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农村小学生走出习作困境的几点做法

2021-12-02 15:23张锦兰
新教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红领巾习作笔者

张锦兰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深感农村语文作文教学是最棘手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从农村小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几点帮助农村小学生走出习作困境的方法。

一、农村小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基础不牢固。我们习惯上把作文起步定位在三年级,但如果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遣词造句或写一段话都不过关,那到三年级时怎么可能写出一篇完整的习作呢?

2. 不会观察生活。很多学生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对身边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只有在教师的点拨下,部分学生才能从生活中寻找到写作的素材。

3. 作文内容空洞。学生的作文空话、套话较多,部分学生虽能写出事例,但却写不具体;作文病句、错字连篇,主题不鲜明,甚至文不对题;作文好词佳句用得少,一个班挑不出几篇出彩的作文。

二、农村小学生走出习作困境的方法

通过多年的农村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点滴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农村学生走出习作困境。

1. 从低年级起抓好写话训练。在执教低年级语文时,笔者十分重视学生的写话教学,一般每天都会布置学生写一句或几句话,长短不限,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内容由学生自由选择。完成得好的,能用上好词的学生,笔者就将他们的作文挑出来,给予书面鼓励或口头表扬。如有个一年级学生写道:“我家有一个大书柜,里面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那些都是妈妈买来送给我的。”笔者在“各种各样”底下标出了“△”号,并在下面写上“用得好!”还在旁边画上了一个笑脸。在低年级写话中,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用词不当。又如,有个学生写道:“这次我取得优秀的成绩,老师表扬了我。”在批改时,笔者及时地把“优秀”圈出来,改成了“优异”。这样,学生不仅懂得了用词要准确,而且久而久之,他们的表达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这就为中年级的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强化阅读训练,学习写法。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尽力做到让阅读服务于写作,着重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去学习、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如在教学《军神》《清贫》这两篇课文时,除了指导学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以及共产党人方志敏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外,还让学生学习文章是如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体现人物品质的。在总结写法时,让学生知道这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在学完课文后,指导学生完成小練笔,让他们用上正面和侧面描写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又如,《慈母深情》是一篇体现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的文章,在教学时,笔者除了指导学生从人物描写中去体会母爱外,还引导他们从场景、细节描写中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并将这几种描写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3. 培养、训练观察能力。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往往都是缺乏观察能力。笔者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他们用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如:观察大自然中的美景,观察校园里的布置,观察家里种的植物、养的小动物,等等;观察周围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等;观察身边的活动,如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班级开展的讲故事比赛、演讲活动,以及下课时同学们的游戏等等。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如在教学《白鹅》一课时,笔者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观察,才能把白鹅写得如此生动、有趣,让人对它敬而远之又生不起讨厌之心的?然后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一种小动物,模仿文章的观察方法写个片段。又如,学生在写“父母的爱”为主题的文章时,往往千篇一律,不是雨中送伞,就是半夜生病,父母送孩子上医院。在学习了《父爱之舟》一课后,笔者在总结写法时告诉学生:这篇文章的作者很善于观察生活,以小见大,把生活中的一些小场景、小细节展现了出来,平淡又真实,让我们由衷地感受到了父亲对孩子朴实而又深沉的爱。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爱何尝只是生病看护,而是渗透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在单元主题习作《我想对您说》一文中,有学生这样写道:我是个马大哈,每天早上不是忘了红领巾,就是落了校徽,才半学期,我已经买了好几条红领巾了。那天早上,临出门时,我又找不到红领巾了。我急得团团转,想起班级4项评比又要因为我而被扣分,我似乎听到了值日生的批评声。这时,爸爸喊我赶紧上车,不然就要迟到了。我只好硬着头皮上了车。爸爸笑着问:“怎么了,又忘记红领巾了?”说完,只见他从旁边的小盒子里变魔术似的拿出了一条红领巾,说:“拿着吧,就知道你是个马大哈,老早就在车里给你准备好了!”我接过红领巾,激动得差点跳了起来。谢谢您,爸爸!您总是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我……可见,学会了观察生活,学生写作文时就不会再感到无从下笔了。

4. 加强课外阅读,培养读书兴趣。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缺乏知识积累。因此,笔者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与条件。如:每期黑板报开辟读书专栏;设立班级图书角,保证图书角里的书充足,并且不断更新,让学生可以经常阅读到不同类型的书籍;每周专门安排3次读书时间,每次20分钟或30分钟,让学生在这几个时间段里安静地阅读;鼓励学生多借书回家阅读,同学之间互相交换阅读,以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执教中高年级时,笔者还会指导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这样语言积累多了,遣词造句的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除此以外,笔者还定期组织读书比赛活动,如:讲名人故事、讲四大名著精彩故事,读优秀作品,写读后感,参加征文比赛,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养成比较好的阅读习惯,有些学生每天都会坚持阅读1个小时以上,学生的习作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质的提升。

5. 通过习作评改,激发写作热情。在评改习作时,不管是一个好词,还是一个好句,笔者都会把它画出来,在空白处写上鼓励性的语言。每次的优秀习作,笔者都会拿出来作为范文,大力表扬,让其他学生借鉴,并讨论习作好在哪里,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笔者还在教室里设置“优秀习作栏”,专门粘贴优秀习作或有进步的习作。对于语句不通、内容比较混乱的习作,笔者也尽量找出闪光点加以表扬,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教师评改习作的方法,于是,笔者会让学生自批、互批习作。这样一来,学生既能看到别人习作中的优点,又能看到别人习作中的缺点,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在互相批改中一步步得到了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云霄县莆美演武亭小学)

猜你喜欢
红领巾习作笔者
红领巾要戴好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红领巾”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