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伏鳟二小说另类人叙事视角下的陌生化美学研究

2021-12-05 09:05史小华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陌生化另类作家

史小华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一、引言

日本现代著名作家井伏鳟二倾其一生,集腋成裘,创作了大量文学力作。文学叙事题材宽广,旨趣各异,精品俯拾皆是。从动物题材代表作《山椒鱼》《屋顶上的大雁》到反战文学代表作《遥拜队长》《黑雨》无不充满深邃的思想与思辨的哲理光彩。作品叙事语言看似平明朴实,实则鞭辟入里、直击心灵,蕴含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作品视角别具一格,《山椒鱼》中的山椒鱼、《遥拜队长》中精神分裂者等另类人视角的选定则赋予作品陌生化的审美张力。从属于诗学范畴的陌生化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并且广泛运用于文学批评之中,可以帮助读者通过理论对文本进行解读和阐释。井伏鳟二在小说叙事中灵活运用陌生化手法,有意在文本和读者之间建筑高墙,扩大读者认知的难度,割裂读者一般的反应,进而构建一种升华了的意识,并且最终设计出阅读的新视界,改变读者既有的阅读习惯,营造出全新的审美感受。本文以《山椒鱼》《遥拜队长》为中心,深入考察井伏鳟二小说创作中另类人视角的陌生化艺术,指出陌生化叙事视角的运用是井伏鳟二小说叙事策略的重要特征之一。井伏鳟二通过叙事视角的选定,营造陌生化的美学效应,托起故事的脊梁,勾勒出井伏文学的陌生化叙事美学形态。

二、鱼蛙的双声对峙与隐喻符号的张力

文学界颇有一些理论家素来主张“文学即人学”一说,诚然文学主要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然而人绝不可能作为孤立的个体仅存在于真空,必然要融入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中。动物作为自然环境构成的要素,理所当然会进入作家笔下成为丰沛故事中的角色之一。以动物的发声诉说美丽衷肠抑或是倾吐哀吟大凡是隐喻符号世界构建的目标所在,这从井伏鳟二的动物题材的短篇小说中便可窥一斑。

(一)《山椒鱼》的文本基调

井伏鳟二于大正十二年在《世纪》杂志发表短篇小说《幽闭》[1],此后经过修改,改名为《山椒鱼》发表于《文艺都市》杂志,从此在日本文坛声名鹊起。《山椒鱼》文本构造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文本外层空间双声对峙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直至小说的结尾部分。作品中主人公山椒鱼与青蛙的双声共振构成对话,这一交互关系在叙事逻辑中形成小说叙事的外部框架,构建起动物隐喻的符号世界。“山椒鱼很伤心。”小说开篇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山椒鱼心中的忧伤、苦闷,奠定了文本的伤感基调。从山椒鱼的单声独白、叹息“这是多么的失策啊!”到山椒鱼与青蛙的双声对峙的鱼蛙之争,直至小说高潮的鱼蛙和解、互为同情的反讽叙事,忧伤的基调贯彻文本始终。作品的真正内涵和价值恰恰在作家巧妙安排的这一文本基调的引导之下得以丰富和升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正是以这一伤感的文本基调层层展开,在阅读过程中,完成读者完整而复杂的体验。

(二)双声对峙的幽闭深渊

从叙述者“我”全能全知的叙述到视角转换后山椒鱼的独白,以及青蛙登场后的鱼蛙之争的双声对峙以“线形式”层层推进,直至小说的高潮。山椒鱼故意使坏堵住洞口,将青蛙困入洞中使之陷入与自己同样的命运,这让山椒鱼感到无比痛快。“好吧,那就随你永远自由去吧。”“你混蛋!”“你才混蛋呢!”这样的争吵反复不断,日复一日,毫无意义,虚无无助,然而正是这样的对白构建起双声对峙的别样世界,将两种对立的意识共存于共时话语中进行交锋。岩洞中似乎永远只有这样的对白,而这样的对比只存在于岩洞之中,无法破洞而出,从而形成一个无法突破的倦怠的幽闭深渊。[2]如此幽闭空间,足以让人时空颠倒、意识混乱,让无限渴望自由的那颗心焦虑不安、无处安放。井伏鳟二以这样独有的叙事技巧,巧妙地设定隐喻符号世界的表层空间,构建文本-读者对话中的陌生视界,通过跳动的字符唤起读者的无限想象,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有益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深思遐想。

(三)隐喻符号的张力

读者在这文本外层空间的双声对峙的推进下,通过情感体验不断构建自我的审美图式——隐喻的符号世界。井伏鳟二创作的短篇小说擅长以动物喻人,通过辛辣的讽刺,揭示现实的残酷。《山椒鱼》是一篇被冠之为寓言式的短篇力作,寓言故事的出场人物往往很多是动物,通过将处事哲学,教训等寄托于动物身上,不断推进故事的发展。身陷囹圄的山椒鱼的孤独与苦闷是不言而喻的,作家采用“上帝视角”,即全能全知的视角指出岩洞是山椒鱼的永远的栖息之地。不管山椒鱼怎样试图使劲往外游,其头只能当作堵住洞口的软木塞。从最初的不屈服到最后的无奈放弃。“这是多么失策啊!”通过视角的转换,延展小说的叙事功能。作品中的山椒鱼无疑是近代知识分子的隐喻,作品在忧伤的基调中巧妙地借山椒鱼所观、所思将黑暗狭隘世界中愚昧、乖僻、行动迟缓的近代知识分子进行了立体式的诠释,构建隐喻的符号世界,与此同时作家寄情于作品,通过山椒鱼之口自虐式地描绘出立志文学创作的作家自身的缩影,凸显隐喻符号的张力。

三、冈崎悠一的村中生活日常、战时日常与作家的反战宣言

井伏鳟二擅长在文学叙事中,借助方言的力量,通过方言入文的手法追溯乡土,创造匠心独运的言说风格,营造浓郁清新的乡土气息。《遥拜队长》以对方言的阐释作为小说的开篇,将叙事视角转向以精神障碍者冈崎悠一的村中生活日常与战时日常的双重描写。精神障碍者冈崎悠一是井伏鳟二作品中的另类人物,通过塑造这一人物,叙述故事,表达作家的反战宣言。

(一)冈崎悠一的村中生活日常及受伤经纬

短篇小说《遥拜队长》于昭和25 年发表于《展望》杂志,是井伏鳟二反战小说的代表之作。小说主要讲述了因战争中自己招致的事故而引发精神障碍的主人公原陆军中尉冈崎悠一回到故乡村子后发生的一系列悲喜剧。受伤回乡后的冈崎悠一终日疯疯癫癫,总是错认为眼下仍处于战争时期,常常把村子的人当成自己的部下发号施令,不仅自己还强迫他人对着东方做遥拜之礼,这便是其生活的全部,也是其生活的日常。小说开头并未直接交代冈崎悠一成为精神障碍者的经纬,而是任凭村民们各种臆想推测,直至栋次郎的弟弟与十和上田五郎二人的归乡部分以插叙的方式叙述了冈崎悠一受伤的经纬:战时的某一天,冈崎悠一与士兵发生口角,不慎从卡车摔落头部受伤所致。

通过对小说情节发展的综合考察,不难发现,作家井伏鳟二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有意将受伤经纬的交代进行延宕,把故事发展线索及事实真相以碎片的形式隐藏于冈崎悠一生活日常之中,设置悬念,并将伏笔与暗衬合为一体,为小说高潮的出现进行铺垫,让读者在阅读体验中感受到小说高潮出现的必然性和真实性。

(二)战时日常中牛角白鹭像的反讽

《遥拜队长》的主人公冈崎悠一22 岁晋级为少尉,三年后被派往马来西亚战场,内定为中尉。在军中常常命令士兵面朝东方天皇所在位置遥拜天皇,且将这一仪式日常化。遥拜、突击、架桥成为战时冈崎悠一生活的日常,小说对于战场中工兵架桥时橡胶林中出现的一幕描写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两头水牛在炸弹炸成的大坑中相抱着泡在水中,在其中的一头水牛的一只角上伫立着一只白鹭,这些鸟兽仿佛出神地凝望着工兵部队架桥似的。这副牛角白鹭像与枪林弹雨中冈崎悠一指挥下的工兵架桥像形成鲜明的反差,工兵架桥像的“动”“急”,牛角白鹭像的“静”“慢”,这一巨大的反差演绎出跌宕感,让小说呈现出叙事的张力,使读者感受到与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的另一时间的流逝,牛角白鹭像的“静”“慢”只是片刻的存在,这一片刻的存在实则寄予作家对远离战争生活的向往。然而现实毕竟是残酷的,牛角白鹭像终将会消失殆尽,如此一来战争的悲哀看起来愈发悲哀,过度的悲伤最终演变成作家笔触下的滑稽,从而达到一种高度的反讽之效。与此同时,牛角白鹭像的存在有效地延宕了读者思考的时间,在读者的思维空间建起新的认知图式,带给读者陌生化的审美体验。

(三)作家的反战宣言

众所周知,日本军国主义的恶行可谓罪孽滔天,不仅给别国带来深重苦难,与此同时将日本国民带入痛苦的深渊。井伏鳟二是一位具有良知的作家,二战后所创作的诸多战争题材的作品无不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及对人性的摧残。以原爆为题材的杰作《黑雨》静静地述说着原子弹受害者的悲伤,有力地抨击了战争的残暴与无情。短篇小说《遥拜队长》采用陌生化的视角塑造了另类人精神障碍者冈崎悠一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冈崎悠一所演绎的悲剧人物世界,深刻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表达了作家反战的思想和态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可以赋予作品极大的生命力,井伏鳟二在《遥拜队长》中通过塑造另类人形象,对人物进行“异化”,使得人物血肉丰满,呼之欲出,人物的行为模式则从侧面反映历史的必然,以反讽形式表达了作家对战争的控诉。

四、另类人叙事视角与陌生化美学

另类人视角的选择是井伏鳟二高度凝练的文学艺术中重要的叙事策略。《山椒鱼》中的主角山椒鱼以及《遥拜队长》中的精神障碍者冈崎悠一这些另类人视角的选择对构建井伏式陌生化美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叙事视角选择的“有意”与接受的“无意”

视角决定作家看待世界的角度,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之初必然要思考视角设定的问题,这就是视角选择的“有意”,即作家视角选择的能动性。作家对视角的选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家所期望寄托的情感和审美理想。井伏鳟二在《山椒鱼》《遥拜队长》两部作品的视角选择上充分发挥了作为作家的能动性。

叙事视角的选定是由作家的能动性所决定的,而读者作为作品视角的接受者是受作家的能动性所支配的,因而带有接受的无选择性,即“无意”性。然而读者的重要性绝不容忽视,读者作为作品的直接阐释和接收者,作品的意象与表现有赖于读者完成,读者本身是文学艺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3]例如,《山椒鱼》《遥拜队长》中叙事视角是既定的,但是读者透过既定的叙事视角可以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阐释,与作家、文本之间形成共存的载体三要素,在三要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情感及美感上审美愉悦效应。

(二)叙事视角影响下的语言表达

叙事视角决定叙事文本的基调和叙事语言的表述内容。《山椒鱼》作为寓言式短篇小说,作家对山椒鱼视角的选定使得作品被赋予了极强的艺术渲染力,叙事语言贴近寓言故事本身,语言生动活泼,哲理深隽。其中,岩洞中鱼蛙间的双声对峙的桥段,谐趣中尽显悲怆,充分表现了作家高超的语言驾驭艺术。《遥拜队长》中精神障碍者视角的选定使得语言表述内容本身必须符合人物的设定,那看似荒诞不经的表达,却在戏谑中显出哲理。“冲锋!”“卧倒!”“混蛋,快卧倒。”这些胡言乱语成了冈崎悠一在村中生活的家常便饭。无论是他独白时的胡言乱语或是与周围人物进行对话时的胡言乱语的表达,充分表现了作家针对精神障碍者进行用语选择的精准。当然不可否认,读者在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中,这一系列的妄言妄语营造出陌生化的效果,虚实之间充分激发读者的想象空间,给读者带来陌生化的审美体验。

(三)另类人叙事视角与陌生化美学形构

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将文学表现中的陌生化进行概念化,他认为:所谓的陌生化即把熟悉的日常事物表现为不熟悉的非日常事物,摒弃读者接受知觉的“自动化”的表现手法。[4]从《山椒鱼》中的主角小动物山椒鱼视角的选定,即把动物取代人使之成为作品的主角,借以动物特有的目光审视世界,到《遥拜队长》中精神障碍者冈崎悠一视角的选定,均采用了另类人的视角。读者作为作品的接收者,对于另类人本身就会产生新鲜的感觉,另类人形象的塑造可以激起读者潜在的“亢奋”,延长读者审美感知的时间和幅度。如前所述,叙事视角决定叙事语言的基调,叙事视角对文本语言会产生决定性作用,赋予语言表达本身陌生化的效果。井伏鳟二长于通过另类人叙事为读者营造陌生化的视界,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实现陌生化的审美体验,感受出井伏鳟二文学特有的陌生化美学效应。

五、结语

叙事视角是叙事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叙事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叙事视角是作家的眼睛,是文学作品中作家进行创作初期的切入点,在整个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文坛仙人井伏鳟二具有高度的良知和时代使命感,是一位善于在文学叙事中运用各种叙事策略表现文学观的作家。他长于以另类人视角撑起文学叙事的广阔空间,凭借高超的文学创作技法和独树一帜的语言表现力冲破日本传统文学创作的藩篱,在日本近现代文坛竖起一面旗帜,建构起井伏式文学的陌生化美学。本文以井伏鳟二的代表作《山椒鱼》《遥拜队长》为例,通过对作品中另类人叙事视角的考察,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另类人叙事视角与陌生化美学的关系,指出陌生化叙事视角的运用是井伏鳟二小说叙事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成井伏式小说陌生化美学的重要元素。以叙事视角为研究对象,对井伏鳟二文学作品展开研究,是对既有井伏鳟二文学传统研究基本模式化的一次突破,有利于拓宽研究思路,提升研究的全面性、系统性,为井伏鳟二研究的多维化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陌生化另类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另类四不像”登场
“陌生化” 理论在初中现代诗教学中的作用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
另类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