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说明类习作的教学策略

2021-12-10 15:48黄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说明文对象资料

黄娟

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习作内容是学习写说明性文章——介绍清楚一种事物。这是学生在单元中需要完成的最高目标,属于单元金字塔的最高层。单元中各种资源都从不同角度指向了这个目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也就是要求学生综合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习作任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四个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确定习作对象,提前积累素材

写说明文需要掌握说明对象的许多特征,才能在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个方面作出详细的介绍。在教学完两篇精读课文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兴趣、生活等方面去确定说明对象,然后让学生针对说明对象,多角度地进行观察或者搜集资料,为完成习作提前积累丰富的资源。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明确提出:介绍一种事物。考虑到学生生活经历不多,在确定习作对象时可能会选择常见的动物、植物、实用物品的情况,教材中出示了一张表格,分类列举了“与动物有关、与植物有关、与物品有关、与美食有关、其他感兴趣的内容”五个方面的15个题材供学生参考,为学生打开了选材的大门。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自由选择自己想要介绍的对象。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灯、菊花”等,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恐龙、溜溜球的玩法、袋鼠的自述”等。教师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告诉学生:“选择习作对象也是习作是否吸引别人注意的一个因素,如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且这种事物又比较新奇,就更容易引起别人的阅读兴趣。”如扫地机器人,有些学生家里已经购买了,但这种新型的除尘设备还没有普及,如果介绍这种工具,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好奇感。有些学生对这些提示不太明白,认为“我的美食地图、刷羊肉”是要通过记叙一件事来写美味,应写成记叙文,不适合写成说明文,此时教师应该从说明文的习作角度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白如果能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这也是一篇说明文。如“泡酸菜”就可以从酸菜的制作过程、制作要点、口味特色等角度来写其诱人的美味;“草原旅游指南”可以沿着一条旅游主线依次介绍各个草原的风景、动植物、地理位置等,激起读者对草原的向往之情。

教材给学生提供了习作选材,但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题材。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知道可以从多个角度选择习作对象,从而开拓了选材思路。选定了习作对象以后,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着手观察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事物。

二、列出习作提纲,筛选整理材料

学生围绕习作对象进行观察和搜集资料以后,会罗列出很多可写的材料,但这些材料是零碎的、庞杂的,对于刚刚学写说明文的学生来说,面对众多的材料可能会不知从何下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列出习作提纲,使习作思路变得清晰,然后根据提纲有目的地去筛选、整理,找出最能表达事物特征的材料。

说明性文章一般是从多个方面介绍事物的特征。习作前教师让学生先根据确定的事物拟定一个题目,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想把这个事物介绍给别人,你准备介绍什么?怎么介绍清楚事物的特点?怎么让别人对你介绍的事物产生兴趣?综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一张表格,要求学生从“介绍的多个方面、使用的说明方法、观察和搜集到的資料”三个内容进行构思。如介绍蔬菜,可以从形状、颜色、味道进行观察,还可以搜集有关这类蔬菜的种类、产量、营养价值、如何保鲜等方面的资料;介绍电器,可以从它的形状、特点、构造、用途进行观察,搜集有关这个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根据主题进行筛选整理,分门别类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接着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要与他人分享的材料做上标记,提示自己在习作时作为重点内容来写,其他次要的内容在习作时可以略写。搜集到的资料要转化为自己的话语,使得这些资料内容与自己的言语水平较为接近。在确定介绍内容时,还要标出适当的说明方法,使自己在习作时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搜集到的资料一股脑儿全都罗列出来,可想而知写出来的习作将会是材料的堆砌。因此,筛选和整理资料非常重要,这也是学生能把说明文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关键步骤。

三、用好习作资源,尝试自主习作

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等都是习作资源,紧紧围绕着习作任务安排。教学时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习作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学习习作方法,然后让学生仿照其中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在读写结合中降低习作难度,树立习作信心。

习作单元安排的精读课文《太阳》语言朴实,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松鼠》语言活泼,形象地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习性;“交流平台”梳理了说明性文章的作用和表达特点;习作例文《鲸》通过做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准确地介绍鲸的特点;《风向袋的制作》完整地介绍了风向袋的制作过程。学生在习作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习作内容去选择相应的习作资源进行借鉴。如介绍恐龙、火星的秘密等内容的学生可以参考精读课文《太阳》和习作例文《鲸》中的说明方法,运用具体的数字介绍恐龙的长度、高度、体重等,把恐龙的外形特征具体描述出来,通过举例子来介绍恐龙的种类以及生活情况;介绍怎样泡酸菜、制作风筝流程的学生可以参考《风向袋的制作》的说明方法,把制作酸菜或者制作风筝的各个步骤按照顺序进行介绍,介绍的时候运用序数词以及恰当的说明方法能够更加有条有理地写清楚制作步骤。

学生尝试习作是一个建构的过程,需要一定的习作时间。课堂上的习作时间比较有限,可以让学生抓住某个片段来重点练习,其余内容可以在课后继续自主完成。

四、修改点评赏析,提高习作质量

学生刚完成的习作只是一个初稿,肯定会存在不足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习作要求再次审视自己的习作,寻找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逐步培养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同时,把修改好的习作进行展示、赏析,让学生获得小小的成就感。

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注意点主要是:(1)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2)试着用上适当的说明方法。(3)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在学生写完习作初稿以后,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这些注意点,让学生轻声读一读自己的习作,检查一下是否符合这些要求。如对照“抓住特点恰当地选择说明方法”这一点,找出自己使用的说明方法,看一看是不是运用得当,有没有把事物的特点说明白说清楚。教师选取学生习作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如出现不恰当的说明方法,或者没有把事物特点说清楚等片段用投屏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片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意见,集体“出谋划策”把片段修改得文通字顺,特点鲜明,条理清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修改经验以后,将自己的习作再次修改。教师将改得好的习作放在展示屏上让学生一起欣赏,说说这样写的优点在哪里,自己在习作中有没有也这样做等。

经过修改以后,学生的习作质量明显都比初稿有了提高,教师在批改时将出彩之处标注出来,并给予恰当的点评。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能够被教师和同伴肯定,内心都会涌出一种小小的成就感,真正体验到表达的快乐。

学生学写说明性文章,方法和经验肯定都还有欠缺之处,教师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学生的习作,不要奢望每一个学生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就能写得和教材中的例文那样好,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扎扎实实的训练,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有一点点进步。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说明文对象资料
说明文阅读专练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个性签名
资料哪去了/等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