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精养鱼池蓝藻泛滥预防措施

2021-12-06 04:09○陈
渔业致富指南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球藻蓝藻投饵

○陈 萌

高密度放苗、集约化投饵、生物排泄、代谢物量大等多种因素往往导致精养鱼池富营养化,藻类大量滋生;尤其是蓝藻门藻类大量繁殖,如铜绿微囊藻、念珠藻,颤藻等蓝藻品种繁殖迅速,并短时间内在水中占有优势。蓝藻的危害,一是释放有毒成分;二是抑制其他有益藻类生长繁殖;三是遇阴雨天以及连续高温天气、气候突变时,容易导致水转现象。水转现象发生时大量藻类死亡、腐烂分解,水色往往转清或转浑,光合作用的藻类大大缺少,水中溶解氧含量极大降低,加之死亡的藻类腐烂分解又大量消耗氧气,极易导致鱼类浮头泛池以及藻毒素中毒死亡现象。

一、精养池塘蓝藻暴发的原因

1.池塘环境条件差

养殖初期 ,水中蓝藻品种本身占有一定数量,加之使用肥料不科学,池塘内繁殖的藻类种群以及数量少,蓝藻占有优势;池塘内氮磷比例失调,蓝藻暴发,形成水华;水质恶化,溶氧降低,恶劣的环境造成其他藻类无法正常生存,而蓝藻成为最后的优势种群导致暴发。

应对措施:

对于水质中蓝藻占有量较多的池塘,在肥水前应适当杀灭蓝藻后再进行肥水;池塘初期肥水时使用渔用生物肥,并投小球藻或硅藻类等有益藻类藻种,使池塘初期有益藻类种群以及数量占有优势,蓝藻门以及其他有害藻类处于劣势,避免养殖过程中蓝藻大量繁殖以及泛滥。

2.投饵不科学以及不改底

每年7、8月份气温较高,养殖鱼类新陈代谢加快,投饵量也加大,残饵、粪便增多,鱼类排泄大量含氮代谢物,造成水体中氨氮含量超标;富营养化、氮、磷过量积累或比例失衡的水体易暴发蓝藻。

应对措施:

科学投饵以及定期改底,尤其养殖中后期,投饵量加大时,更要科学投饵。根据季节、天气、水质、水温、以及鱼类活动情况,灵活、科学投饵,分配好每天的投饵次数、投饵量。一般晴天正常投饵、阴天少投、雨天不投饵;每次投饵以大部分鱼吃完游走为宜,尽量做到没有残饵;建议定期使用池塘底质改良剂,5-7天改底一次,降低池塘底部污染,避免蓝藻泛滥。

3.外源水带入

外源水中有大量蓝藻时,养殖户通过加换水把蓝藻带入池塘,再加上长期低氧、水草活力差、底部污染严重的环境,导致池塘蓝藻暴发。

应对措施:在使用外源水时,要事先对水中浮游生物进行显微镜检测,检测水中各种藻类的品种以及数量,当水中蓝藻门品种以及数量占优势时,该水不能使用,避免以后蓝藻泛滥。

4.池塘水位浅

蓝藻在高温、强光下的生长速度会比其他藻类生长速度快,在7-8月份,水位浅的池塘光照强度大,水温升高快,这时其他藻类生长受到抑制,而蓝藻能继续生长。

应对措施:

在7-8月份,水位浅的池塘光照强度大、水温升高快,要适当提高水位,在中午高温时加注适量低温井水。注意加井水时,由于井水一般温度较低,并含有氨氮等,需要开启增氧机;加水位置最好在开启的增氧机附近,以降低或减少不良影响。

为了降低或减少蓝藻暴发,我们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补菌调水

当蓝藻暴发时,可配合使用“利生多”、“利菌多”等有益菌调节水质,有益菌在水体中与蓝藻形成生物竞争,达到以菌抑藻的目的。

2.定期解毒以及补投小球藻以及其他有益藻种

蓝藻死亡后,释放大量藻毒素,这些物质积累到一定量时,会引起慢性中毒,同时也会影响其他藻类生长,因此定期使用有机酸“碧水安”解毒,可有效降低藻类毒性,缓解生物中毒现象。根据池塘水质情况,适时补投小球藻以及其他有益藻种,让有益藻种占有优势,减少或降低蓝藻泛滥的机率。

(通联:125200,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葫芦岛银行绥中和平街支行手机:18698971858)

猜你喜欢
小球藻蓝藻投饵
小球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培养要点
蛋白核小球藻的培养体系优化研究
固定化培养对小球藻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有“青苔”,请慢行
草原鼠害防控无人机投饵试验*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NAA、IAA与鱼肉蛋白酶解物对小球藻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观赏鱼喂食须知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藻类——蓝藻
自创生存环境小能手——蓝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