株等,在花期可危害花丝、花蕊和穗,在果期可以从外面取食或钻蛀进入果实内。草地贪夜蛾对玉米、水稻、高粱等农作物产生的危害最为明显。以下以玉米和水稻为例,对草地夜贪蛾的为害特点进行介绍。

2.1 对玉米的危害情况

草地贪夜蛾的低龄幼虫常在叶鞘、心叶等部位取食,并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草地贪夜蛾的高龄幼虫多取食玉米心叶,且具暴食性,玉米植株的生长点被严重破坏,形成枯心苗,造成极大危害。若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危害株率达26.4%~55.9%,则产量减少11.57%;若有25%~50%的玉米叶片、穗和花丝受害,则产量减少58%。若不采取控制措施,草地贪夜蛾可导致玉米减产45%,甚至在一些地区可达100%。

2.2 对水稻的危害情况

低、中龄幼虫主要取食水稻秧苗叶片,造成叶尖发黄,叶片孔洞、缺刻;高龄幼虫主要取食秧苗茎秆。调查发现,单只幼虫仅危害单株秧苗,未发现多只幼虫群集危害单株秧苗,高龄幼虫有杀害低龄幼虫现象。若不采取防治措施,秧苗受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后,生长受阻,最终倒伏、枯萎。

3 防控措施

3.1 生物防治

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主要是自然天敌防治,辅以人工天敌培养,可通过调整田间环境促进自然天敌的繁殖。在洪都拉斯和委内瑞拉得到证实,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有明显效果。但是,天敌等生态抑制因子无法在短时间内对草地贪夜蛾迁飞种群的数量暴增实现有效控制。

研究表明,为调节天敌、害虫和作物间的关系,将N-(17-羟基亚油酸基)-L-谷氨酰胺应用到玉米叶片上,吸引草地贪夜蛾的天敌,玉米苗被刺激后会释放他感信息物质,吸引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寄生蜂盘域苗蜂,保护作物免受危害[2]。选择抗性强的优良作物品种,增加作物种植的多样性,采用轮作方式;作物栽种期与草地贪夜蛾的幼虫期错开。运用“推拉”防治策略,一方面间作驱避其产卵的植物,如菽麻、万寿菊和土荆芥等,可明显减少农作物上草地贪夜蛾的数量和密度;另一方面种植陷阱植物,如大黍和臂形草等,诱其集中产卵并杀死,这种策略已被证明可以减少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危害。

3.2 分阶段施用化学农药防控

施药时,根据草地贪夜蛾的不同生长时期特点、药品的安全性、对特定药品的抗性,选择合适的药品和施用方式。

防控最佳时期在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期。优先选择虱螨脲、除虫脲、茚虫威、四氯虫酰胺、甲维盐·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进行复配。低龄幼虫盛发期,迁入型种群成虫产卵,重点喷玉米植株中上部,本土型种群成虫产卵,重点喷植株中下部;高龄幼虫盛发期,重点喷植株上部叶片、被包裹的叶鞘、雄穗、雌穗部位;玉米出苗至大喇叭口期、玉米高秆期全株喷雾。在草地贪夜蛾1~2龄期幼虫发生时期,虫口密度小于10头/100株时,使用印楝素、白僵菌、苦参碱等农药进行叶面喷雾。

在幼虫期,利用药剂喷雾防治,炮弹树、龙神柱、金腰箭等提取物,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成虫有明显防治效果。在成虫多发期,将性引诱剂杀虫灯置于植株冠层上方,采用性诱剂和连片的黑光灯结合式控制成虫繁殖数量。避免使用高毒性药品,保证人们食品安全和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

不盲目使用化学农药。草地贪夜蛾对许多化学农药有很强的抗性,连续多次重复施用化学农药会增强其抗性,同时还会因杀伤天敌而导致自然控制作用下降。施药时,应轮换施用不同药品,尽量避免草地贪夜蛾对特定药品产生抗性。

3.3 其他防控措施

冬季草地贪夜蛾的分布由温度高低决定,低温条件下生长速率下降、世代周期延长、死亡率上升。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寄主作物种植情况和田间实际发生情况,深入研究草地贪夜蛾的越冬能力及其在冬季低温季节的分布情况和发生规律,科学、全面地提供其引起的虫害预警和综合防控。密切监测,并根据草地贪夜蛾迁入初期和繁殖期的寄生变化以及适应环境的情况,制定方案高效防控。因迁入的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增多,有较大可能转移到其他作物上。

4 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前景

4.1 边境线设置生态屏障

保护生态环境,不乱砍滥伐,加强对树种的种植和管理。边境地区不要密集种植单一树种和作物,尤其不要密集种植适宜草地贪夜蛾生长繁殖的玉米、水稻和高粱等寄主农作物,以免雌草地贪夜蛾在这些农作物上产卵。另外,要加强对草地贪夜蛾天敌夜色瓢虫、茧蜂、姬蜂、夜蛾黑小峰、螟黄赤眼蜂、蠋蝽、益蝽、叉角厉蝽等的保护。

4.2 提高监测和预报的速度

提高检测水平和预报的能力,科学监控,定点监测,掌握草地贪夜蛾准确的发生动态。定期开展普遍调查、系统调查,提高监测和预报贪夜蛾发生时期、发生数量的速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低龄幼虫取食危害农作物,控制成虫的繁殖。

4.3 加强边境地区植保技术人员的力量

结合我国各地的生产实际,借鉴国外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先进经验,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加强边境地区植保技术人员的力量。通过技术人员对农户的培训和现场指导等措施,不断提高农户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意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夜蛾低龄天敌
冷藏条件对夜蛾黑卵蜂繁育的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低龄儿童英语阅读实践探究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忻府区: 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员培训会
人民日报: 低龄不再是恶行的“免罪金牌”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
碰到天敌女上司
你能找到它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