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本纪记时勘误 *

2021-12-06 08:25苏循波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明史

苏循波

(牡丹江师范学院 历史与文化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本纪为《明史》之首部,其以编年的形式,专纪帝王一人,书一朝之大事大政,列一代之诸帝。因此,叙事简要、准确为本纪纂修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明史》本纪出自众人之手,加之纂修久淹岁月,难免留下舛误,笔者依据《明实录》、文集、奏疏等资料,考证出《明史》记时讹误多处,冀对《明史》研究及利用有些许帮助,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1.《明史·成祖本纪三》载:“己亥……赐陈循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1]卷7:95

己亥,当为“壬寅”。《明太宗实录》卷一六二永乐十三年三月载:“壬寅,上御奉天殿,阅举人对策,擢陈循为第一,赐循等三百五十一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2]卷162:1836-1837陈循《芳洲文集续编》卷五《题刘士拯进士制策后》载:“永乐乙未三月一日,皇上亲策天下贡士。四日(壬寅)赐臣循等三百五十一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3]册1328:76当以“壬寅”为是。

万斯同《明史》卷七[4]卷7:109、《国榷》卷一六[5]卷16:1115皆记于己亥,本书此误当沿于此。

2.《明史·孝宗本纪》载:“己丑,王轼破斩米鲁,贵州贼平。”[1]卷15:194

己丑,即弘治十五年七月己丑。此事,《明孝宗实录》卷一八九弘治十五年七月己丑载:“贵州贼妇米鲁及福佑等伏诛。太监杨友既见虏贼分据各寨,势益猖獗,提督军务尚书王轼至,调集官军土兵分八道以进。轼督领都指挥李政等为中军……总兵官曹恺等驻盘江东岸。正月,左哨攻破六坠寨,斩首三十余级……二月,右哨渡江击之,斩首一百八十余级……三月……余党悉平。是役也,凡用五月,破一千余寨,擒一百九十人,斩首四千八百余级,俘男妇一千人。捷闻,命降敕奖励轼等”[6]3490-3492。据此可知,七月己丑乃此事奏报至朝廷之日期。王轼《平蛮录》载:“(弘治十五年三月)二十七等日,三司官员督兵追攻马尾笼寨,贼首米鲁、福佑等率兵拒敌,土官知府凤英等齐心倂力,奋不顾身,将福佑并伊妾适固及贼妇米鲁、首贼张保容、张定、王得俱临阵格杀身死……五月初一等日,督兵攻搜东山、白马山、系济、黑泥、独木等寨箐,共擒斩贼级三百二十二名颗,俘获贼男妇二十四名口,有名贼首已获一十九人,一方之患由兹而息等因。并将贼首米鲁、福佑全尸及生擒洪子华等各开解到。臣会同监军纪功监察御史黄珂审验明白,随将米鲁、福佑砍取首级,将身尸分解,发各处枭挂……于本年五月十一日班师。”[7]史部册46:149-150据之所记可知,米鲁被斩当在弘治十五年三月下旬,贵州之乱平于同年五月。

万斯同《明史》卷一四[4]册324:178、王鸿绪《明史稿》本纪一二[8]71、《国榷》卷四四[5]皆记于七月己丑,本书此误当沿于此。

3.《明史·孝宗本纪》载:“十一月壬申,琼州黎贼作乱。”[1]卷15:194

(弘治十五年十一月)壬申,当为“十四年秋”。《明孝宗实录》卷一九三弘治十五年十一月壬申载:“广东琼州府黎贼符南蛇反,镇兵讨之不下。户部主事冯颙奏:‘……今虽称窜避,实则侵掠未已,乞勾考原设土官、应袭土舍熟知夷情险易者,给之赏犒,使各集土兵,可得万数,期集五指山,听分巡分守官节制奋击,有能擒斩首恶符南蛇者,复其祖职。此以夷攻夷之道,不烦军旅,而数月之间,当有献俘之报,不然臣恐师旅之兴无己日也。’兵部覆奏谓:‘颙言可采……及请增设广东按察司副使一员,专整饬琼州府兵备……’从之。”[6]3558-3559《国榷》卷四四弘治十五年十一月壬申载:“琼州黎贼符南蛇作乱,设兵备副使。”[5]2792据以上记载可知,十一月壬申乃此事奏报至朝廷、朝廷为加强对事发地区之控制而决定在该地区增设兵备副使之日期,本书此处所记易误解此日为此事始发之时。方良永《方简肃文集》卷九《寄正郎黄易庵年兄》记载:“自辛酉(弘治十四年)四月上官即分道海南。七月,值黎冦符南蛇倡乱,生遂奉敕印以行,浮溟渤,抵絶岛,寄死生于风波烟瘴之中,此时视官职真泥沙也。比至,而贼势已炽,不可扑灭,有激而致之者;有怂惥以成之者。生盖未暇致诘,疲精神、竭心力,以从事于抚捕。九月,幸有临髙之捷。”[9]册1260:151唐胄《正德琼台志》卷四一《灾异》载:“(弘治)十四年春,彗星见于东南,七日始散,季夏滛雨大作,洪水暴至,荡屋坏城。七秋(‘七秋’当为‘秋七’之误——引者注)月儋贼符南蛇作乱。”[10]卷41《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三六载:“弘治十四年秋,儋贼符南蛇倡乱,攘众万余,围州城,分兵攻临高。都指挥湛钺提兵往援,大败之,贼党丧气,未几卒,贼复肆出。十二月,败省城兵,参议刘信遇害,势益炽。总兵官伏羌伯毛锐统汉达狼土兵十万至儋,分军进击,其党遂平。”[11]史部 册189:584据之可知,此事乃始发于弘治十四年秋。当以十四年秋为是。

万斯同《明史》卷一四[4]册324:179、王鸿绪《明史稿》本纪一二[8]71皆记于弘治十五年十一月壬申,本书此误当沿于此。

4.《明史·世宗本纪二》载:“庚午,刘汉袭俺答于丰州,破之。”[1]卷18:246

(七月)庚午,当为“六月”。《杨襄毅公本兵疏议》卷五《覆宣大总督都御史葛缙等报大同出塞献捷疏》载:“乃今总督葛缙、巡抚李文进会总兵官刘汉简集骁果,以六月十八日(丁亥)出边,直抵豊州,深入虎穴,当将贼巢焚毁,贼党俘戮。二十三日(壬辰)凯还入邉。震詟旃裘之心,发舒华夏之气,诚为卓异。”[12]册477:219《明经世文编》卷四三四《俺答前志》载:“三十九年六月,云中帅刘汉出边抵丰州,斩虏首数百级。”[13]卷434:4750当以“六月”为是。

万斯同《明史》卷一七[4]册324:219、王鸿绪《明史稿》本纪一四[8]88、《国榷》卷六三[5]3944皆记于七月庚午,本书此误当沿于此。

5.《明史·熹宗本纪》载:“六月戊辰,徐鸿儒陷邹县、滕县,滕县知县姬文胤死之。”[1]卷22:300

六月戊辰,当为“五月”。《牧斋初学集》卷五二《山东兖州藤县知县特赠太仆寺少卿姬公墓志铭》载:“……贼愤盈肉,薄而上,遂不可御,五月之十八日。公绯衣坐堂上……北向而拜,自缢而死,二十一日之夕也。”[14]1314-1315据此可知,滕县陷于五月十八日,而姬文胤死于五月二十一日。

6.《明史·庄烈帝纪一》载:“五年春正月辛丑,孔有德陷登州。”[1]卷23:314

7.《明史·庄烈帝纪一》载:“壬子,孔有德及其党耿仲明等航海降于我大清。”[1]卷23:315

(五月)壬子,当为“四月”。《边事小纪》载:“十五日,余令鲜将林庆业等勒兵在岸,以该国所助乌铳手三百分贴各船,与各镇将商榷,必欲于是日擒执渠凶……无奈岛兵隐蔽夹江终日不出,贼遂于西北面遁合奴营矣。余恨之极……十六日,奴于两岸翼护贼贼船,扯拽于马耳山。”[18]27册:387-398《平叛记》卷下载:“(四月)十七日,孔有德、耿仲明降于大清。”[19]28册:541《国榷》卷九十二崇祯六年四月乙亥载:“孔有德、耿仲明由盖州降于建州。”[5]5608据此可知,孔有德等降清发生于四月中旬。当以“四月”为是。

8.《明史·庄烈帝纪一》载:“庚戌,大清兵克保安。”[1]卷23:317

庚戌(二十六日),当为“丁酉(十三日)”。《明清史料》载:“查得保安州知州阎士斗嫡子生员阎瑞凤结称:‘生父阎知州,因虏贼七月初九日(癸巳)围城,用黄袱裹印随身守城,于本月十三日申时城破,虏贼杀坠西北城角下……’仍查守备徐国泰守城,被虏贼十三日申时攻破,国泰自刎一刀,即跳入关王庙前井中……查得保安州城被虏攻破,知州阎生斗死于贼手。”[17]甲编8本:793下《中国明朝档案总汇》载:“臣昨接宣府抚臣塘报,内称:(七月)十三日(丁酉)有贼来攻围旧保安北面,城上大炮乱击,贼夷稍退。复攻东关城,自申至酉,城上火炮攻打不退,后放‘万人敌’。不意城头失火,贼夷随上东关,其城内军民坠城者甚多。又遇逃民,说城已失……又传闻,贼夷入城,将老弱者尽行杀戮,强壮者留充役使……崇祯七年七月二十三日奉圣旨:‘保安被陷,据称城头失火,贼夷随上。必有奸宄谋应情形,还着查明。’”[20]16册:455-459当以“十三日丁酉”为是。

9.《明史·庄烈帝纪一》载:“己未,大清兵入昌平。”[1]卷23:320

己未,当为“乙卯”。《王忠端公文集》载:“但今昌城失守业已四日……崇祯九年七月十七日(己未)具题。”[21]集部162册:323《中国明朝档案总汇》载:“七月十三日,昌平失陷。”[20]22册:466当以“乙卯”为是。

10.《明史·庄烈帝纪一》载:“甲子,官军援安庆,败绩于酆家店。”[1]卷23:321

(三月)甲子,当为“(四月)甲午”。《中国明朝档案总汇》载:“崇祯十年十二月十六日,奉本部送,兵科抄出,安庆巡抚史可法题称:‘窃照崇祯十年四月内,微臣防守太湖,调度失宜,致官兵有酆家店之败。’”[20]28册:259-260此记于十四年四月内。《抚吴疏草·再请援皖防六疏》载:“四月二十九日酉时,据安池道报称,各营官兵被贼围困酆家店,已经塘报,许副总兵闻报,急欲救援,离城未远,据纷纷难兵回来口称,贼于(四月)二十四日(癸巳)晩,又到曹操、八大王二营,攻围愈急。程副将、潘参将督兵力战。各兵两日无食,力不能支,业于二十五日(甲午)辰时,将营冲破,程副将、潘叅将及守备、把总等官,俱无下落。许总兵随将各兵撤入守城。贼势猖獗之极,声言必取安庆、桐城。二处皆无重兵防守,万分危急。”[22]史部39册:323《绥寇纪略》载:“酆家店之战也……四月二十四日(癸巳),贼七营俱至,两将合屯拒贼,贼麾数万骑绕之……两将溃围出不得,手自击杀百人。翼日(二十五日甲午),力尽矢绝,程龙引火自焚,陈于王亦死……潘可大尸不获。”[23]卷5:96当以“四月二十五日甲午”为是。

11.《明史·庄烈帝纪二》载:“庚申,张献忠陷蕲州。”[1]卷24:332

庚申(二十五日),当为“辛酉”。《明清史料》载:“据皖抚抄来塘报,则蕲州以正月二十六日(辛酉)破,祸起于宗室拒兵,为献逆所袭。”[17]乙编10本:971下当以“辛酉”为是。

12.《明史·庄烈帝纪二》载:“己巳,范志完赵光抃会师于平原。”[1]卷24:332

(崇祯十六年二月)己巳,当为“(十五年十二月)庚子”。《中国明朝档案总汇》载:“虏骑以初十日过德州,督师范志完以十四日亦至德州,二十七日始移师至平原。十二月初六日(辛未)纔往陵县……蓟督赵光忭,闻其师行有纪律,志在求敌,初四日至德州,初五(庚午)晤督师、臣(王永吉)于平原,初六日同上陵县……旋闻其从东光回天津卫矣……十五日偶得邸报……十六年二月初十日(甲戌)奉圣旨……”[20]43册:373-374据其所记可知,范志完、赵光抃乃于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庚子会师于平原,非十六年二月己巳初五日。

13.《明史·庄烈帝纪二》载:“壬申,李自成陷西安。”[1]卷24:332

壬申,当为“辛未”。《绥寇纪略》载:“十一日,逼西安……根子射书城下,开东门纳贼,城遂陷。”[23]198《明清内阁大库史料》载:“同日,又据分巡带管分守道副使李士熴塘报,据标下中军署防河副将陈尚智报称,本月(崇祯十六年十月)二十一日有大庆关接过难民一舡,职细问陕西贼情,内有朝邑张生员,并旧关在华州卖盐客人赵小山,口称有朝邑访犯贺凤翔,在西安府监禁,今贼于十月十一日(辛未)攻入长安,得脱囹圄。今回伊家,说本月十一日失西安是实。”[24]第1辑下:721《孙传庭疏牍》载:“自(崇祯)十六年十月丙寅贼破潼关,传庭死,越五日(辛未十一日),遂陷西安。”[25]226当为“辛未”为是。

猜你喜欢
明史
《明史》商屯臆想补论
误读与漠视
试论朱国桢史著对清代明史研究的意义
《明史·礼志》编辑考误
《明史·礼志》的价值与缺陷浅析
南炳文“迈注”之“迈”何许人也
《明史》的撰修及难产原因探析
《明史?艺文志》与《千顷堂书目》关于明代文集著录对比
《明史·志第三十七片段浅析》
论明史、明史研究及点校本《明史》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