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探析 *

2021-12-06 08:25刘卫财于丽丽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黑龙江现代化农业

刘卫财,于丽丽

(佳木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改革与农业发展问题一直受到我党和全社会的重点关注,在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促进了我国现阶段达到高效、优质、节约、友好的现代化农业目标的实现。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涵及价值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内涵

乡村振兴是党在十九大针对我国目前农村发展现状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必要的要求。“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要不断推进和实现农业的变革,使之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生活需要。”[1]农业现代化的落实不仅是推进我国农业改革的可行方法,还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手段与重要内核。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第四篇集中提出,要从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几个方面来落实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因此农业现代化发展理论内涵的实质就是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不断推进和实现农业的变革,破除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体制的瓶颈和传统模式弊端,正确面对并着力解决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让农民获得公平市场竞争机会的问题,采取“因地制宜”的农业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路径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价值

在我国作为历史悠久农业大国的特殊背景下,农业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基础地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此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与机构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改革。

特别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仍然把农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提出了四化同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性的指挥与保障。农业现代化在党中央的制度与政策的扶持下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农业生产与简单的大型农业机械的结合再到与新兴信息化技术的智慧型结合,不断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有力的支持,为我国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农业现代化的制度与实践的完善进步更有助于健全各地不同农业体系的综合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社会现实价值。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决定了各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复杂形势,因此“要科学利用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探索建设现代农业的多种模式”[2],在党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下,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总体局势,对正确处理好各地尤其是边疆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的社会实践价值。

二、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意义

(一)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黑龙江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中2020年黑龙江粮食产量共7541万吨,比去年增加近40万吨,实现了十七年持续增长,粮食产量连续十年领跑全国[3]。

黑龙江省之所以取得全国瞩目的成绩是因为贯彻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切实保障了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政策精准落地,为此黑龙江省政府出台了支持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还提出了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科技富农等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为的就是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在全国发展一盘棋的背景下,黑龙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精神文明建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并根据这一理念树立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

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了耕地利用率,政府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管理不仅有效严守了耕地红线,对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更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道路和其他农业地区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我国已完成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如今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十四五”阶段,无论是乡村振兴战略还是全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在政府出台的科学规划与社会大力支持下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途径,然而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黑龙江农业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因素。黑龙江耕地面积广阔但人口相对较少,这样的社会结构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因此黑龙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要途径,在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与黑龙江省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黑龙江省将农业现代化发展落到实处,做好中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争当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并达到农业综合机械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的目标。虽然黑龙江省整体经济水平在全国水平中较为落后,但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切实的福利,黑龙江针对省内各地农业发展条件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投入大量科技人才与农业资源,全面助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与从前相对粗放的现代化较为注重单纯的农机普及率相比,现代农业的发展更注重品质与附加效益的提升。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当地人民的发展来说更具有切身体会的现实意义,随着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的普及与发展,其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特色为当地农民打开了一条发展新道路,“黑龙江省不断推进规模化集约经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扩大绿色农产品种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农业产业特色与优势”[4]。日益蓬勃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为黑龙江省人民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同时,也为助力黑龙江省从全国的农业大省成为农业强省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现实困境

(一)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

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得益于丰富适宜的自然资源,作为全国最大、最早建立的垦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明确了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利用已有的资源气候条件形成独特的优势,在垦区创业农场全方位扶持发展“特色订单农业”,在牡丹江、哈尔滨、七台河等多个地市发展了特色农业并创建了八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方面黑龙江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并逐步向特色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2015年以来,黑龙江开展“三减”行动,绿色食品国家抽检合格率多年稳定在99%以上,打响了绿色有机的招牌。从“量大链短”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地逐渐办起了电商平台帮助农民实现角色的转变,也初步形成了龙江农业生产的品牌效应。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农业供给侧改革等政策改变了从前简单粗放的原产品销售,但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种植结构与综合管理体系仍需加强,在乡村振兴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还存在着部分群体没有深度全面覆盖的情况。黑龙江虽拥有全国最大垦区,但各地仍然存在着众多以家庭为单位的现代化程度不高、没有经过统一规划的分散农户需要对其进行统筹。

(二)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困境

1.政府配套制度陈旧较难满足现实需求

黑龙江农业虽然垦区众多便于集中化、规模化管理,但还有以家庭为单位的零散农户没有得到统一规模的管理规划。过于分散的土地很难做到像统一管理垦区的较高农业现代化程度,究其根本原因显然土地流转管理制度不能满足目前的社会需要,从而造成了农业现代化在现实中推进的困难。土地流转制度的落后性直接导致了作为农业现代化生产基础的土地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降低了生产与现代化的效率。在现实中零散农户相关法律意识欠缺,对土地流转流程的不甚了解,导致了个人零散土地的流转不畅。因此相关农业制度的改革在与当前发展情况不匹配的情况下必然会对农业现代化的现实发展造成阻碍。

2.农业创新力薄弱,发挥自身优势乏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黑龙江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下,农业现代化需要有相应制度政策保驾护航,但加强自身创新发展能力才是基础。无论是升级“老字号”还是深度开发“原字号”,都需要注重发挥黑龙江农业创新的优势。针对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的创新有所欠缺,总体呈现短链产销的趋势,没有及时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在生产者与企业培育壮大“新字号”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需要完善的部分,在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的同时,该怎样对其进行深加工与制定更加高端的产品营销策略,从而形成自身优势为生产者与企业赢得更大收益也是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3.农业经营主体仍然存在现代化的局限

在面对延长农业深加工、精加工的长链发展目标下,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缺少与信息化、产业化的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中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虽然黑龙江拥有全国最大的农业垦区,但对于部分农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技术与经营理念落后导致的短链销售效益不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进行技术革新,难以在大型市场中产生竞争力。对于以家庭为单位的零散农户更多的是停留在使用小型农机或甚至脱离农机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因此农业现代化经营主体应在整合零散农户和其它农业经营主体后与先进科技产业相结合,实现质的突破。

四、促进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不断完善政府改革政策保障

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对于相关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完善,在本阶段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程度已经到达了已有制度下所能到达的极限,所以在现行政策制度上还应细化分类,制定适合本阶段的新政策,对已经实现较大程度农业现代化与较为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者之间做好区分,出台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相应政策,才能真正做到将政策精准惠及万家。对于农业企业来说政府应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体系的形成,帮助已有市场体系营造规范、标准的氛围;对于零散农户来说应该做到规范统筹,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尽快完善针对各地类型不同的流转机制,通过法定规章制度来保障各方应得的合法权益。

(二)提高农业产品质量,着力打造具有产品竞争力特色品牌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加快了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然而农业想要稳步向前发展还需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形成市场竞争优势之中最基础的就是做好产品质量的把控,保障产品质量才是农业现代化的最根本的标准,在此之上同步加强长链营销策略才能在市场形成有力竞争取得效益最大化。黑龙江的绿色农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品牌效应,在打出品牌的基础上做好营销更有利于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开拓更广阔的市场。针对土地分散的情况也可以加强联系与合作,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整体从而更顺畅便利地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加大现代信息技术投入

促进黑龙江农业发展的路径需要我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挖掘,只依靠一方面或几方面薄弱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农业与社会其他产业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所发展的农业,必定是现代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高效能农业,是现代科技与农业结合的产物。高科技与农业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还能培养高端的农业人才。在2019年黑龙江就发展了数字农业并取得了成果,在建三江管理局引进了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另外,要实现科技兴农,农业更应该大胆创新,将农业发展与全新的科技手段相结合,例如在其他领域已经得到较为成熟和广泛应用的虚拟仿真技术即VR技术,能够跨越和打破时空限制,可以用其模拟再现真实的不同地区特色农业生产技术和场景,为更好实现农业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特点培养高素质农业生产人员,为提高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增添力量,以解决当前农村人口不断外流的困境。

猜你喜欢
黑龙江现代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羡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