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家岭黑陶的艺术特色与再设计探索*

2021-12-09 07:46宋志来付小林
陶瓷 2021年9期
关键词:黑陶传统艺术

宋志来 付小林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68)

前言

位于长江流域的湖北京山屈家岭文化遗址被称为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在遗址中发现大量精美黑陶器物以及黑陶残片。这些发现丰富了屈家岭黑陶器的种类和装饰纹样,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具有极高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思想,对于现代黑陶艺术的创作与再设计研究有着巨大的参考与指导意义。

2016年当地政府投资成立屈陶屈窑有限公司并引进制陶大师,目前该公司由陶文化产业基地、陶文化馆、遗址公园陶艺村组成,总面积3 400平米,驻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省级工艺美术师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2人、高级技师2人、湖北省技术能手1人、荆楚工匠1人,先后荣获荆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荆门市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陶瓷工业协会“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并受到荆门市政府大工匠工作室专项经费支持。

2018年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与公司达成协议共同成立“创新设计研发中心”,“创新设计研发中心”工作室的成立为学校与公司的合作搭建了桥梁,在校学生可以走进企业生产与设计实践第一线,近距离地学习传统黑陶制作技艺,公司的非遗传承人走进大学和走上学校讲堂,通过此中心平台加强了企业民间艺人与师生设计实践的相互交流和产学研的相互合作,为公司的黑陶持续创新设计提供了保障,五千多年前的屈家岭黑陶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可,但是想要复兴屈家岭黑陶艺术还是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为之付出的努力还不够,屈家岭黑陶的技艺传承与设计创新研究仍然较弱,也限制了当地以及公司产业规模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屈家岭黑陶的艺术特色与进行传统再设计探索势在必行。

1 屈家岭黑陶的传统造型、纹饰和工艺

屈家岭黑陶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特征,尤其是在造型、纹饰以及工艺方面有着其独特的造诣。

屈家岭黑陶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也促进了精神文化的到来,体现了先辈在满足物质生活基础后对形式美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屈家岭黑陶融合了大汶口文化、朱家台文化、秦王寨文化等其它文化元素,主要包括有鼎、高领罐、折沿罐、斜腹杯、圈足杯、尊形杯、双腹碗、双腹豆、扁腹壶、盂形器、甑、缸、器盖等。

其中高领罐在屈家岭黑陶中是核心器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领罐整体造型弧腹下收、平底,肩部广肩或者圆肩,敞口无沿或者折沿,体型较为硕大。

屈家岭黑陶双腹盆形鼎以及同特征的一些器类等传统经典造型的出现和形成意味着屈家岭文化的形成。比如双腹豆、双腹碗等,都形成鲜明的文化内涵和特征,它们多为大口、宽弧的腹部、起到了口沿的作用,上腹多为外曲腹,下腹有内曲腹,其下腹才是真正的腹部。

屈家岭陶器上的纹饰和刻画符号最突出的特征是从一些大的图形样式到一些基础的图形,它们都具有丰富多彩、绚烂多姿的风格。就黑陶的纹饰来看,主要有刻划纹、镂孔、附加堆纹、弦纹、拍印纹、压印纹等,其中刻划纹是屈家岭黑陶中常用的一种装饰手法,其基本元素都来源于生活,主要包括直线、曲线、弧线、方格纹和仿生纹,这些纹饰有规律的组合并形成简单的装饰图案再刻划在陶坯上,风格整体来说比较工整匀称,图形中有观念,内容中有形式。

从人类的文化发展历程来看,先民们会根据环境的变化、生活的需要、审美的需求不断的去深化和完善生活必需品的造型、色彩等,屈家岭黑陶的刻划纹饰同样也反映了当时先民对其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的一种特殊认知,通过图案的形式记录当时的生活并美化了陶器,例如屈家岭各类彩陶网格纹扁腹壶出现了平行斜线、曲线、卵点、菱格纹、网格纹、睫毛纹等,刻划图案有变化地出现在陶器的各个部位。

再比如屈家岭文化黑陶高足杯,陶器表面有明显的平行斜纹和曲线纹的组合,整个器型宽厚挺拔,刻划纹的装饰不仅增强了高足杯的形式感,而且还增加了思想内涵和审美趣味。通过出土的这些文物我们可以看出屈家岭黑陶器物装饰纹样不断地在变化,这不仅是简单的图画记录而是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审美的需求和审美情趣[1]。

屈家岭黑陶的制作工艺非常高,无论是从陶土的选择、成形技术还是烧制过程都需要精心制作,在整个工艺过程中折射出了当时先民的智慧。

屈家岭黑陶主要步骤分为选料、加工、烧制。在材料的选择上是十分关键的一步,一般选用无沙石杂质、粘性大、韧度强的泥料,然后需要经过精心淘洗、去杂、沉积、晾晒、制泥等复杂过程,需要专门的存放空间进行存放。

成形方法主要有:手工捏制、模具制坯、拉坯成形。手工捏制中主要有泥条盘筑法,将泥条沿着底板一层一层的堆叠,堆叠成自己想要的器形,最后抹平表面。模具制坯的这种成形方法一般会用于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器物,拉坯成形在过去是人力转动,需要多人一起才能完成,成形的整个过程结束之后,将泥坯晾干、修坯、反复的打磨。之后再进行装饰,装饰工艺主要有压印、拍印、刻划、附加堆纹等。

当然至关重要的是烧制工艺,要使成品呈现出发亮的黑色陶器,需要利用洞窑高温渗碳技术去控制温度和湿度,经过复杂独特的工艺才能使一件精美的陶器呈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屈家岭传统黑陶制作工艺从泥料到成形再到烧制要求都非常高,这也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巨大财富,我们要充分挖掘和继承下去。

通过笔者在驻厂服务期间了解到屈陶屈窑有限公司目前不仅恢复了传统黑陶制作工艺,而且该公司与当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探索出了黑陶制作工艺的新模式,为屈家岭黑陶艺术的恢复和传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 屈家岭黑陶的再设计原则

黑陶艺术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绵延数千年,制作黑陶和使用黑陶是先民的生活所需,是民间匠人的智慧结晶,也是先人将自己对当时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器物外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更是一种人文和审美追求。

因此,再设计不仅要传承屈家岭黑陶的艺术特色,还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下生活的需求和审美去进行创新再设计,要在时代的发展中将屈家岭黑陶的设计符合人们的当代审美和当下生活实用的需求,当然这需要长期的设计实践探索与研究来总结屈家岭黑陶的再设计原则,下面笔者将结合在屈家岭驻厂技术服务工作和设计实践经验总结的屈家岭传统黑陶再设计的三个主要原则展开论述。

2.1 文化植入性原则

在新石器时代,屈家岭地区主要以渔业和农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农业的这种定居生活大大促进了陶器的发展。在当时社会,人们的生活品质与审美情趣有着空前的提高,先民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思想附着于黑陶器物上,屈家岭黑陶反映了当时屈家岭以及附近鄂中地区的生活和文化状况,因此屈家岭黑陶可以作为湖北省地域文化的一种代表符号和传承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传统再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和传承,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的设计才是更受青睐的,要以文化为底蕴和根基,文化孕育设计,同时新的设计也会创造新的文化。文化涵盖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内容,文化植入下的黑陶再设计应是与当下生活相结合的同时具有强烈文化氛围的供观赏、实用的黑陶。黑陶设计的文化性应以体现地域文化为主要目的,在设计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特征,加强地域文化元素的渗透,将抽象的文化以黑陶形式进行创意性再表达,挖掘黑陶设计过程中的文化特性,探寻文化要素在黑陶设计的表达途径,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在黑陶装饰、造型、色彩等方面具体的体现和运用。

纵观中国的陶瓷发展史,因为文化的冲击与融合创造了惊奇的艺术形式,比如在唐代陶瓷中的雍容华贵的大唐艺术风貌,正是吸收了大量的西域文化而创造出来的。

传统文化和当下文化的内涵是屈家岭黑陶在设计的真正价值所在,因此当代审美视野下屈家岭黑陶的再设计不仅需要总结整个黑陶传统文化内涵而且也要体现现代创新意识,符合当下时代特征和满足当下老百姓的生活情感需求,通过文化的定位和一定的黑陶传统工艺技术为载体,设计出反映屈家岭时代文化的黑陶作品,老百姓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欣赏和品味产生联想和共鸣,然后更直接地去感受其传统和当代文化内涵和魅力,增强屈家岭黑陶艺术的当代价值。

2.2 时代审美性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每一个时代的审美观念都会发生变化。屈家岭黑陶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造型、纹饰等都体现出了先民对审美精神的需求。尤其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审美需求在当代人们的生活中愈发强烈,当代审美视野下的黑陶设计应该更加讲究有意味的多种形式,需要融入更多能体现出当代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的创意生产既是新的文化生产,也是对传统文化在当代空间中的激活和跨文化发展”[2],那么屈家岭黑陶的传统与当代如何去融和?

一方面,深度挖掘和借鉴本民族的本土传统艺术中的优秀设计;另一方面,要尝试新的装饰手法,比如纹样的格调设计、图案的创新、新技术的引用;开发精巧多样的造型,比如突破传统实用造型、当代简约大方造型,采用更多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的形式;多种综合材料的综合运用,比如结合金属、纤维、大漆、玻璃、树脂等新兴材料;对市场的需求进行多方面调研和科学把控,将时尚元素与传统文化巧妙结合,使当今黑陶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的时尚美学,融入现代设计大潮来设计与制作相应的旅游、文创产品等等,为屈家岭黑陶的传统再设计注入新鲜活力,增强屈家岭黑陶设计的视觉冲击力和新的表现内涵意义,更加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科技的进步推动着人们审美动态化发展,生活和时代审美的需要都对黑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黑陶的个性和独特性设计要使消费者在视觉上得到愉悦感,势必要求我们的设计要随着时代生活改变而改变,黑陶再设计的表现形式和使用功能必须符合这个时代审美需求,才能使得黑陶艺术的可接受程度度越来越高。

2.3 互动功能性原则

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生活转变以及由此引发的更深层面的现实需求值得我们去思考。先民制作黑陶和使用黑陶是生活所需,多用于来储存食物或者烧器,为了达到方便使用的目的而进行不断地改变。

“物品的点、线、面、体、构成、色彩、材质和肌理或质感等决定了人们的第一体验,同时也是最直接、最本源的体验”[3]。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因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在器物表面添加一系列简单的装饰,开始出现了有意识的将形式美和功能性相结合的屈家岭黑陶器物,这些改变不仅让器物的形式与功能得到丰富,而且在人们使用过程中器物的内涵与人的情感上得到升华,人们在使用时变得更加轻松和愉悦,这种具有实用和美的器物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生活实际需求和审美需求。

相比于先民来说,目前屈家岭当地黑陶制作更多的是偏向工艺美术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收藏意义,日常生活用品较少,因此如今的黑陶传统再设计不仅要注重日常黑陶生活器的使用功能,同时也要考虑产品的智能化、交互性、互动性。

3 屈家岭黑陶未来创新设计的趋势

屈家岭黑陶目前以复古传统艺术黑陶陈设品居多,当代艺术黑陶、日用陶较少,这种生产格局一方面与屈家岭黑陶的复杂工艺有关,传承和熟知此工艺的匠人也很稀缺;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生产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廉价日用工业产品替代了传统手工艺品所限。

据了解,屈家岭近几年在黑陶产业化方面作出相当大的努力,并且有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在屈家岭驻扎,进行屈家岭黑陶艺术的研发和传统再设计。

屈家岭黑陶需要走向大众,在更多不同的市场上出售,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就要开展相应的市场调查,适时开发不同层次的产品,多角度多途径的进行传统再设计与制作,改变屈家岭黑陶产品单一的现象。

比如将黑陶细分为装饰品、工艺精品、生活器物、文创产品等。作为装饰品、工艺精品,可借鉴历史文物,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在制作方法和精细程度上有一定的突破,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作为生活器物、文创产品等,一是要有文化价值,有向消费者传递文化的作用和当代审美价值;二是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不仅具有特定的互动使用价值,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方便使用;三是价格要满足当前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四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在材料、工艺、烧制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既要保留工艺特色又要满足于工业化生产。

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需求已不局限于生理性和功能性,人们的对当下的精神追求和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屈家岭黑陶未来设计中要更加注重和讲究来自不同消费者中的不同情怀、情感、个性、时尚等。

4 结语

通过笔者驻厂与考察了解,目前屈家岭黑陶生产过于注重传承和依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创新和设计,屈家岭传统黑陶再设计既要传承又要创新。

屈家岭黑陶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古老的黑陶艺术虽然传统但又具有极高的再设计参考价值,特别是在不失传统黑陶工艺特色的同时,通过再设计重构传统与现代融合,结合当今时代生活美学的需求,讲究当代黑陶的实用互动性、创新性、智能技术性、时代审美性等,拓展和拓宽黑陶艺术和设计的多样化,使古老的黑陶艺术更加自然地融入人们的当今生活当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屈家岭黑陶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黑陶传统艺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纸的艺术
神农耕而作陶 黑陶高平之地的温度与硬度
试论黑陶工艺品包装对于黑陶品牌的影响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年的质朴艺术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