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睡前拖延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12-10 23:23赵利梅蔡红侠潘晓文林慧娟黄华玲吕丽敏单春雨
全科护理 2021年13期
关键词:急诊科职称问卷

赵利梅,蔡红侠,潘晓文,林慧娟,黄华玲,吕丽敏,孙 静,梁 峰,单春雨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睡眠会令人愉快,且对于健康至关重要[1]。但随着人们工作压力与工作量的日益增长,电子设备及娱乐的多样化发展,睡眠不足的现象日益普遍[2]。Czeisler等[3]已发现我们在工作日晚上平均睡眠时间越来越短,主要是由于入睡时间的拖延。2014年荷兰学者Kroese等[4]率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称其为上床时间拖延(bed time procrastination),即个体在没有外部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经常不能在计划的时间内上床,表现为明明很困,却仍在浏览手机;明明早晨后悔昨晚不该熬夜,晚上仍旧拖延睡觉时间[5]。拖延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反映了自我调节的失败。尽管拖延行为在多个领域均有相关研究,但在健康行为方面得到的关注较少。护士群体工作压力大及长期轮班制的工作特点导致其生物规律破坏、昼夜生物钟紊乱[6-7],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41.25%[8],故本研究从临床护士群体出发对上床拖延时间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47名在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在职护士;②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失眠及睡眠障碍者;②长期请假、公休及外出学习者;③他院进修者。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是在研究者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年限、体质指数(BMI)、月收入(元)、文化程度、职称、有无子女及睡眠时长共9个条目。

1.2.2 上床拖延量表(Bedtime Procrastination Scale,BPS) 该量表由Kroese等[4]编制,由9个条目组成,描述了与睡眠相关的行为和习惯,这些行为和习惯被认为是睡前拖延程度高或低的指标。采用Likert 5点评分(1~5分),其中4个条目为反向评分,得分越高表明越容易出现睡前拖延的行为。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9]。

2 结果

2.1 临床护士睡前拖延得分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问卷252份,回收率96.9%。排除规律作答问卷3份,填写不完整问卷2份,故最终有效问卷247份。调查结果显示,247名临床护士睡前拖延得分为17~43(27.44±3.29)分。

2.2 不同特征临床护士睡前拖延得分比较 247名临床护士年龄21~57(32.12±7.54)岁,其他特征及相应睡前拖延得分见表1。

0.05;④ 与专科、中专及以下比较,P<0.05;⑤ 与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及以上比较,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由睡眠及觉醒中枢神经管理,是为恢复精力而做出适当的休息[10]。当睡眠时,人脑会更换工作模式,从而使身体更有效地储存所需能量,并对精神及体力做出补充。已被证实成年人群中广泛存在睡前拖延行为,尽管他们认为睡眠很重要,但仍有75.7%的人在23:00后才入睡,其中27.2%的人在次日01:00后入睡[4,11],这些已直接影响到个体的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导致睡眠不足、日间疲劳及个人幸福感降低,从而影响到绩效、安全、健康状况及次日工作拖延等众多方面[4,12-13]。睡眠质量作为日常工作行为的重要变量,如果人们能够控制这种生物倾向性变量与社会需求的冲突程度,将会影响行为结果的质量[14]。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促使机体功能快速恢复,缓解工作疲劳,保持充足的精力、体力及良好的心理状态[15]。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士睡前拖延得分为(27.44±3.29)分;仅有108名(43.72%)临床护士的睡眠时长在7~9 h。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科室、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有无子女及睡眠时长7个因素对临床护士的睡前拖延行为有影响(P<0.05)。睡前拖延得分最高的科室是急诊科(28.48±3.23)分,且与妇科、肿瘤内科及神经内科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急诊科病人病情重且危急等工作性质以及对临床护士急救护理水平要求较高等有关。Guo等[16]对三级甲等医院257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高达63.42%的急诊科护士睡眠质量较差,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20~30岁及工作年限小于10年的临床护士睡前拖延得分高于其他组(P<0.05),与Herzog-Krzywoszanska等[1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能与年轻临床护士学习及娱乐需求相对较多,且此年龄段临床护士的子女多为婴幼儿至学龄期有关。专科及以下的临床护士睡前拖延得分高于本科及以上(P<0.05),这可能与学历较高的临床护士自我控制能力较好,可在计划内的时间按时上床有关。不同职称的临床护士比较,职称为护师的临床护士睡前拖延得分最高,为(28.30±3.35)分,高于职称为主管护师及副主任护师及以上的临床护士(P<0.05),这可能与高职称临床护士的工作经验不断积累,工作认知不断提升以及自我管控能力的加强有关,且高职称临床护士家庭关系相对稳定成熟。当子女为幼儿时,其夜间多哭闹且父母睡眠周期多与幼儿一致;伴随子女不断成长,学业、健康等各方面均为父母所担忧,故有子女的临床护士睡前拖延得分高于没有子女的临床护士(P<0.05)[16]。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中女性临床护士睡前拖延得分高于男性,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erzog-Krzywoszanska等[17]的研究结果不同,其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睡前拖延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Scott等[18]的研究也表示女性比男性更易受夜间睡眠的影响。可能与临床护士职业的男女比例相差较大有关。

综上所述,科室、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有无子女及睡眠时长7个因素对临床护士的睡前拖延行为有影响,在今后应从这些方面出发,进行相应的干预,以期改善临床护士的睡前拖延行为,提高睡眠质量及降低日间疲劳等。此外,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来探究睡前拖延的潜在原因以及有必要进行试验研究,以确定时间管理、自我控制、降低光线亮度、放松疗法[19]等这些干预措施是否可以有效减少临床护士睡前拖延行为,以期改善其睡眠质量,维持其良好的身心状态。

猜你喜欢
急诊科职称问卷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职称:追寻幸福中的成长
问卷大调查
职称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