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路径探析

2021-12-03 12:24田全喜杨佳钰罗彩虹严格
关键词:培育路径大学生

田全喜 杨佳钰 罗彩虹 严格

摘 要: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于国家的发展进步和个人的价值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生逢其时的新时代奋斗者,应彰显其勤思笃学、锐意进取、开拓攻关、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而当前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面临着培育主体积极性不高、培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育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培育方式缺乏创新性等现实挑战,使得培育结果收效甚微。为此,亟待激发大学生内生动力、夯实家庭培育土壤根基、强化高校培育主导作用、切实发挥社会保障作用,形成个人、家庭、高校和社会的教育合力,共同提升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质效。

关键词: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路径

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撑和前进动力。青年一代要不断激发奋斗意识,勇担时代大任,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转化为个人的实际行动,砥砺前行,争做新时代的开拓者和奋进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1]大学生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和后备队,探索适应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路径对助力大学生实现个人梦和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内涵

奋斗精神是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精神基因,随着时代的进步,奋斗精神也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时代内涵,首先要观照“大学生”这一奋斗主体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思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新时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是最有能力、最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代,应抓住这圆梦的大好机遇,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展现其勤思笃学、锐意进取、开拓攻关、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风貌。

(一)勤思笃学的实干精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勤”是个人实现理想抱负的前提。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着日新月异的社会状况,要想在时代大势的浪潮中激流勇进,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奋斗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真”就是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细言之,在学习过程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眼点,时刻思考如何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而练就解决问题的“本领”则需要踏实笃行的钻研和脚踏实地的努力,使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

(二)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

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大学生不应在正值风华正茂,奋勇拼搏时退缩懈怠。“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崇高理想的道路固然充满荆棘,但功成必不唐捐,必然需要拿出新时代青年不畏艰难险阻,迎难而上的干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大会上强调, “我们现在所处的, 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3]大学生站在这个关键节点,唯有用奋斗的激情点燃梦想,用不懈的努力践行誓言,增强时间紧迫感,主动淬炼素质、提升能力,才能为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开拓攻关的创新精神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创新是国之动力,民族赖之以兴。创新精神涵盖了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勇于挑战的开拓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一代产业优化、技术革新的现实挑战,我们迫切需要善于研发、开拓攻关的创新型精英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大学生是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新生力量,作为推进“万众创新”的主力军,理所应当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激发自身的创新创造意识和潜能,推动国家技术革新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四)肩负重任的担当精神

担当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的精神品格。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一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4]这深刻道出了新时代青年肩负的时代使命与历史责任。新时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中坚力量,更应责无旁贷,怀着对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和个人理想的担当,不惧风险、勇挑重担,时刻提醒自身,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在推进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放飞自己的梦想。

二、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现实挑战

(一)培育主体积极性不高

大学生既是奋斗精神的认知主体,亦是奋斗精神的实践主体,其自身的思想状态和行为在奋斗精神的培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大学生总体上思想积极向上,能够认识到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真正践行的自主性不高,主要表现为:在学习方面缺乏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虽然大多数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习期望,但缺乏自律的意志品质,有学习计划但难以坚持。在生活方面贪图享乐,勤俭节约意识淡薄,更有甚者成为高消费、用大牌、上档次的“高大上”一族,在奢靡之风的路上愈走愈远。

(二)培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高校虽然将奋斗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但有的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未能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而依然奉行“本本主义”。程序化的教学使得教育目标不明确,出现老师讲得意猶未尽,学生茫然而不知所以。家庭教育不同于传授理论性、系统性知识的学校教育,更多是具有示范作用的榜样式教育。部分家长忽略了孩子成长中发生的变化,依旧采用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没有及时根据孩子阶段性的心理变化“对症下药”,从而使得奋斗精神教育效果不佳。

(三)培育环境的复杂性

社会的急功近利、家庭的过度呵护,尤其是以享乐主义、炫耀性消费为特征的消费文化的冲击,造成大学生奋斗意识的弱化与偏离,在大学校园中比阔气、充大款的现象频频出现。同时,出生于“95后”的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他们习惯于从网络中寻找榜样示范和解决路径,而充斥于网络中的“炫富”“拜金”等不良文化和有害思想的传播对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具有极大的攻击力,导致大学生思想上缺乏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知、生活中缺乏艰苦奋斗的实践。

(四)培育方式缺乏创新性

当下奋斗精神教育流于表面形式,仅在思政课中略微提及或以传统的方式宣传奋斗精神,缺少新鲜的教育方式。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接触新知识和新思想的渠道发生了改变,还在依靠几张照片、几个橱窗、几张旧报纸的静态展示方式,难以吸引、感染青年,无法真正地深入其内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解释力和亲和力[5]。

三、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路径

(一)激发大学生内生动力

主动砥砺奋斗目标,增强奋斗自觉是新时代大学生将奋斗精神内化为自我追求的根本所在。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磨砺自我的意识、勇担时代大任的信仰是激发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内生动力。

1. 坚定理想信念,理性辨别信息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弘扬和践行奋斗精神的精神支撑[6]。因此,大学生要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定理想,筑牢信念,积极了解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只有不断提升对奋斗精神的正确认知,形成正面的情感体验,才能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佛系”与丧文化等网络负能量的洗脑,进而将认知转化为奋斗行动。

2. 积极磨砺自我,增强自身本领

大学阶段是成人成才的黄金时期,应积极主动参加实践活动,磨砺自我,增强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动力。自觉向朋辈榜样看齐,从中学习并且激励自己。在学习中以刻苦钻研、积极探求新知的精神丰富自我、突破自我。同时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高校和社会提供的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在实践中理解奋斗的意义,逐渐提升奋斗本领。

3. 勇担时代大任,争做时代先锋

弘扬奋斗精神,仅仅停留在对奋斗精神的认知上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重在践履。大学生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新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拥有舍我其谁的主角意识,坚持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中。以实际行动深入社会开展的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实践活动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争做新时代身体力行的奋斗先锋。

(二)夯实家庭培育土壤根基

家庭教育往往发挥帮助子女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的重要作用,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子女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迫切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1. 家长以身作则,当好奋斗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7]家长是否具有奋斗精神直接影响着子女对奋斗精神的认知和实践。因此,父母要主动担当起奋斗精神培育的责任,当好子女奋斗的榜样。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结合真实事例为子女作出正确的引导,潜移默化地为子女塑造奋斗品格,播下奋斗的种子。

2. 积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

时代发展给当代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目标,家庭教育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观念也要顺应新的时代需求而发生转变。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子女,这在无形之中使得当代大学生丧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为此,家长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宝剑锋从磨砺出”家长应该积极鼓励子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会和感知奋斗精神的真正内涵。

3. 创建奋斗家风,厚植培育沃土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8],良好的家庭氛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家长要不断提升自我的奋斗意识,不断优化教育方式,营造重视奋斗的家庭教育氛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家庭情况和子女性格特征的教育方法,通过积极向上、乐于沟通、勇于奋斗的家庭氛围熏陶,激励当代大学生从家庭教育中感知和践行奋斗精神,肩负起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三)大力发挥高校培育的主导作用

高校是人才培育的主阵地,理应在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丰富教育内容,深刻把握要求

深刻把握培育奮斗精神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有针对性地完善教育内容。一是将奋斗精神融入教学体系,增重奋斗精神在思政课中的比例,打造奋斗精神的精品课程;把奋斗精神作为大学生综合测评的重要因素,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是提高对大学生的学业要求。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9]。因此,高校要适当提高课程通过难度和毕业难度,激励学生在学海中拼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 优化教育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高校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比如利用广播、QQ、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宣传奋斗精神;开展奋斗主题的比赛、展览、讲座以及报告等;对践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学生进行奖励,以引导更多学生弘扬奋斗精神。其次,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也尤为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们言传身教,才能引导大学生们矢志艰苦奋斗、树立崇高理想。

3. 加强社会实践,激发奋斗精神

进行奋斗精神的教育,仅靠理论引导是不够的,参加社会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培育途径[10]。以丰富的实践活动助力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养成,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进行。一是学习上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通过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活动,鼓励大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挑战,强化大学生的实战能力。二是组织创新实践活动,如社会调研、“三下乡”活动、志愿活动等。让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感悟自身肩负的使命,锤炼吃苦耐劳的品质,激发艰苦奋斗的作风。

(四)切实发挥社会保障作用

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丰润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养,全社会应通过正面引导、耳濡目染的形式引导大学生将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 创新传播方式,渲染奮斗氛围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因其内容新颖、更新及时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根据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以直播、小视频互动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奋斗精神。还可以打造奋斗精神相关的网络综艺节目,以及在网络游戏中穿插奋斗精神,将奋斗精神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及娱乐中。同时,充分整合优化社会育人资源。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让大学生在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故居等教育基地的同时,了解其背后隐藏的奋斗故事,促使大学生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中提升奋斗觉悟。

2. 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意志品质[11]。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奋斗精神氛围重点要加强网络监管。网络媒体既能传递正能量,同时其掺杂的消极因素也对大学生的身心成长造成了危害。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一方面,需加大对网络中与奋斗精神相悖内容的监管力度,从法律上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可采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做好信息筛查,坚决抵制低俗、媚俗等糟粕内容,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3. 塑造奋斗榜样,激励奋斗行动

奋斗榜样是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指路明灯,其所承载的正能量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能对大学生产生正面激励作用。社会应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广泛宣传平民英雄、时代楷模的奋斗事迹,触动大学生的思想灵魂,进而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矢志奋斗的决心。同时要积极挖掘大学生身边的先进青年典范,宣传新时代优秀青年锐意进取、敢于担当、勇立潮头的精神品质,使大学生在朋辈效应下见贤思齐,以此点燃大学生奋斗激情,引导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奋斗精神。

参考文献:

[1][9] 张福乐.对新时代高校培养大学生奋斗精神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9,(4):46-50.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侯玉环.论新时代青年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6):53-57.

[4] 王绍霞.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基本逻辑与时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6):58-62.

[5] 季海君,林于良.《思想的田野》湖南篇:讲透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12):43-45.

[6] 田仁来,杨艳红.新时代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4):71-73.

[7][8]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J].共产党员(河北),2017,(4):10-11.

[10] 陈志超.高校应大力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105-109.

[11] 莫勒德尔·吾介特.如何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J].党史博采(下),2019,(7):65-67.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医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有效培养路径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素质培育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