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高频超声表现

2021-12-03 08:46唐婧伟温洁馨尹书月汪朝霞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肉芽肿浅表均质

高 惠 唐婧伟 温洁馨 尹书月 陈 露 张 敏 汪朝霞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juvenile xanthogranuloma,JXG)又称痣性黄色内皮细胞瘤或幼年性黄瘤,是一种良性组织细胞增生症(非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多见于男性婴幼儿。约10%~20%的患儿出生时即可发病,70%左右的患儿病变在出生后一年内发生[1]。本病分为皮肤型和系统型,其中皮肤型表现为仅有真皮及皮下组织浅层结节样皮损,而无其他器官组织受累,皮损常位于面颈部及躯干;系统型表现为除皮损外,还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皮外病变,眼部是最常见的皮外病变累及部位,中枢神经系统、肝、脾、肺、骨骼亦是其受累部位。本研究通过总结皮肤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超声表现,旨在提高该病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皮肤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患儿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2个月~3岁,其中≤1岁14例,1~3岁6例;均以单发浅表包块就诊,无其他临床症状;位于头面部10例,胸壁5例,腰部、腹股沟、阴囊、小腿及足部各1例。肉眼观可见表面呈橘黄色病变15例,呈深红色3例,呈棕色2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

二、仪器与方法

使用Philips iU 22、GE Logiq E 9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10~15 MHz。根据病变部位采取合适体位,采用直接扫查法轻触肿物表面,对病变进行多切面、多角度扫查。二维超声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CDFI探查病变内部血流分布情况,频谱多普勒判定血流性质及测量血流速度。

结果

一、超声表现

1.位置:均位于皮肤及皮下浅层。

2.大小及形态:病变最大者为2.8 cm×2.7 cm×0.7 cm,最小者为0.6 cm×0.5 cm×0.5 cm;均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形态规则者17例(85%),不规则者3例(15%)。

3.边界:边界清楚17例(85%),欠清楚3例(15%)。

4.回声:18例(90%)肿物内部回声均质,呈低回声(图1A),仅2例(10%)内部回声欠均质,呈无回声。

5.CDFI:肿块内部血供情况提示为少血供12例(60%,图1B)、血供丰富3例(15%)及无血供5例(25%)。

6.频谱多普勒:15例有血供的病变均检测到低速静脉频谱,流速0.01~0.06 m/s(图1C)。

图1 皮肤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声像图

二、手术病理结果

20例患儿均行手术切除,且经病理检查确诊。送检组织可见真皮及皮下组织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增生,可见较多泡沫细胞及杜顿细胞。见图2。免疫组化检查:CD68(+)、Vim(+)、S-100(-)、CD1a(-)、Langerin(-)、MPO(-)、CD3(-)、CD20(-)、CD34(-)、Des(-)、SMA(-)、Ki67(+)。

图2 皮肤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病理图

讨论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由Adamson于1905年首次报道。该病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非特异性损伤后继发的巨噬细胞反应紊乱有关[2]。另有学者[3]认为幼年性黄色肉芽肿、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及髓样白血病3种病变间存在联系。皮肤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是该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常无需特殊治疗,部分患儿因肿块影响美观可行手术切除。目前,高频超声检查已被广泛应用于浅表肿物的评估中,在皮肤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诊断及随访中亦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总结了20例皮肤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临床表现、超声图像及病理特点,旨在为高频超声诊断本病提供依据。

本研究20例患儿中,14例(70%)年龄≤1岁,以婴幼儿多见;发病部位多位于头颈部及躯干上部(15例,75%),均为单发结节,大小不等,与既往研究[4]报道一致。女性患儿稍多(11例,55%),与既往研究[4]报道不一致,可能与样本量偏少有关。

本研究20例患儿病变均位于皮肤及皮下浅层,17例(85%)病变形态规则,边界清楚;18例(90%)病变内部为均质的低回声。与Martínez-Morán等[5]研究结果一致。通过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可知,该声像图对应的病理表现:病变内为增生的纤维组织,成分较单一。本研究3例患儿病变边界不清楚,形态不规则且病变周边回声增强,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考虑为病变合并感染所致。

关于皮肤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病变的CDFI表现,本研究与既往研究[5-6]报道有明显差异。本研究中15例(75%)的病变可见血流信号,3例(20%)提示为丰富血供,12例(60%)提示为少许血供;仅5例(25%)提示无血供。笔者认为,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本质是迟发超敏反应所致的炎症,其内部必定有微小血管增生,支持CDFI病变内部少血供的表现。而本研究中CDFI提示血供丰富的3例患儿,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伴有感染;此外,有5例患儿病变的CDFI提示无血供,与Martínez-Morán等[5]和Höck等[6]研究结果一致。

临床皮肤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超声图像表现需与婴幼儿血管瘤、浅表部位囊肿、钙化上皮瘤等浅表肿物鉴别。婴幼儿血管瘤表面常呈鲜红或暗红色,声像图多表现为中强回声,内部血流信号丰富[7]。浅表部位的囊肿表面常无明显颜色改变,声像图多为无回声伴有侧方声影及后方回声增强,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8]。钙化上皮瘤表面常呈暗青色、质地硬,声像图多表现为低回声伴有强回声钙化,后方常伴有声影,其内可见血流信号[9]。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可作为诊断皮肤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可靠辅助工具。当婴幼儿伴发橘黄色皮损,声像图表现为皮肤及皮下浅层形态规则且边界清楚的均质低回声,内部探及少许血供时,可考虑本病可能。

猜你喜欢
肉芽肿浅表均质
吡美莫司乳膏外用治疗早期蕈样肉芽肿
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临床病理分析
空气搅拌在调节池中的应用和设计
让学生的主动参与由浅表向深层漫溯
超声造影诊断颈部浅表恶性肿大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诊断颈部浅表恶性肿大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凝固型酸乳均质工序改进
胶原蛋白茶饮料的研制
抗生素在脐窝的局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