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经验启迪现实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12-06 08:25董功跃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建设

董功跃

(中共长丰县委党校 教研室,安徽 合肥 231199)

诞生于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至今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在这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团结和带领人民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接力奋斗,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新纪元,而且打开了通往富强的大门,创造了震古烁今的辉煌成就,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无比接近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回眸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可以清楚看到,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曲折的光辉历程,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同时也形成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留下了重要的现实启示。

一、历史回眸:曲折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100年历史,就是团结带领人民经历艰难而又曲折、成功而又辉煌的奋斗史。在这百年的奋斗历史中,有至暗之际的涅槃重生,有失败挫折之后的逆境成长,更有血雨腥风之中的百炼成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是对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百年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

(一)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历程

作为民族的脊梁,就要担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历史重任。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初期,国民党反动派针对比较弱小的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实施了疯狂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使得初期的革命事业步履维艰。但是,并没有吓倒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们开创了革命根据地,点燃了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走上了中国革命新道路。“人没有饿死,就要做革命工作,就要奋斗。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1]。面对凶暴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人却“发出了为民族独立和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号召”[2],团结和带领人民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中国共产党人同样凭借着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经过3年多的时间,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进攻和全面进攻,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这样,在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艰苦卓越而又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中华民族结束了100多年来被压迫与剥削的苦难历史,结束了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分裂历史,“中华民族来了一个大翻身”,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二)艰难曲折的建设探索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全新实践中进行了艰苦卓越而又曲折坎坷的探索。新中国建立伊始,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政治破坏和武装颠覆,特别是敌视新中国政权的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武力威胁,党带领人民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肃清了反革命残余势力,恢复了国民经济,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在此基础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有条不紊的应对能力,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使得这个80%以上都是农业人口的新中国不仅“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且又使“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初步地但却生动有力地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

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为了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社会面貌,建设一个赶上甚至超越英美等世界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人民迸发出空前的建设热情。由于新建立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不够完善,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再加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曲折发展阶段。在这段艰难曲折的探索建设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了两次严重挫折,一次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了左倾思想错误,“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泛滥,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动荡起伏、比例关系失调,粮食生产大度减产,食品供应出现短缺,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损失;第二次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得社会主义建设再次遭受重大挫折,出现了全国性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国民经济几乎濒临崩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受的最严重挫折和损失。1956年到1976年的这20年,虽然社会主义经历了曲折发展和重大挫折,但为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必要的经验和教训。

(三)成效卓著的改革开放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最显著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忠于党、忠于人民,敢破敢立、敢做敢为,毅然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大幕,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重大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成功解答了重大的时代难题,开辟了被历史证明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主要内容为:经济建设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硬道理,全心全意推进社会发展,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治建设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面;文化教育方面,提出并实施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并重建设,倡导弘扬“五种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培养“四有”新人;社会民生方面,破除传统的“一大二公”和“大锅饭”旧体制,推进和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创新发展方面,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阶梯式开放模式借鉴经验,积极寻求社会创新活动。正是沿着这条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为后来接力者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异常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如何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担当作为,一如既往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一是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仅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而且保证和激发了市场经济的活力,这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伟大创举;二是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能紧随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和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过程,又能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的优化与升级,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三是提出和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并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效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四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了党的自身建设,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出发,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发展的深刻变化,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加速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增添了新内容、作出了新的贡献。一是在指导思想方面,提出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之路;二是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历史新进程中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三是在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方面,提出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四是在党的建设方面,全面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加强;五是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之路,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这些重大部署和科学决策,扎扎实实地把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了前进。

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紧扣新时代发展主题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新举措和新战略,取得了震古烁今的辉煌成就,开辟了新时代发展的新境界。如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重大进展和重大成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著加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彰显;经济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经济总量和国家实力迈上了大台阶,科学技术和科技实力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取得决定性成就。这一系列的辉煌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新时代主题,以深邃的战略忧患和鲜明的时代担当,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抢抓机遇、开拓前进,创造出来的彪炳千古的伟大业绩。这些伟大业绩,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最好历史诠释,更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最好献礼,中流砥柱,厥功至伟,引领时代,开拓前进!

二、历史回馈: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百年的峥嵘岁月,一百年的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取得了震古烁今的辉煌成就。回看党的百年波澜壮阔的不平凡奋斗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指导

中国共产党因信仰马克思主义而建立,也因信仰马克思主义而壮大。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艰苦奋斗史,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中国前途和命运最黑暗的时期,一群年轻人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创建了引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中国共产党,从此扭转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在血与火、生与死的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感召下,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求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得“中华民族来了一个大翻身”。改革开放时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难题,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卓越的政治智慧,团结和带领人民敢于实践,勇于探索,开辟了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之路。社会主义新时代,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紧紧聚焦新时代发展主题,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推动了伟大事业跃上新的大台阶。

回眸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七十多年的执政实践,从中得出的最重要最基本最宝贵的经验,就是马克思主义是立党兴国之本,是团结奋斗之基,更是引领中国发展与进步之旗。唯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不断发展的新要求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新突破、新发展,牢牢占据人类思想理论的制高点,始终站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基石

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生动地演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崇高信念的坚守和执着,再释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攻坚克难、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基石。方志敏面对生死,大义凛然:“敌人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革命前辈的谆谆教导,就是一种告诫,更是一种激励,激发广大党员和干部必须坚守住自己的理想信念,必须始终高扬理想信念的伟大旗帜。没有坚实的信仰根基,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胜利,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更不可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扬党的理想信念旗帜是根本”,“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4]。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一定要坚守好共产党人的红色信仰,用红色信仰固本培元,用红色信仰培植好自己的精神家园,筑牢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仰根基。

(三)依靠人民群众是夺取一切胜利的根本力量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向我们昭示,人民群众是胜利之本,执政之基,创造之柱,力量之源,更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走向辉煌的强大根基。没有人民的认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将一事无成。在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了所经之地的人民群众,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人民群众才冒死给红军当向导,才倾囊献出自己的活命粮,才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参加红军,长征才能最终取得胜利。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老百姓唱着革命歌谣,顶着炮火,推着小推车,勇敢地冲向了战场。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民群众缩衣节食支持国家建设。1978年,人民群众咬破手指、按下生死印,实行“大包干”,开启改革开放的序幕。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依靠人民创造出了丰功伟业。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一定要做到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因为“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5],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不断走向胜利,否则将一事无成。

(四)坚持党的领导是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是中华巨轮始终能长风破浪的关键,更是夺取一切胜利、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奋斗史证明:唯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才有希望和未来,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龙源口战斗,肖劲把肠子直接塞回肚子,继续投入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壮举,体现出了对党的忠诚,体现出了与党同心同德的革命本色。长征中,红军战士经历了千辛万苦,涉过了近百条江河,跨越了四十多座高山,征服了“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昭示了坚持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马革裹尸,浴血奋战,取得了拯救民族危难的的伟大胜利。在夺取革命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全面开启了新中国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如何建设和巩固好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难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接续奋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人民自强不息、顽强奋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使民族伟大复兴迈向了新台阶。

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伟大奋斗历程留下了什么经验?那就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对党忠诚,听党的话,跟党走,才能战胜一切艰难与险阻,取得一切胜利与进步,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百年历程中之所以能成功的最关键和最根本的保证。

三、历史回响:深刻的现实启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和考察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和沉积的历史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回应现实。特别是今天,我们正在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力走在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更需要从党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昭示现实启迪未来。

(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不断发展的实际产生新结合,这是保持正确前进方向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实践启示我们,无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都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搞经验主义;也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搞教条主义。唯有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活用到具体实践中,产生新的结合,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实现新突破、新发展,才能把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如今,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其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发展的广度与深度,都超出了曾经的想象和预判,这就更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地发展,不断产生新的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引领思想、指导实际、推动工作。而“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6]这就告诉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套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更加宽广的眼界去观察和审视当代中国鲜活的实践,坚持问题导向,总结实践探索,提高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用马克思主义解读时代、引领发展的能力,把宏伟蓝图早日变为美好现实。

(二)必须坚定必胜信念,不断提升进行伟大斗争的能力,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思想基石

越是艰难,越是能彰显理想信念的力量。正是怀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毕生信念,中国共产党人才能战胜了千难万苦,完成了震撼世界的万里长征,并最终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崇高的理性、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中战胜一切困难、破解一切危局的精神支持和力量源泉,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困难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强大的思想基石。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想信念越发重要。习近平曾强调:“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7]50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必须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营养,提取智慧,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坚定理想信念的模范和先锋:面对艰难困苦时,要始终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勇于应对风险与挑战的品格,提升领导发展的能力;面对危局困境时,要始终保持革命意志不涣散,在化解危局中历练自己的政治定力,增长敢于斗争的胆识和才干;面对风险挑战时,要始终做到奋斗精神不懈怠,在搏击风浪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真本领、硬本领。

(三)必须树立宗旨意识,始终坚持相信和依靠群众,这是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的力量源泉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战胜不可能战胜的困难,取得不可能取得的胜利,能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是不行的,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更不行。“没有一种力量比人民更强大,没有一种根基比人心更坚实”“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8]。从“用小米供养了革命”到“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从“红旗渠”到“大包干”,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都充分印证:人民群众才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百炼成钢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必须始终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始终做到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是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的力量源泉。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和干部一定要念兹在兹,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优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贯彻到工作中,使我们的党永远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

(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与时俱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继续砥砺奋进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实践启示我们,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8]。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必须始终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根本保证,更是夺取新的更大胜利、实现民族伟大发展宏伟蓝图的根本保证。

当前,全世界正在面临着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美国、德国、英国以及意大利等欧美一些国家更陷入危境。而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短短的几个月就成功化解这次重大危机,战胜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这是世界其他政党所不可比拟的。“中国政府正在采取严格坚决的措施,如此大规模的社会动员在世界公共卫生史上前所未有。防控措施取得积极成效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体制优势。”[9]这一切都昭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我们在新时代科学“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7]32的唯一的正确的选择和道路。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建设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