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泰文版《三国》的文本传播研究

2021-12-04 04:53丁力
关键词:译本三国演义三国

[泰]丁力

(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院, 天津 300387)

“文化传播”一词的概念是“将文化特征从一个文化或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文化或社会”[1]。在泰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中国文学传播热潮,泰国文学史明显地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初传期“《三国》时期”;第二,中传期“鲁迅时期”;第三,晚传期“金庸、古龙时期”。其中尤以《三国》在泰国传播最广泛,影响最深远,泰国文学会视为开创了泰国文学史上小说类的先河,具有促进与推动小说文类在泰国文坛的生成和发展的作用,也为近代泰国接受西方新小说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三国演义》在泰国文本传播背景

泰国古典文学大多数都受古印度文学的影响,在作品中往往以“长篇叙事诗”为核心,而“散文体”的文学作品并不发达。据载1802年昭帕雅帕康(宏)受当时曼谷王朝一世王之托,将《三国演义》译成泰文,当初的翻译宗旨是为了进一步充实泰国文学,丰富王朝的治国方案与用兵之策,十分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原著《三国演义》经过泰国文学家的加工润色、增删内容,最终成为泰译版《三国》,并创造了泰国文学“三国文体”,影响了整个泰国文学的体系,特别是小说方面的创作以及散文叙事的发展。泰译版《三国》的问世,对泰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其内容涉及到政治争斗、战争策略、文化道德等领域,所以许多王室贵族、达官显贵将其视为治国用兵之宝典,平民老百姓将其看作娱乐消遣之力作。

泰国自从大城王朝起,烽火连年,社会混乱不堪,彼时不仅与缅军作战,而且国内也是内战频繁。1767年4月大城王朝沦陷,郑王达信募集人马、组织队伍、斥逐缅军光复了国家,建立新王朝并将国号改为“吞武里王朝”。大城王朝败于缅军,除了宫廷、寺庙等建筑被敌人糟蹋以外,很多关于文学的古书籍都被烧毁,因此,从郑王达信开始就致力于恢复并发展泰国文学。后来拉玛一世王将首都搬迁到宫贴玛哈纳孔(今曼谷),成立拉达纳格信(曼谷)王朝之后,其中只有8年没有战争。因此治国安民成为统治者的急需之事,他开始注重恢复文化教育。除了重视本国的文学以外,很多中国古典文学都被王室高度重视,这促进了中国文学在泰国的广泛传播。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巧妙地表现三国时期统治集团之间以及各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斗争、军事谋略、用人之道。因此拉玛一世王对《三国演义》尤为欣赏,认为这本书的情节有利于开发人民的智慧。当时《三国演义》被翻译成泰译版《三国》,成为泰国第一批中国历史小说翻译作品、军事策略的宝典之一,平民百姓的娱乐消遣的古典书,其顺理成章地融入到了泰国社会。

近年来,随着泰国出现了汉语和汉学研究热潮,“三国热”也依旧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有不少知名的泰国研究学者正在研究此话题,并对《三国》等泰译汉文学给予了极大关注与高度评价。除此之外,在社会上也不断地推出以《三国》为论题的书籍,从社会学、政治学、军事学、哲学、商学、管理学、文学等不同的视角重新解读《三国》,全方位地研究《三国》[2]。

二、经典泰文版《三国》在泰国的传播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非常复杂,人物极多,一共写了1191(1400多,参照沈伯俊的统计)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族后裔、后妃、宦官等128人,鲜卑、羌等边远民族67人,各色人物109人。书中主要是以男性为主,许多人足智多谋,争雄斗狠,形象突出,光彩照人。此外,书中还有60多名女性。这些人物名称包括地名在泰译版《三国》中都用中国闽南方言音译的(因当时口译的翻译员是中国闽南华人)[3]。这些因素使读者读《三国》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没有恒心毅力的读者很难坚持阅读。正如郑淑惠在《试论〈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所说:“但是真正读过《三国》的人却极少,要读懂《三国》首先必须对中国文化及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而许多泰国人都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其次,《三国演义》塑造的人物太多,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地名也很多”[4]。

本文所谓经典泰文版《三国》是指昭帕雅帕康(宏)版《三国》,它的翻译方法比较特殊,和其他翻译作品相比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栾文华在《泰国文学史——泰文版〈三国〉等中国历史演义故事的翻译及其对泰国散文文学发展的意义》一书中提出泰译本《三国》的三个特点:其一,《三国》虽然是译文,却不大拘泥于原文。议论、诗词歌赋都被删掉、难译的和泰国人难于理解的,或者舍弃或者做了改变;其二,在翻译方法上追求的是故事的有趣,而不是忠实于原文,因此意译多于直译;其三,译本大大消减了原本《三国演义》开头和结尾的部分,突出了《赤壁之战》前后扣人心弦的政治和军事上的斗争,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全书成为浓缩本,《三国》的全套译本一共有95册[5]。

泰文版《三国》经过加工润色、增减删除,全套译本一共有95册。Ms.Malinee Dilokwanich在《泰国文学开始接纳中国文学的重点》中提出:“从中文原版《三国演义》和泰文翻译版《三国》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很多内容是意译。泰文版《三国》保存着中文版《三国演义》的情节和故事的顺序,但在故事细节上做了很多改变。她还指出泰文版《三国》的翻译错误使泰文版《三国》变成了另外一部特殊的中国历史演义小说。此外,她还提到泰译本《三国》删掉了中文版《三国演义》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在中文版《三国演义》中的200多首诗歌大都被删除掉,泰文版《三国》只留下了其中的11首,由于这些诗歌是连接前后故事内容,可是这11首诗歌却被翻译成广东话[6]。

正因为《三国演义》很长时间影响了泰国社会,广受泰国人民的重视与喜爱。因此,在两百多年以来除了经典泰文版昭帕雅帕康(宏)版《三国》以外,也涌现出了很多相关泰文《三国》文本,本文将对较受泰国人喜爱的泰文《三国》文本进行归类如下:

1.泰译版《三国》

随着《三国演义》在泰国的广泛传播,该书成为泰国家户喻晓、老少皆知的中国历史演义之一。自从1802年第一部泰文《三国》问世,非常受泰国读者欢迎,《三国》书籍成为了泰国人的珍藏。因世界的发展,语言上的变化,读者不同时代的理解,之后又出现了很多译本,但我们不能否认每一部译本翻译的成功都是基于泰译版《三国》首版——昭帕雅帕康(宏)版《三国》。

昭帕雅帕康(宏)(Chao Phraya Phra Khlang Hon)所译的泰译本《三国》以罗贯中《三国演义》为底版,一共两册。此版在泰国具有较高的地位,它的文学创作对新的散文体作品贡献较大。其文采斐然、情节生动紧凑,故事情节也符合泰国人传统的欣赏习惯,可以反映当时泰国的风俗和社会情况,可谓第一部泰译本《三国》。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该书在1802年译成泰文,以手抄本形式流传,1867年基督教传教士布拉德利牧师印刷厂首次铅印全本。目前,通行的标准版本为丹隆·拉查努帕(Damrong·Rajanubhab)(泰国曼谷王朝亲王)1928年组织校勘修订的国家图书馆校勘版本,后来多家出版社都数次再版,此后,该书便成为后代作家的创作楷模。后来,桑·潘塔诺泰(Sang Pantanothai)所著的《三国战略》是一部完整的《三国》改写版,由昭帕雅帕康(宏)版《三国》改写而来。文章删除了原文的某些细节,该书最大的特点是重新划分了章节,每一章节均以《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为核心,详细地分析与总结三国战略,文章语言通俗易读,书后附录《三国演义》人名字典(对照英文、泰文、闽南方言、普通话)。除此之外,该书还按照《三国志》附加三国地理字典,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三国演义》。

很多作家认为昭帕雅帕康(宏)版《三国》稍有欠缺与不足之处,语言上古旧难懂,所以他们做了重译泰译本《三国》。目前,有很多受读者欢迎的重译本,如:天财·叶瓦拉梅(TienChai IamWorawet)新译的《概观版〈三国〉》,是将英译本Brewitt Taylor版《三国演义》(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翻译成泰文版,他充分考证中国史料,并且完全按照史书的标准评析《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与事件,采用通俗易懂的泰语口语编撰,分析《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非常到位、精彩。除了翻译版,他还创作了关于《三国》的阐发批评本与实用应用本,如:《〈三国〉人物评析》《孔明哲学著作及其生平》等。又如,甘拉雅·素攀瓦尼(Kanlaya Supanwanij)所著的《完整版〈三国〉》,一共三册。重译泰译本《三国》,以罗贯中《三国演义》为底版,忠实于原文,该书最大的特点是有批注点校,概括与总结《三国演义》里面的重要事件,每一个人名、地名都用普通话来代替闽南方言。因此,能解决读者两种语言之间的困惑,为新时代《三国》学添加了美丽的朵花。2013年,该书在曼谷学友出版社出版,成为泰国目前既完整又与时俱进的一部《三国》书。

2.创作版《三国》

《三国演义》是中国最有名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故事包含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与观念。其传入泰国后,便成为了最重要的泰国外来文学之一。有许多泰国作家将《三国演义》经典情节、重要人物或某一个观点挑摘出来议论与分析,并形成泰文创作本《三国》。如:蒙拉查翁克立·巴莫(Mom Ratchawong KukRit Pramoj)创作的“资本家版”《〈三国〉之曹操:终身丞相》,该书主要分析曹魏集团,以曹操为核心,将曹操视为最有才华和智谋的政治家,反对文学审美对蜀汉集团的偏爱、讽刺刘备的德行,认为刘备不如曹操适合当《三国演义》的主人公。作家引用了丹隆·拉查努帕亲王撰写的《〈三国〉记事》(泰文)最典型的结束语为导引:“《三国演义》作者编撰的情节相当好,但作者对‘拥刘’派的赞扬却有较深的意义,若曹操编撰《三国演义》则让读者在情节中倒着理解,认为曹操忠于朝廷、让百姓安居乐业,蜀汉刘备集团为反派角色!”1905年,该书在曼谷进步出版社出版,为泰国《三国》读者揭开《三国》新型评点。该书也被评为“三国的反派”[7]。又如,雅可(Yakob)创作的“卖艺乞丐版”《三国》,又叫“说书艺人版”《三国》,以英译本Brewitt Taylor版《三国演义》(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为底版。1946年,“卖艺乞丐版”《三国》在曼谷教育扶助出版社第一次结集出版,从1942年到1955年在《泰国民族报》连载,陆续出版了18本分册。“卖艺乞丐版”《三国》的特点是突破了小说的体制,取而代之的是一本一本的小分册,每一分册以著名的主要人物为中心,文中介绍并用评书人的角度和口吻述说了整个三国故事,对泰国《三国》读者有巨大的影响力。如:《曹操:“休教天下负我”》《关羽:“忠义之神”》《董卓:“人人咒骂”》《赵子龙:“常山之君子”》《刘备:“能向每一个阶级敬礼之人”》等等。

3.阐发批评版《三国》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时期的史实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的优秀历史小说,泰国民众对《三国演义》的关注度比较高,有许多作家对《三国演义》某个问题上集中批评之后将这些评论汇集成一个本子或文集。如,丹隆·拉查努帕所著的《〈三国〉记事》(泰文)。因两百年前的第一版泰译本《三国》出现很多缺陷、跨文化的差异以及语言上的障碍,1928年他编撰《〈三国〉记事》(泰文),对(宏)版《三国》加以修饰与润色,让泰国读者更加理解(宏)版《三国》的历史与背景,而且该书里面设有八十二个《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插图,呈现出《三国演义》的审美。又如,威瓦·巴查仍威(Wiwat Bacharuangwit)所著的批注本全版《三国》也是一部完整的改写与批注版《三国》。该书的特点是每一章回后面有批注点,能为读者解释《三国演义》中难以理解的东西,概括与总结《三国演义》里面的重要点。2001年,该书由曼谷法会出版社出版。除了《批注本全版〈三国〉》以外,他还创作了“深讨分析版”《三国》、“线条版”《三国》、“批注本全版”《西汉》、“泰译版”《封神》、“泰译版”《列国》、“泰译版”《西游记》、“泰译版”《红楼梦》[4]。

其他相关泰文《三国》的文本如今不计其数,但大多数为现代人就《三国》某一点或某一人物所创作的通俗读物,其中有很多不同凡响的创作本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好奇心,对《三国》进行全新角度阐发与批评,使《三国演义》变得更加有趣。如:“曹操的爱情版”、“孔明遇疯子”、“凡夫俗子版《三国》系列:剖析刘备”、《三国》“人物评析”、“揭秘《三国》:三国人物计谋的内幕透析”、“三国式的伪装、欺骗与揭秘”等等。吴琼的《〈三国演义〉在泰国》认为:在泰国南宫搏原著、素提蓬·尼迪瓦塔纳编译的《曹操的爱情:情爱版〈三国〉》与杨汉川编译的《孔明哲学》是最为有名的创作[8]。

三、昭帕雅帕康(宏)版《三国》

若提到泰译本《三国》,不可不点出昭帕雅帕康(宏)版的《三国》。1802年昭帕雅帕康(宏)受曼谷一世王之托,负责主持翻译该小说。在翻译的过程中,因当时缺乏精通中文的泰国文学家,便采取了特殊的方法,由识字而粗通泰文的华人将《三国演义》口译成泰文,再由泰国作家加工润色制作成泰译本《三国》。因此,后人将该译本定名为“昭帕雅帕康(宏)版《三国》”。后来出现了许多改写本与重译本,但所有的这些文本都基于昭帕雅帕康(宏)版《三国》。所以说昭帕雅帕康(宏)版《三国》对泰国的中国文学发展与传播做出很大的贡献。

昭帕雅帕康(宏)的文学创新和冒险,还体现在他采用散文体来进行翻译和创作,是当时前所未有的文学新型创作。他笔下《三国》散文体叙事语言朗朗上口、清新隽永,受到泰国人的热烈欢迎,他所创作的《三国》被泰国文学学会评誉为“三国文体”。这种文体风格从表层看是作品的语言秩序、语言格式,但从深度来看,它负载着社会文化精神和作家、批评家的个体人格内涵。不同的文学类型要求便有不同的体式规范,它不是个人活动的结果,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丰富,逐渐成熟起来的。

“三国文体”体现在文学语言的运用当中,既是描述性的,又是评价性的,彰显了独特的个性特征、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也折射出社会历史文化的走向,这也反映出昭帕雅帕康(宏)对于文学潮流变化的敏锐洞察力和独特感悟力。因为它的体裁形散神聚、取材广泛、形式灵活、文采优美、通俗易懂,所以它非常受欢迎。虽然它未登大雅之堂,但为泰国文坛添加了多样化、推动了泰国古代小说文类的生成,而且还为文学欣赏者增加新奇感。

泰国著名的泰文《三国》研究专家马丽妮·蒂洛瓦尼(Malinee Dilokvanich)一针见血地指出,昭帕雅帕康(宏)版《三国》的译文从情节内容和专有名词上保留了中国特征,但其本质上却是泰国的(Thai intrinsically),她甚至认为有60%左右的内容是为泰国读者而改写的。因此,泰国人才将(宏)版《三国》视为泰国本土文学“三国文体”,泰国学界也多从泰国文学的角度来对其分析与研究,从而使“三国热”永不休止地流传于泰国社会[4]。

四、经典泰译本《三国》与原著《三国演义》文本翻译对比

关于昭帕雅帕康(宏)版《三国》译本与罗贯中《三国演义》原著在文本上的差异,历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为了更具体地分析昭帕雅帕康(宏)版《三国》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120回)之间的文本差异,笔者将选取《三国演义》的序幕——“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这个经典段落的文本来进行比较。为了更好地反映译本的行文风格以及语言特点,笔者将昭帕雅帕康(宏)版《三国》的文本重新译成中文,在翻译方式上采取直译方式,这样虽然会使部分语句显得不甚流畅,欠缺文采,但是可以保留更多的泰文表达方式和行文特点,以便更好地显现两种文本之间的差别。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的经典段落在宏版《三国》的第一章中间部分,在文中并没有使用“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而是用“初谈刘备、关羽、张飞”为标题,文本如下:

张飞说:“咱们仨想法一致,请您二位到寒舍,后院有一片安静的花园,花园里有很多含苞欲放之夹竹桃,我们将祭拜佛祖与神仙,相互盟誓、同心协力,后可图大事。”刘备与关羽听到就高兴,同行去张飞住宅。翌日,在花园中,张飞备好白马、黑牛以及香烛等供品,烧香点蜡烛祭拜佛祖与神仙,然后发誓言说:“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居住异地,今日有缘相逢,即结为同胎兄弟,只要一息尚存我们将相互忠实,将精忠报国、国泰民安,若有难我们将同担,不会抛弃,将会互相帮助直到身亡。老天在上,往后,若有忘恩负义者,天诛地灭、人人唾骂。”誓毕!喊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随后,三百多名乡里的勇士与刘备入伙,刘备摆宴酒席相待。收拾准备很多兵器,但还缺乏很多匹马。

正在想这件事的同时,突然有人禀告,外面有两个马商奔庄投靠,刘备出去接待,一名张世平、一名刘双,他们与刘备讲:“我们多年贩卖马匹,今天去卖马的路上遇见贼寇,因此回归此都”。刘备邀请两位马商进宅,摆设酒宴。刘备跟那两位马商说“我们打算讨贼安民”。张世平与刘双说:“你的想法正合我意!我们愿意赠五十匹马、五百两银子和一百担镔铁”。刘备谢别他们,便命铁匠将镔铁打造武器;刘备打造双股剑;关羽造青龙偃月刀长达九尺五寸,重达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另外,打造全身铠甲。点乡下勇兵五百,来见邹靖。邹靖带他们去见太守刘焉。兄弟仨向刘焉拱手作揖完毕,各报姓名,刘焉看刘备同姓,收刘备为侄子。[9]

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片段中间部分,文本如下:

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来日,收拾军器,但恨无马匹可乘。正思虑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当,赶一群马,投庄上来。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人出庄迎接。原来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张世平,一名苏双,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玄德请二人到庄,置酒管待,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二客大喜,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玄德谢别二客,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各置全身铠甲。共聚乡勇五百余人,来见邹靖。邹靖引见太守刘焉。三人参见毕,各通姓名。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10]

由本文选取两者段落的对比可以看出,《三国演义》与昭帕雅帕康(宏)版《三国》之间从行文风格到具体内容细节上都有许多出入。泰文版《三国》在章节划分上与原文并不一样;原文中很多内容都未译出,如许多诗词,像大段气势恢宏的《大雾垂江赋》等尽皆被译者舍弃;行文上宏版显得拖沓,一些表达重复。原文中很多句子也都被删去,如:“玄德曰:此天佑我也!”“此天佑我也”这句话,因为译者是泰国人,信奉佛教,不理解中国的天地神仙,因此,只能舍弃这句话。本文认为那个时候如果没有舍弃这句话,应该翻译成:“佛祖保佑我”或“菩萨保佑我”。又如:“祭告天地”作者译成“祭拜佛祖与神仙”,因为泰国自古至今是佛教之国,许多文学作品都受到佛教文化影响。

总而言之,在主观方面,昭帕雅帕康(宏)对《三国》译文进行了大胆的修改,以使译文能够符合泰国读者的文学审美习惯和阅读习惯,更容易被泰国读者接受。例如,中国章回小说的艺术形式是在中国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书艺人为吸引听众再来捧场,往往在情节发展紧要处戛然而止,保留悬念,“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三国演义》就是以宋元说书艺人的话本作为参考底本,在形式上也多有借鉴,也采用这种划分章节的方式。但是对于异文化的泰国受众来讲,这种方式反倒难以接受。他们更喜欢简单明了的形式。因此《三国演义》原著的中国式章回划分并没有得到泰国人的认同。昭帕雅帕康(宏)便打乱原著的章回,以情节和叙事的完整为原则重新划分章节,此举得到泰国读者的认可。此外,如前所述,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三国演义》原著中却经常出现与佛教教义相左的内容,而中国文化中“天命”观又使不谙中国传统信仰的泰国人无法理解,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修改才能为泰国读者所接受,如以“福报”、“业报”等佛教理念替代“天命”观,重新进行阐释等。[11]对于另外一些极具中国特色的表达和修辞,昭帕雅帕康(宏)也进行了本土化处理,即用泰语的习惯表达方式进行替换,有时添加原文中没有的内容。这一切都是为了方便泰国读者理解和接受。

五、结语

19世纪初泰译版《三国》正式在泰国传播,广受泰国民众的喜爱,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文学作品。其传播能如此成功的因素之一是首创经典泰文版《三国》(昭帕雅帕康(宏)版《三国》)的传播。许多泰国的读者往往将《三国演义》视为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通过经典泰文版《三国》文本的传播使泰国民众逐渐开始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在两百多年的传播过程中,泰译版三国为中泰两国官方与非官方的交流架设了桥梁,为两国文化添加了魅力,为泰国的文学史作出极大的贡献。泰国文学“三国文体”深刻影响着泰国人生活与社会的方方面面。

如今,在泰国出现很多泰文版《三国》,除了重译版、创作版、阐述批评版等之外,还有相关《三国演义》其他欣赏品鉴,如:漫画、工具书、资料汇编等。本文对以上版本的《三国》进行了详细叙述,对经典泰文版《三国》在泰国的传播接受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原著《三国演义》的文本翻译进行了对比分析。关于泰译版首创版——昭帕雅帕康(宏)版《三国》采取了特殊的翻译方法创作出的经典泰译本《三国》,较多地融合了泰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概念,十分适合泰国人审美文化圈的心理,成为泰国历史章回小说散文的楷模,给后世小说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值得借鉴的艺术经验。

猜你喜欢
译本三国演义三国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红楼梦》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
王际真与麦克休《红楼梦》英文节译本编译策略比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三国乱谈(1)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