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1-12-10 07:59曹丙娟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低年级教学小学语文

曹丙娟

【摘要】插图是教材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统编教材中的插图资源丰富且质量较高,应充分用好这一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图文结合对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是提升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充分用好插图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文本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插图资源,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

不管是文字内容还是插图,都是教材编者精心设计的教学资源,也是教师应有效利用的资源。插图对低年级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从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随意用插图、乱用插图、不能正确使用插图等问题还普遍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引导、课中教学和课后反馈等各个环节有效利用插图资源,以提升教学的综合质量。

一、插图资源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教材中的插图与阅读文本在内容和位置上都联系紧密,因此不少教师能注意到,并开始探究使用插图辅助教学的方法。然而,由于部分教师探究不够深入,很多插图资源并未充分发挥其实际教学价值。具体来说,插图资源的应用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以下三类问题。

第一,随意使用插图。部分教师虽了解到插图资源的存在,但未充分了解和探究插图资源的价值和应用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提一下”或“看一下”。这样的使用方式,无疑背离了插图资源存在的初衷。另外,如果教师并未对插图所蕴含的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和分析,很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很多低年级学生只是将插图作为比文字更有乐趣的图片,并未将其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

第二,乱用其他图片。由于印刷或教学风格原因,部分教师并未选择教材中的插图作为辅助信息,而是从网上自行寻找其他图片作为辅助工具。部分教师甚至完全不考虑教材插图的教学价值,只是从网上找来非常多的图片给学生“观赏”,导致看图片的时间多于实际教学时间,这样走马观花式的图片观赏法也难以达到实际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对配文图画运用频次偏低。当前课堂上,教师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到对生字、生词以及困难句子的讲解上。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教师会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小学生的思维与理解能力较弱,需要依赖一些形象具体的事物以支撑对某些含义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出示文章中的插图,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制作课件,以及寻找相关视频等其他教学资源上,忽略了文本中插图的运用。

二、插图资源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1.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热衷于关注生动的、具体的事物。很多学生语文基础能力薄弱,对教材内容难以理解。插图资源以图片的形式使语文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生动具体,学生可由此发现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由此可见,插图资源可作为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驱动学生更深入地进行学习与探索。学生的阅读兴趣是由日常的教学引导和思维拓展所催生出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偏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而插图是在视觉刺激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重要作用。

2. 促进学生理解文本

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薄弱,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和深刻,阅读课文有一定的困难。插图资源与阅读文本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即使学生无法对文本中的某些句子正确理解,通过看插图的方式也可消除部分疑问。插图资源以图片的形式展现文本内容,将阅读文本中的复杂点以生动而具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地文本内容并加深阅读思考。例如,在教学《精卫填海》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充分运用课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词句大意。如文中的插图将“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此外,通过理解图意,还可以引出一些问题,如精卫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它是什么身份?它为什么要去填海?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加强烈地想要弄明白这个寓言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这个故事所要表现的精神。

3. 助力学生巩固内容

图片给人的印象比较深刻。学生若记住了与阅读文本联系紧密的插图内容,便可通过回忆再次想起文本内容。也就是说,插图资源可在学生忘记阅读内容时,在其头脑中以“照片”或“电影”的形式引起回忆,帮助学生巩固已学内容。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时,便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并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一些供学生思考的小问题:插图中的狐狸遇到老虎时在想什么呢?狐狸为什么不直接逃跑呢?看到狐狸和老虎一起走的其他动物们又在想什么呢?通过这些引导式的提问和生动形象的插图,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带着期待去学习课文、阅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内容。

三、插图资源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利用插图设问,加强课前引导

针对部分课堂上学生兴趣缺乏的问题,教师可积极利用教材插圖进行设问或引导,以更具趣味性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具体来说,教师可先将插图内容展示给学生并设问引导,在设问时注意趣味性,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江南》时,因其内容与植物类图片的契合度比较高,可插入黄国想的水墨画《荷花》,这样不仅能进一步体现中国画的魅力,还能带领学生完成对国画内容的学习与思考。教师可以依托插图的形式进行设问,让学生在思考中紧跟教学节奏。

2. 剖析插图内容,加深文本理解

对于一些有理解难度的文本,教材编写者已有预测,并将更丰富的插图置于教材中,以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阅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插图并细致地去观察插图,然后将插图内容结合文本内容共同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一幅或多幅插图的细节,通过插图细节和插图顺序等来理解文本中的难点和阅读文本的正确顺序。在具体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插图的针对性与特殊性,恰当利用好插图,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在《剪窗花》中配上“喜鹊、红鲤鱼”等各类剪纸图案,带领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向孩子们彰显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精妙;在《口耳目》中配上穆桂英与包公两个京剧人物形象的插图,体现我国国粹的博大精深;在《日月水火》中展示诸多汉字的甲骨文图片,显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对插图的内涵进行讲解,充分发挥插图资源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提升认知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探索有效方法,以生动而高效的方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借助插图来巧妙地完成基础的教学活动,并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 巧用插图复习,提高巩固效率

巧妙利用好插图这一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一般来说,课本中的插图除了在课前预习和课中讲解方面有积极作用,对学生的课后巩固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教师可通过课后练习和复述巩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课后练习不仅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助力学生二次理解和深度理解的重要手段。在插图应用方面,教师应积极发掘插图与课文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补全插图的方式巩固阅读内容。如《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对插图的利用和描述就非常到位,插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外貌特征和行为特点,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对学生的思考起到了引导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课文内容再画一幅插图使插图内容更完整,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手脑并用,在轻松愉快的课后练习中巩固从课文中学到的知识。除此以外,教师还可采用复述插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与巩固。在不看插图的情况下,大多学生往往采取死记硬背或记关键词的方式背诵或叙述课文,但课文中的插图却能给学生不少提示,使其在关键图画的引导下更完整地叙述和表达。这不仅提高了课文的巩固效果,也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看图写话能力有积极作用。此方法适合于插图较为详细或叙事性较强的阅读文本。如学完《蜘蛛开店》一课后,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结合插图进行复述巩固。课文中主要讲蜘蛛迎来的三位客人,而课文中的三幅插图就正好对应了这三位客人,因此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插图都非常适合学生进行复述巩固。教师可鼓励学生看图说话,先将这篇童话故事讲一遍,再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回忆插图内容和课文内容,以达到巩固效果。

插图资源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正确利用插图资源,对插图资源和插图类型进行专业性分析,并且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展开进一步剖析,将图片与课文结合在一起进行讲解。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其特定的语文基础和心理特点,因此更倾向于观看丰富多彩的图画,而不愿将精力放在复杂而抽象的文字上。

因此针对部分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和插图使用现状,教师应充分顺应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探究更有效的插图应用方式,如插图设问、插图观察和插图复习等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低年级教学小学语文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激励艺术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从读中悟,悟中读
浅论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