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考地理新概念类试题探究

2021-12-02 10:46邢春雷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概念

邢春雷

摘要: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侧重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素养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新概念类试题出现频率较高,主要考查区域认知及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高考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的新概念类试题相对于地方卷出现的频率更高一些,考查的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简答题,考查的新概念既包括自然地理概念又包括人文地理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核心素养为本”,重视地理概念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新概念;高考试题

近几年,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教师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开展了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新概念类试题,文中涉及的新概念指教材以外的概念,包括新名词、新术语等。

笔者在下文中着重分析了核心素养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体现,解答新概念类试题难度较大的原因及对策,并总结归纳了较为重要的地理新概念。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其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体现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教育方针,这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结果。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由人教社主编韦志榕教授在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综合学术年会上首次提出。2017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地理课标》)正式收录地理核心素养,对地理核心素养进行解读并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组成,四个方面紧密联系,构成协调统一的整体。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综合思维,指认识地理事物演化时主要应用“动态”思维,即用动态的眼光认识地理要素、现象的发生、发展;区域认知,指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并应用地理要素、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谋求区域发展;地理实践力,指在信息技术和地理工具支撑下的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动能力。从本质上来说,人地协调观属于一种价值观,而另外三种素养属于品质和能力。

(二)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与核心素养联系紧密,从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指引教育教学的方向。下面笔者分别以山东卷的一道选择题(自然地理)和全国乙卷的一道简答题(人文地理)为例,分析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体现。

【示例1】(2020年山东卷第9~10题)

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见下图)。奧赫里德湖面积348k㎡,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 雨水

B. 河流水

C. 地下水

D. 冰雪融水

10. 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温

B. 水深

C. 水量

D. 水质

这一组题目,以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为题目背景,充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经纬度位置或巴尔干半岛等信息确定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不仅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考查区域认知水平。另外,理解石灰岩的岩性也很重要,石灰岩为沉积岩,分子结构较大,岩性松软,吸水性强,含水量大,因此往往为含水层,富含地下水。

9题,由图文信息可知,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位于巴尔干半岛,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故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奥赫里德湖几乎没有河流注入,B错。题干材料提示,奥赫里德湖东侧的加利契察山岩性为石灰岩,石灰岩吸水性强,含水量大,可以为奥赫里德湖提供稳定的水源,C对。该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年均温较高,几乎没有终年积雪的存在,D错。

10题,渔业资源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高低和饵料多少,题干中两个湖泊渔业资源的不同是由地理要素间的差异造成的,其中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能力。由图文信息可知,两湖的纬度和海拔相差不大,因此水温差异不大,故A错。奥赫里德湖面积更大,水深更深,水量更大,应该渔业资源更丰富,但实际渔产不如普雷斯帕湖丰富,因此水深和水量不是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故BC错。影响渔业资源的主要因素是饵料,奥赫里德湖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水质好,营养盐类少,饵料不足,渔产不丰,故D对。

【示例2】(2021年全国乙卷第36题)

上海是人口眾多、经济发达、对外联系紧密的现代化大都市。截至2021年1月,上海以拥有6913家咖啡馆居全球城市首位,咖啡馆已成为人们休闲、会友和商务交流的重要场所。其中,某品牌连锁咖啡馆以839家独占鳌头,且多分布在商业繁华地段、高级写字楼和高级住宅区附近。2020年3月,该品牌母公司宣布在昆山市建设包括咖啡烘焙和智能化仓储物流在内的咖啡创新产业园,计划于2022年落成。下图示意该品牌连锁咖啡馆在上海的分布及昆山市的位置。

(1)推测支撑咖啡馆蓬勃发展的上海的产业和企业类型。

(2)据图描述该品牌咖啡馆在上海的空间分布特征。

(3)分析该品牌咖啡馆布局在商业繁华地段和高级写字楼地区的目标消费人群。

(4)说明该品牌母公司选择在昆山建设咖啡创新产业园的上海因素。

本题以上海某品牌咖啡店为载体,考查产业类型、空间特征描述、消费人群特点、创新产业园的区位条件等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将咖啡馆在上海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展变化作为线索,提出相应的地理问题,立题新颖,创新性强。

(1)问,客户去咖啡馆消费,支撑了咖啡馆蓬勃发展,客户消费水平高,主要从事第三产业,故支撑其发展的产业类型为第三产业。客户消费水平高,推测其收入高,主要来自金融、商贸、信息技术、策划、法律咨询、房地产等高端服務业。

(2)问,整体上,该品牌咖啡馆在上海空间分布不均,再看局部地区,中心城区密度较大,郊区密度较小,但在机场附近相对较多。

(3)问,由材料可知,该品牌知名度高,是休闲会友、商务交流的重要场所,故主要目标消费人群收入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人员,如高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企业白领)。另外,该品牌是国际连锁品牌,有文化内涵,主要目标消费者也包含喜爱潮流文化的年轻消费者,如大学生等。

(4)问,工业区位因素的选择主要考虑:市场规模的大小、距离市场的远近、交通状况、劳动力的素质及价格、科技水平高低、地价高低、工业基础、政策是否支持等诸多因素。昆山邻近上海,而上海咖啡及其烘焙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布局在昆山便于产品快速运抵市场;昆山邻近上海,受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布局在昆山便于接受上海的资金和技术扩散,资金充足,技术先进;便于借助上海的基础设施,如机场、港口等,方便从国外输入原料、输出产品;昆山地处上海附近,部分上海就业人口在昆山居住,昆山也有该咖啡品牌的消费需求;与昆山相比,上海土地租金高、劳动力成本高,不适合建设大型产业园。故选址在昆山建设咖啡创新产业园。

通过上面的两道高考题不难看出核心素养与试题紧密联系,很多试题的材料都是来源于生活,基于真情情境,不仅服务于问题,更突出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生态环境的变化、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合理的区位选择等内容都与核心素养紧密相连,渗透到了新高考中的试题中,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考地理试题中的新概念汇总

本文对2017年至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中的新概念进行整理,从地理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对新概念类试题考查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探究。(见表1)

整理发现,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的新概念类试题相对于地方卷出现的频率更高一些,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有新概念类试题出现,考查的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简答题,考查的新概念既包括自然地理概念又包括人文地理概念。自然地理概念较为抽象和复杂,人文地理概念相对自然地理概念更容易理解一些。

比如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中的“同城化”和“露点”这两个概念,学生根据“同城化”的定义,很容易就能理解它的内涵,这道题的正确率也比较高;但是对于“露点”这个概念,可能需要反复阅读几遍才能理解,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除了对新概念本身理解外,还需要调动已学知识来解题,这就增大了解题的难度。

三、解答新概念类试题的难点分析及教学策略

(一)难点分析

新概念类试题立意新、有深度、有难度,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正确率并不高。新概念类试题之所以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有三个:

其一,学生对新概念比较陌生。地理新概念来源广泛,可能来自大学教材、时事热点、科研论文、期刊等各种渠道,学生接触较少。当遇到新概念时,学生会产生很多困惑,不能理解概念的内涵,这会对答题造成一定干扰。

其二,学生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理解、判断及综合分析能力不足。当新概念出现时,学生不会因地制宜地结合图表信息和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

其三,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不足。新概念出现时,学生为了节省解题时间,在没有真正理解它内涵的情况下就完成答题,所以很容易出现错误。从地理核心素养角度分析,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不足。

(二)教学策略

1.重视地理新概念教学

地理概念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是学生进一步掌握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的重要基础,地理概念教学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教材中的概念是较为基础的,掌握它是学习新概念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教材中概念的解读。

《地理课标》对教学概念提出了四点要求:构建培养学生地理概念素养的地理课程,创新培育地理概念素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概念素养进而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建立基于地理概念素养发展的地理概念学习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依据地理概念开展地理教学。

首先,解析地理概念,如解析地理概念的文字描述,找出地理概念中的关键词等;其次,明确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抓住其中表达出的问题本质特征;最后,对地理概念解析结果进行补充与延伸。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地理概念的认知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问题的发生原理、演化过程的理解。

2.提高学生解题思维能力

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不断的巩固练习,更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需引导学生答题时遵循“三步走”的原则:第一步,找出题目中的新概念,并画线标注;第二步,结合图表等信息,找出与之相关的地理原理或地理规律;第三步,调动已学地理原理或地理规律相关知识,得出正确答案。针对新概念类试题,还可引导学生采取如下方法解题:调取、关联、比较已有知识存量;从材料中获取和理解;语义学分析;语境分析与句法分析;生活常识及课外积累、抽取和概括新概念的本质。

3.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新概念类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区域认知水平和人地协调观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学生要具有综合性思维。所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新概念类试题的解题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地理综合思维具有系统性、全面性、整体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相互思维联系,积极探寻地理教学的思维发展规律。同时,牢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有效结合高中生的生理特征和思维发展规律,积极构建基于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从而达到培养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地理学科中新概念的拓展

由于自然地理概念相对于人文地理概念更难理解和掌握,因此笔者总结了教材以外的较为重要的自然地理概念,详见表2。表2中的自然地理涵盖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属于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试题中一般会结合图表出现,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综合思维能力等。

除了上文提到的较为重要的自然地理新概念外,其他较为重要的人文地理概念有:国际慢城、城市首位度、城市虹吸效应、蚝宅、区位指数、秦腔飞地、城市牵挂、资源诅咒、绿色GDP……这些概念更侧重于人地协调观的考查,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

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对新概念题型进行探究,结合高考试题挖掘新概念题型考查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核心素养为本”,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地理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新高考模式,更好地解答高考中出现的新概念类试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奉明茂.高考地理新概念题类型例析[J].地理教学,2013(7).

[3]陈钜辉.中学地理概念透析教学策略研究[D].2020(6).

[4]麦小王.地理高考试题中新概念的形成原因和应对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5).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概念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