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继承与创新在作文教学中应用

2021-12-06 23:28周姗姗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继承探索作文教学

周姗姗

摘要:在对作文书面应用的思考、探索、实践、总结中发现,作文教学中继承与创新是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环节,对几千年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的发扬应用,那就是大量积累,即广读、多背;而创新就是突破旧观念旧程式的开放和自由。创新需要勤写,写出符合鲜明时代特点的人、事、物。

关键词:作文教学;继承;创新;探索

语文就是语言文字,而作文则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书面应用,学生对这种应用能力的高下势必成为其语言文字掌握情况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有力检测。于是教学生写好作文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难就难在茫茫然不得其法,你不可能带学生手把手去写;而学生则是戛戛然无从落笔,不是语塞思滞就是笔下文字不知所云。正如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解放——眼、口、耳、心、时间和空间。如何才能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在继承与创新方面,有些许如下感悟。

一、怎样做到作文教学中的继承

继承——大量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自身有很深的语言文字的积蕴,才能做到行文如流水,落笔自生花。

1.广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好书名著是天下最好的老师,在不知不觉中能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在潜移默化中能感悟行文表达的方法。古人凡才高八斗皆是汗牛充栋者。大文学家韩愈“游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无身而已矣”,才“取于心主于手”时,“汨汨然来矣”,“浩然沛然”。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先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开展读书汇报活动,让学生与好书做朋友,从一册教科书中走出来,在更广阔的书海中遨游,最终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在提高学生读书水平的同时切不可割裂写作。不仅要让学生做好词佳句的摘录笔记,还可以写感想,评论书中人物,发议论……这既养成了学生爱读书的习惯,也养成了学生爱动笔的习惯。在我们全班学生读完《爱的教育》以后,孩子们被一个个日记故事感动了,他们或评论,或写感想,几乎每个人笔下的书评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读书体验,洋洋洒洒,不拘一格。

2.多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宋词,名家名篇,子曰诗云,成语名言……这些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秀沉淀,一旦吸收内化便是语文的积蕴,也是行文时妙笔生花之时。因此《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三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欣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甚至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春》《匆匆》都在学生背诵之列。像成语俗语则化成歌谣让学生理解记忆,如“以讹传讹、捕风捉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等。这样归类又变化的记背,在浩淼文海中如拾珠捡贝,顾此决不失彼。

让学生在记背积累的时候,练笔是非常必要的。学是为己所用,需不拘一格。“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从这种意义上讲陆游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都是抄来的。因为前人早有类似的诗句,如王维的“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而王安石的“清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便是其能活学活用内化升华后,才在意蕴上比前人诗句更工整更婉丽更明秀,这是一种主动的学以致用的意识。而小学生的这种意识是很薄弱的,为了强化这种引用意识,我要求学生在“经典摘抄本”上不仅记背当日的诗文,还有一项最重要最感兴趣的练习,那就是引用。为了让学生引用起来不至于为难,不至于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偏差,每天专用的读书汇报时间里,都有师生共同的讨论。讨论的内容就是学生记背的诗文在什么情况下引用,该如何引用才恰到好处,算作锦上添花。学生的引用练习不断提高,慢慢地从每日一句变为每日一段,甚至每日一篇,而且引用的形式越来越活,引用的内容与文章契合得越来越紧密。学生在背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引用练习中,把“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化在写景文中;学生在记事文中写自己犯错误的悔恨和矛盾时用上了孔子的“过则勿惮改”“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改之,更也,人皆仰之。”日月经久,这种强化的引用意识就自然而然成为一种自觉自能的积累意识,在作文中日趋看到学生记背积蕴的痕迹了。

二、怎样做到作文教学中的创新。

作文创新的手段是“勤写”。唐朝大诗人李贺遇到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如此呕心沥学才能成为一代“诗鬼”。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历练在乎多练,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认真地写。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復历练的……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写不可;同时为适应生产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由此可见多写勤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多么重要。

如果说读背是积蕴吸收,写作则是喷发释放;如果说写作是在准备一块沃土,不动笔再肥沃的土地也是荒芜。“纸上得来始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写是疏通文思之渠,不至于笔涩思滞。所以要引导学生多方位、多时空地练习写作,时时写,事事写,喜欢也写,悲伤也写,迷茫也写,豁朗也写,爱赞也写,愤怒也写。这需要打开多种写作渠道:写日记、写观感、写评论,文中的仿写、改写、续写、故事接龙等等。

作文创新的方法是训练学生的“慧眼”“慧思”。

如何训练学生的一双慧眼?那便是要善于观察。帮助学生选择观察的角度,获得不同于常人的见解。例如,一个学生在校园的花圃里摘了几朵花,常规的角度是指责这位同学不爱护花草树木,不遵守学校的规则,但是如果让学生换一个角度写,让笔触走进这个学生的心灵,剖析他摘花的心态,可能文章的走向又是另一样。如何让学生拥有“慧思”?这便需要老师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不仅让学生学会横向思考,也要让学生学会纵向思考,即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问题和现象的看法绝不能停留在表层上,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吸引别人看,才能耐看。

总之,作文教学方法的探索无止境,广读,多背,勤写,它们是作文教学继承与创新必不可少的三种途径,也是大语文观的一种体现。只有让学生天天浸泡在美诗美文佳词好句的海洋里,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提高,写作时的思路才会敏捷而开阔,才会文意创新,文采飞扬。

猜你喜欢
继承探索作文教学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