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索

2021-12-05 02:10耿丽晶李博志白丽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能力

王 会,张 振,耿丽晶,李博志,白丽娟,刘 政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1)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原始创新的前沿阵地[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进高校资源融合,实现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有机结合[2]。研究生科研能力是指研究生独立完成科学研究的能力,是产生创新性研究成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3]。因此,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提升其培养质量及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客观要求,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及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要求。近年来,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地方人才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但与名校相比地方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仍存在一定差距,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4]。为此,地方高校围绕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 目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状况

随着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越来越大,研究生培养质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培养具有高素质、科研能力强的创新型的研究生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首要责任。目前地方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学中没能深刻地渗透科研能力的培养

当前在研究生教学与考核的各个方面,没有充分强调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科研思想、方法培养;传统的授课方式严重阻碍了教师讲授科研思维与方法,更影响了教师将本领域内最新的研究进展及自己的成果与研究生进行交流,没有对研究生的科研活动起到启发、指引的作用;在课程考核中常常把卷面分数或撰写课程论文作为主要指标,没有评价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致使学生缺乏参与科研的主动性。

1.2 研究生科研动力不足

首先,部分研究生读研的目的只是混文凭好找工作而不是为了追求学术理想,没有参与科研项目的热情,因此缺乏科研的内在动力,致使自己被动参与科研活动,创新意识不强。其次,传统的教育环境忽视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导致研究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不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开展科研活动。研究生不是全面透彻地了解自己研究领域前沿理论与进展,知识储备不足,从而影响了科研思维及能力。

1.3 缺乏导师有效指导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导师的教育理念、科研水平、能力素质及有效指导直接影响研究生科研思维及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中存在重实验结果、轻过程指导,重使用、轻传授等现象,有的导师没有尽到导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研究生不闻不问,放养式管理。

1.4 科研氛围不浓

部分高校没有给研究生提供必要的科研平台和实践场所,实验室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前沿的实验难以开展;导师科研经费不足,没有实质性课题和经费支持,导致研究生无题可作;研究生没有参与创新研究的机会,科研活动多是重复实验,总结前人的研究,没有原创性、高水平的研究过程,更没有文章和成果产出。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没有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生科研实践支撑力度不足,影响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2 当前制约地方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因素

2.1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的情况直接影响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及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地方高校与“双一流”高校相比,获得政府的投入有限,即使同一高校不同学科投入经费也不相同,经费投入的情况直接影响学科平台建设,从而影响到学科的水平,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2.2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制约地方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缺乏高水平导师的指导直接影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更没有创新性、原创性的成果产出。目前各地方高校都在加大力度引进人才,但引进的多为应届毕业博士,缺乏指导研究生的经验,致使导师队伍的职称、经验等均不合理,并且资格老的导师对新遴选的导师没有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年轻导师指导经验较少,直接影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2.3 生源质量

地方高校与“双一流”高校相比,学校声誉和培养质量均处于劣势,地方本科高校的生源基本没有“双一流”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这从本科阶段就已经拉开了差距。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地方高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因此生源质量也是制约地方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因素。

2.4 科研条件

地方高校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相对落后,研究生学习、科研效率低下[5]。研究生甚至没有科研实验室,借用本科生的教学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科研条件较差,实验室管理不规范,导致研究生难以开展科研工作。部分导师科研经费不足,研究生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更谈不上科研能力的提高。学术活动及对外交流极少,研究生科研思路打不开。诸多因素导致学术氛围淡薄,影响了研究生投身科研创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 多举措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

3.1 优化课程设置

科研能力、创新思维是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的产物,是以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的,没有前期的专业知识做基础,创新思维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应按一级学科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学科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各学科专业间的交叉融合,消除相近学科间课程设置的壁垒。突出研究特点,结合社会与行业需求和当地资源开发,开设相应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应突出科研思想,教师将专业思想、研究方法有意识地传递给学生,并将自己的科研进展或研究成果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改革研究生课堂教学,以讲座、读书报告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取代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3.2 构建科研平台

科研和教学是高等院校的根本功能,科研平台是高校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的基础,良好的科研平台有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6]。指导研究生参加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学校与社会资源整合与共享,以学校与企业的科技项目合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基础,解决企业生产实践科研创新问题。通过系列科技实践活动,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

3.3 强化导师责任

学校要严把导师遴选与考核关,加强对新导师的培训。实施“导师组”制度,改变唯一导师制,多导师联合对研究生进行集体培养和团队指导。导师自己也应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与创新能力,在科研思想上有新的认识,同时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针对每位研究生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过程指导,导师结合科研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开展研究工作,解决项目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通过科研项目的实施全面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及科研能力。

3.4 开展学术例会

研究生学术例会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探讨学术问题的关键途径,是导师掌握课题研究进展和解决研究问题的重要方式。研究生通过报告研究进展和研究中碰到的问题与困难,与导师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研究经验[7]。研究生通过文献汇报传递科研信息,开拓学术视野,了解研究前沿,学习文献作者的科研思维方法及实验设计思路,促进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3.5 营造学术氛围

学校和导师要提供开放的学术交流氛围,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研究兴趣。良好的学术氛围能使研究生积极投入科学研究当中,又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使研究生对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充满好奇心。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理性思考。

3.6 加强联合培养

学校、学院及导师的外联优势,与国内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进一步深化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合作项目、培养基地等渠道邀请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到实验室指导学生科学研究,面对面解决研究生科研中遇到的问题。直接将研究生送到师资雄厚或科研平台良好的科研机构合作交流或完成毕业论文,既开阔了研究生视野,也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3.7 重视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选题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选题应从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课题、生产实践瓶颈问题、文献作者未解决的问题、个人的兴趣与爱好等方面考虑,并结合导师意见与建议,体现科学意义与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及是否具有本领域创新性等,注重学科发展前沿,立足重大科研项目。

3.8 保证论文质量

论文质量间接反映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科研能力。论文写作能够促进研究生提高文献检索能力,进一步理解科研课题研究内容、方法与路线,归纳总结实验设计、内容的优缺点并为下一步的科研改进提供依据和借鉴,从而获得创新性成果。为研究生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让研究生全面了解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特点、技巧等,提升科技论文写作水平。研究生要养成求真务实的学风,自觉遵守科学规范。

4 结语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进步有重要作用[8]。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承担着学术研究、传承学术思想的任务,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与基础,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其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未来的科技水平。因此,高校应着重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民族培养高质量的科研人才。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