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特色资源” 做强“美丽经济” 全力打造村强民富的魅力乡村

2021-12-06 09:13微山县农业农村局渠梁
农业知识 2021年15期
关键词:党员

文/ 微山县农业农村局 渠梁

杨村,位于我国北方最大的内陆岛—微山岛上,村子东临烟波浩渺的微山湖,三面环水的美景触手可及,现有耕地527亩,辖461户、1507人,是典型的的湖区村落。多年以来,村民以下湖捕捞、种植业、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他们长期为生存奔波,为温饱劳碌,却依然贫困,很多人离开了村子,不愿意回来,在村常住人口多为留守老年人和儿童。

离开的人不愿回来,留下的人看不到希望,村子就更难摆脱贫困。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杨村坚持党建统领,探索实施“一核四驱”(即党建统领,内置金融带动、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提升村庄环境)工作模式,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管理,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在产业融合、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谋篇布局、加快发展,一举扭转了产业项目少、集体经济弱的局面。通过引进管理人才、培养挖掘致富能手、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等方式,实现了产业兴旺、经济发展和全村各方面的突破提升,把昔日贫穷落后的湖区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农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村,被确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省级联系点,被评为济宁市文旅融合发展样板村、济宁市2019年度强化党建统领推进“双基”工作表现突出的村。2020年12月,杨村党支部书记殷昭祥被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授予“担当作为好书记”称号,省委给予记三等功奖励。2021年初,杨村被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

一个核心:坚持党建统领,干事创业有力量

强化组织保障,让“要我干”变为“我要干”。近年来,杨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形成网格化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党员活动,组织学习党的三农政策。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并对乡村低保、证照办理、优抚补助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实行全程代办,不断增强群众对党支部的信任和信心。着力提升党建“硬指标”,以党员作用发挥为目的,组织村党员采取“就近就便、划片定岗、定职定责、联户连心”的原则,开展划片定岗联户,做到党员职责明确化、发挥作用岗位化、服务群众网格化,构建“支部抓片区、片区管党员、党员联群众、党群心连心”的党建工作新机制,规范议事决策,理顺工作流程,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干群感情在一线培养”,激发了广大农村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热情,加快推进“红色村庄”建设。

四个驱动:依托区位优势,带动乡村新发展

(一)激发政策红利,让“输血式”变为“造血式”

杨村率先在全镇开展农村内置金融试点工作,成立微山县鑫缘旅游专业合作社,吸纳了一批肯付出、有眼光、能做事、能起到带头作用的乡贤,开展村内资金互助,发展现代乡村民宿,推动产业振兴。目前,杨村鑫缘旅游专业合作社社员已达114人,股金189.1万元,累计为社员贷款85笔,贷款总额700多万元,实实在在支持了85位村民发展产业,为村民的自我发展和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互助金收益40余万元,合作社公共积累10余万元。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每年优先拿出收益的40%用于孝敬老人,为入社的长者社员分红,累计分红30余万元。2020年,为村中57名老人每人现金分红1500元,并为贫困户分红5万元。

(二)注重盘活利用,让“旧资源”变为“活资产”

以内置金融合作社为平台,与村民讲盘活思路,引导村民将闲置的资金、房屋、土地、财产等作价入股,再打包对外招商经营,兼顾各方利益再分配。以“村集体+公司+农户”的独特发展模式,与深圳大舍小瓦公司合作,深入挖掘民俗和传统文化,通过收储村中闲置房屋和院落,打造了“游红色渔乡、赏大湖风光、体验绿岛生态”微时代乡村体验空间项目。杨村共有闲置的房屋和宅基地97处,先期打包给深圳大舍小瓦公司经营微时代乡村体验空间项目等21套,收益由村集体、公司、农户共享,实现村集体有产业,群众有收益,项目有发展的多方共赢。

(三)挖掘特色文化,让“落后村”变为“特色村”

依托微时代乡村体验空间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培训基地,邀请专家为群众提供工笔画创作、环保酵素制作、殷商文化演出、民宿管理、旅游服务等培训,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推动普通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培养工笔画创作者等40余人,画幅达3000余幅,带动100余人从事农家乐、乡村民宿、旅游服务等行业。与深圳益加益学院和中国乡建院等专业院校深度合作,对村民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公益培训,培养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力量。实施“八大创客”计划,即荷美韵-农民工笔画项目、荷美院-农家餐项目、荷美剧-乡村Cosplay(角色扮演)项目、荷美游-湖游项目、荷美净-酵素村项目、荷美食-乡村特产项目、荷美育-乡村教育项目、荷美作-手工酵皂项目,让“观光式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提升民宿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优化村庄环境,让“脏乱差”变为“新风尚”

坚持把美丽乡村与产业发展充分结合,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不断改善村庄环境,村内高标准绿化、美化、亮化,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一年四季青翠可见。建设了凸显红色文化的党群服务中心;依托民俗文化资源,建成富有渔家特色、蕴含乡愁记忆的村史馆;对村内废弃坑塘进行了升级改造,建成小桥流水、绿树环绕的生态净化河景观;百姓大舞台、健身小广场、文化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文化墙上栩栩如生的绘画与白墙青瓦相得益彰,处处彰显乡土风情和人文风貌。同时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注重在辘轳井、石磨盘、鱼鹰等特色元素上下工夫,让游客看得见的美丽乡村,品得到浓浓乡味。

猜你喜欢
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党员“金花”送祝福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流动党员管理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如何转移党员组织观关系
党员应如何行使党员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