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让学生享受探究式学习的乐趣

2021-12-02 10:46于桂岩刘伟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导线灯泡乒乓球

于桂岩 刘伟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小学科学课程旨在通过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科学素养。”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把“探究”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把“保护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享受探究的乐趣,使他们的科学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一、在生活情境中主动探究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不仅是科学的“根”,也是教学的“源”。在生活情境中探究科学原理,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师生之间既是共同探究的合作者,又是获得探究成功喜悦的享受者。

在学习“热胀冷缩”时,我们创设了这样的科学生活情境:首先,拿出几个被踩瘪的乒乓球。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打乒乓球,可是这几个球不能用了。谁有办法能把它们恢复原状呢?(为了能和教师一起打乒乓球,学生急于想把踩瘪了球鼓起来。有的学生用手捏,但是没捏起来)

师:我能把球修复好,你们信不信?(学生用好奇的神情看着教师一边将球放入水槽里,一边往槽里加入热水。学生一边观察:乒乓球慢慢地鼓起来了)

师: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为什么能鼓起来?

通过创设“师生要打乒乓球,想办法让瘪了的乒乓球鼓起来”的生活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解决心中疑惑的需要。

在这样的生活问题情境中,教师应及时引出“乒乓球放在热水里为什么能鼓起来,放在凉水里行不行,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呢”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会主动地、反复地去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创设丰富而真实的生活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熟悉感,拉近他们与科学的距离;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二、在自主探究中享受成功的体验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能够体验一次探究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不断探究的意识和动力。所以,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思考、合作、实践、归纳,使他们的思维潜能、操作潜能和创新意识得以充分发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让他们享受探究式学习的乐趣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如在实验课“导体和绝缘体”中,我们让学生猜想:“盐水能导电吗?”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先让他们去探究和操作“盐水能不能导电”的实验。学生先往淡水里放了一些盐并搅拌,然后连接导线,小灯泡没亮;有的学生提出“盐放少了”,于是又加了一些盐,可是小灯泡还是不亮;还有学生提出“电池节数不够”;再逐渐增加电池节数,小灯泡还是没亮。这时,他们产生了困惑。因为他们从教材中看到盐水是能导电的。可是,小灯泡为什么总是不亮呢?一名学生想到:是不是导线出了问题?按照这个学生的想法,我们引导学生更换了粗一点的导线再次尝试。换上粗导线后,只用了2节电池,小灯泡竟然亮了。学生不约而同地鼓掌、欢呼,他们为自己的成功欢呼雀跃。

灯泡亮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也被“点亮”了。继而还有学生提出:“盐水为什么能导电?盐水导电和电池、导线有什么关系呢?”虽然快要下课了,可是学生的探究热情依然不减。这样,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将激励着学生继续去探究未知的科学问题。

三、在课后拓展中深入探究

科学课探究式学习向课外延伸,一方面实现了教材内容的创造性应用,另一方面让科学探究活动突破了教学时空的限制,得以充分完成。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或学习任务的形式,在课外把课堂所学的科学知识、探究方法继续实践,使知识得到巩固、技能得到发展。这样,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知识,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再认识和再验证。

科学教学不能过于依赖教材,要让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除了加强教材中科学内容的探究之外,还应该重视结合相关的内容,做一些课外的拓展探究。

如教学 “折形状”一课时,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尝试探究不同形状柱体的承受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我们借机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探究实验——“神奇的鸡蛋”:生鸡蛋和熟鸡蛋它的承重量是多少?是否相同?

学生回家后便动手开始实验。为了解决怎样才能把鸡蛋固定这一难题,不少学生反复尝试,想到了各种不同的办法。有的用纸或毛巾固定;有的用瓶盖或圆环固定;还有的用泡沫挖槽固定。还有的学生私下里告诉我们:这两天做了七八次实验,顿顿吃鸡蛋,都吃得饱饱的了。

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师要多设计既有利于研究科学现象,又有利于发展科学思维的课外拓展实验,让学生享受课后拓展探究科学的乐趣。

四、在“有趣”的情境中自主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出学习的热情,激发求知欲望,激起创造的灵感。在以往的很多课堂中,都侧重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在实验操作环节往往是教师操作,学生观察。这样,学生很难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要想让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教师就要转变观念,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自主探究。

“有趣”探究,不是教师对学生趣味的讨好,而是要鼓励他们主动学习,不断探索,增强愿意探究和自主探究的兴趣,使他们在自悟自得的“有趣”探究中享受科学的乐趣。“有趣”探究,教师应做一个可亲的同伴、可靠的引导者和可信的激励者,给学生以充足的观察时间、想象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这样的探究,既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又能发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他们还能感受到教师的信任。通过师生合作的“有趣”探究,教学目标会顺利达成。

如在教学“点亮小灯泡”一课时,我们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春节玩具“儿童手提小灯笼”来导入新课,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这时,发给学生两根导线,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究,看看哪组能把小灯泡点亮,让他们也来制作一个“春节小灯笼”。一开始,学生都自信满满地动手实验,可是大部分小组都失败了。当有的小组成功了的时侯,其他组的学生都急得站起来观望,发出赞叹声。这时,我们及时叫停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小组成功,有的小组失败,你们想知道原因吗?”然后,组织学生观看视频,介绍小灯泡被点亮过程中存在的结构和原理,再让学生去尝试。当先前没有实验成功的小組也取得了成功后,学生的热情被极大激发。这时,还可以增加探究难度:看看哪组能用一根导线点亮小灯泡。整个过程中学生非常兴奋,积极参与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导线灯泡乒乓球
浅析110kV到500kV架空输电线路中新型导线的应用
点亮小灯泡
手工课堂之小灯泡饰品制作
乒乓球与大铁球
全球首条大截面超高压碳纤维导线试验成功
迷你乒乓球
灯泡为什么做成梨形?
学换灯泡
2009年高考物理专项训练题八 稳恒电流
供电线路用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