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微观层面ESG经营管理体系建设

2021-12-08 13:34王超
时代金融 2021年23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商业银行绿色

王超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衡量了上市公司等经营机构和商业投资等经营行为中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道德影响方面最核心的三方因素,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但目前关于ESG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少,因此,对商业银行微观层面ESG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和价值。本文阐述了當前在微观层面开展ESG研究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商业银行微观层面ESG经营管理体系的路径应当包括自身ESG体系建设和服务对象ESG体系建设两方面内容,剖析了二者的具体内容与方法,为商业银行ESG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引言

ESG是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 Responsibility)和治理(Governance)的英文缩写,反映了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三方面维度上的责任,体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被认为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关键因素。在ESG理念形成和普及的过程中,投资者发现ESG涵盖的三个因素可以共同发挥作用,弥补传统财务在创造市场价值方面的缺陷,同时赋予企业良好的商业道德和社会形象,从而带来长期的价值增长。在宏观上,ESG被认为有助于促进和构建一个更加强大、更具弹性的投资市场。在中国经济整体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ESG发展理念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相一致,所以注重长期价值与可持续发展的ESG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的ESG表现逐渐成为判断商业银行是否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重要维度。监管机构、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ESG相关表现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建设和发展好自身的ESG体系建设、展示完善的ESG风险防控能力并通过资金融通载体的作用向服务对象传递ESG管治理念,通过业务抓手使服务对象承担更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成为商业银行微观层面ESG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商业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商业银行微观层面ESG经营管理体系的路径应该包含两方面:

(一)商业银行自身建设和发展ESG体系

其具体内容包括将ESG全方位整合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流程中,具体包括打造特色化ESG研究体系,制定ESG投资策略,不断加强ESG风险管理、完善ESG系统建设、锻造ESG人才队伍等。

(二)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资金融通载体的作用,广泛影响其他行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发展

其内容包括了开发ESG相关产品,发掘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投资、绿色债券和碳金融等对环境和社会能产生长期积极影响的投资机会,增强可持续的长期投资回报。同时,商业银行还要建立起与各个利益相关方良好的沟通机制,倡导绿色低碳等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理念,引导被投资企业提升ESG表现(如图1所示)。

二、商业银行自身ESG体系建设

商业银行内部要严格落实国家政策与监管要求,将ESG作为内部全面合规发展的重要指标,从而将ESG理念和方法全面融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全流程。

(一)开发指标评价体系,完善系统建设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构建自身ESG体系建设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定量数据不足使得定量评估较难进行。清晰可见、直观可比、可追溯和可问责的高质量数据作为ESG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此基础上,由大规模的非结构化数据做支持,商业银行梳理内部ESG管理现状,界定各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责。通过对ESG数据系统性的统计与整合,商业银行能够建立归口明确、层次分明的ESG指标评价体系。科学完备的ESG指标评价体系能够实现ESG数据实时追踪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还能有助于引导资本流向,帮助商业银行管理层及时做出决策。

(二)加强风险管理,完善ESG体系操作路径

ESG是商业银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的重要落脚点,也是践行责任投资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传统的风险管理和治理机制中很少能够考虑到ESG因素,这往往会导致商业银行对ESG风险缺乏监督意识和保护措施。在一定条件下,环境风险会转化为金融风险,从而引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见表1)。

在国内,ESG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理念,无论是在法律法规还是在监管条例的规定上,统一的标准暂时尚未形成。同时,ESG风险一般影响周期较长,超出机构短中期战略规划范围,这也给风险识别和管理增加了挑战。在ESG涵盖的风险范围中,大部分并非新增风险,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在现有金融风险全面管理体系中进行梳理、分类和融合,从而“见招拆招”,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现有的ESG评级机构主要参考的参考指标,结合国内政策与监管要求,初步将ESG因素拆解为资源消耗、生态影响、排放水平、员工管理、安全和健康、工作环境、员工权益、区域影响、客户与产品责任、财务与行为规范、股权结构与股东权益等11项主题。通过建立数据实时采集、跟踪、功能的数据库,完成对运营管理体系过程中的数据对比和优化。以数据库为基础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多种算法完成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ESG风险的识别、监测与预警,结合政策层面的调整和监管规定的推陈出新来建立负面清单处置与化解模型。通过将其作为标尺融入业务全流程,夯实覆盖各业务条线、以挖掘业务开展基本面情况和以ESG时间数据为依据的ESG风险控制体系,借鉴外部评级数据和政策与监管指引的具体要求,将ESG要素全面融入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体系,并持续跟踪和反馈行业ESG的指标因子(如图2所示)。

(三)完善ESG人才队伍建设

与ESG体系配套的是配置专业的人才队伍,MSCI、Thomson Reuters、Dow Jones等开展ESG评估体系的国际机构均汇集了大批复合学科背景的专业性人才。其能够根据宏观形势和市场环境的判断,结合区域、行业、市场的特点,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更新和完善ESG评级数据。商业银行在宏观经济、海外研究、绿色金融、风险识别、员工行为与权益等方面提供高水平、专业化的研究服务支持,打造多层次综合专职研究体系,在不同层面设置专门研究人员。从长期看,商业银行应当通过人才体系的建设,全面发展银行自身的ESG研究实力;通过不断增加人员配置,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商业银行自身ESG专职研究人才体系。

三、服务对象ESG体系建设

ESG理念要求商业银行减少因自身业务活动和产品服务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通过构建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将ESG纳入经营管理的全流程,并以此来促进金融支持向环保、低碳、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綠色企业进一步倾斜。商业银行尽管不是高污染、高排放的主体,自身环境治理方面的压力和改进空间相对不大,但是可以通过资金纽带深刻影响其他行业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及水平。在与服务对象开展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使其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

(一)将ESG评价指标纳入商业银行支持服务企业绿色转型响应机制

运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投资、绿色债券和碳金融等多种金融工具助推企业绿色创新和转型的同时,将企业及项目在金融支持背景下的ESG表现纳入项目筛选目录并参考设立特色化基准。商业银行不仅应在项目审批环节对项目的ESG问题把关,且应将ESG风险管控通过供应链延伸至供应商的上下游,同时充分考虑项目给周边社区带来的ESG风险,帮助客户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动态管理环境、社会与治理风险,在综合考量目标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保证商业银行投放资金安全的同时,以资本引导和推动企业ESG实践逐步走向深入,多维度助力目标企业实现绿色转型。

(二)识别与构建企业关键ESG指标

在政府及监管机构ESG体系构建等指引性文件下,商业银行可以在项目筛选和投资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期优化和完善各行业ESG生态体系,以行业协会和第三方评级机构为先导,探索各相关行业关键性指标的测算与计量。由于不同行业对不同类别的指标敏感度不同,所以商业银行在各行业绿色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里,根据其转型路径捕捉ESG主要指标表现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商业银行以ESG投资为触点打造ESG生态体系

通过助力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ESG指标的对接、融合和推广,从而打造全行业范围内的ESG生态体系。截至目前,ESG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但由于国情、经济发展模式等诸多因素影响,相当数量的中国企业在ESG实际应用层面依然存在与国际通用标准不适配的现象,这就导致中国企业ESG整体表现在国际维度常存误解。因此,商业银行无论是在面对国际投资者想要在中国绿色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寻求新的投资机会,还是国内企业在创新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对更多资金支持的诉求,都是商业银行要求其以ESG表现作为对接和融合的载体。

当前,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将ESG因素纳入其风险管理的框架之中,而ESG体系的关键还是在于完善ESG风险控制体系,强化ESG风险管控能力,提升自身应对环境和社会挑战的韧性。在微观层面上,商业银行要在ESG风险控制体系下,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强化对于ESG风险的审视,并在现有的风险控制体系和各部门的职能中加以融合,以不断完善自身和服务对象ESG建设为目标,建立从决策到执行、从制度到流程、从能力建设到信息披露等项目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操群,许谦.金融“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9(4):95-111.

[2]陈宁,孙飞.国内外ESG体系发展比较和我国构建ESG体系的建议[J].发展研究,2019.

[3]陈信健.践行ESG理念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J].中国金融,2020(18):67-68.

[4]钱龙海. 构建ESG生态系统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J]. 中国经贸导刊,2020(24):37-39.

[5]中国工商银行绿色金融课题组,张红力,周月秋,殷红等. ESG绿色评级及绿色指数研究[J]. 金融论坛,2017,22(9):3-14.

[6]金融投资机构经营环境和策略课题组,闫伊铭,苏靖皓,杨振琦等. ESG投资理念及应用前景展望[J]. 中国经济报告,2020(1):68-76.

[7]张飒. ESG体系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 金融纵横,2017(11):80-85.

[8]施懿宸,包婕,李雪雯. 建立以ESG为基础的银行授信机制[J]. 环境经济,2020(7):58-63.

[9]沈思. 不断深化的银行ESG治理[J]. 中国金融,2020(Z1):171-172.

[10]马喜立. 中国ESG投资的发展趋势研究[J].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9,10(2):33-38.

[11]苑志宏. ESG投资策略在银行资管业务中的应用[J]. 中国银行业,2019(10):83-84.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商业银行绿色
绿色低碳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