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后习题,指导学生感悟学习主题

2021-12-10 23:42王丽宽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切入点自然段习题

王丽宽

教材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都编排了课后习题,这些习题都是紧紧围绕所学课文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的,为学生理解课文搭建了学习支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后习题的编排特点,厘清课后习题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利用课后习题进行巧妙点拨,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编入了精读课文《走月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画面,感受情境之美。笔者就以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是如何巧用课后习题,挖掘课文中的教学切入点,指导学生感悟学习主题的。

一、以角色为切入点,开展朗读活动

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如同一名引领学生学习的导游,通过他的一言一行,学生就会感觉自己是在跟着他去欣赏景物。此时如果根据课后习题的要求,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课文里的主角开展朗读活动,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走月亮》的课后习题一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学生阅读课文常用的方法。怎样指导才能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结合课后习题,我从网上下载了几幅与课文内容相配的月亮升起图、月下溪边图、月下田园图、月亮牵星图,然后在每一幅图片上输入相对应的课文段落制作成课件。课文中所写的月光下散步的情景在学生的平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尤其是夏天晴朗的夜晚,很多學生也会跟家人在月光下散步。课堂上,我让学生联系自己和家人晚上一起散步的情形说说自己走月亮的体会,然后用多媒体出示课件,让学生看着图片,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一边牵着妈妈的手,一边向大家介绍月夜美景。在朗读每一个自然段之前,可以先向大家作一个简单介绍,如:“现在我和妈妈来到了溪边。”读完以后,请其他学生针对是否读正确、是否读通顺、是否有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接下来要求学生对照刚才的评价,让自己进入相应角色自由练读,渐入朗读佳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展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必须深入课文才能领略课文中流露的情感,如果游离于课文内容之外,学生就不会有感情地朗读,这就有悖于朗读的真正目的。学生成为课文中的主角以后,就促使他们走进了课文,与作者发生共鸣,真正做到了有感情朗读。

二、以画面为切入点,开展分享活动

写景类文章的画面感非常强烈,让人读了以后犹如身临其境,如观其行,如闻其声。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画面这个切入点,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品味文字,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色描写。

《走月亮》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散文,描写了阿妈和“我”在月光下牵着手散步的场景。课后习题二要求学生选择课文中印象深刻的画面与同学交流。教学时我整合课后习题,设计了富有特色的分享活动: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表现出来进行交流。如教学第4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找一找段落中描写的景物:溪水、山草、野花、水塘、鹅卵石、月亮,再在脑海中把这些景物构思在一幅画里,然后画一画。有的学生画了晚上的“月夜溪水图”:一条弯弯的小溪,一轮圆月倒映在溪水里,显得格外大,格外亮。溪里的鹅卵石圆溜溜的,铺满了整个河床,就像是月亮的家,宁静而温馨。溪边的山草和野花也倒映在水里,显得分外美丽。有的学生则画了白天的“洗衣做船图”: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红红的太阳高挂在天空,妈妈在清澈的溪水边洗衣服,一个小朋友正在把树叶做成的小船放入水里让它远航。两幅画的地点相同,但描述的时间不同,展现的景物也就不同。学生画完后在小组内开展交流活动,既向别人解说自己所画画的意思,又向他人借鉴经验,互相分享学习体会,课文中那些印象深刻的画面就能牢牢地刻画在学生的脑海中。

课文中可以分享的优美画面还有很多,如月夜的山村、丰收的田野、飘香的果园……“我”和阿妈在月光下走过的地方,各种景物都可以用简笔画勾勒出来。把黑色的方块字变成直观形象的彩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画面感,在分享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三、以发现为切入点,开展欣赏活动

统编本教材所选课文大多语言生动优美,表情达意准确而细腻,语法修辞和节奏韵律等方面都富有审美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后习题中的提示,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词句进行分析、品味、欣赏来发现课文中美的形象。

《走月亮》的课后习题三出示了课文中的两个句子,要求学生读一读并摘抄积累文中其他优美的句子。习题中列举的两个句子好在什么地方呢?首先让学生读一读,品一品,开启发现之旅的第一步。反复朗读以后,学生发现这两个句子的最大特点都是使用了修辞手法。如第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小水塘当作母亲来写,小水塘中映出月影,就像母亲抱着孩子,嘴里哼着歌谣,这样的场面温馨而美好,让人读了心里不由得泛起浓浓的暖意。第二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稻田中稻谷颗粒饱满的丰收景象和月光下稻田的美丽。接着让学生开启发现之旅的第二步:找一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有哪些。学生细读课文,找到了“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一句,是用拟人手法描写了秋虫、夜鸟、鱼儿在月光下的活动,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宁静,“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一句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我”在走月亮的时候欢呼雀跃的心情。“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则是运用设问的手法写出了果园飘香的丰收景象。“发现之旅”让学生的眼光始终在课文中流连忘返,眼睛里充满了阅读的喜悦。

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渗透美育知识,让学生在好奇心、求知欲的驱动中开启一次次充满乐趣的发现之旅,这样的学习最有趣,也最有效。

四、以仿写为切入点,开展写作活动

四年级的学生学习写作的时间还不长,还需要学习许多写作技巧。仿写是很有效的写作方法之一。仿写课文,就是模仿作者的写作思路去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通过仿写,学生就能慢慢摸索到写作的窍门。

《走月亮》的课后习题中安排了小练笔,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一写月下的某个情景。我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第6自然段中写作者见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是如何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有顺序地写下来的。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月下的情景,跟同桌交流交流,互相补充以后写下来。如有些学生仿照第6自然段的写法在自己的本子上这样写道:“马路边,蟋蟀躲在草丛里使劲地唱着歌,织布娘娘在不远处应声和着,偶尔有几只鸟儿飞过枝头,又连忙飞上另一棵大树。从花园那边飘来花朵的清香,是菊花,月季花还是桂花?都有。那些美丽的花,在月光下静静地开放着,一阵秋风吹过,它们就向我微笑着点头。我在这里捉过迷藏,扑过蝴蝶,吹过蒲公英……哦,妈妈,你不是说爸爸马上就要过生日了吗?我们去采哪一束花送给亲爱的爸爸呢?”课文中写的精彩的段落还有很多,以仿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仿写,如让学生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用排比句写一写月光下的美丽景象:月光是那样皎洁,照亮了方方的池塘,照亮了碧绿的田野,照亮了飘香的果园,照亮了宁静的校园……

仿写是学习写作的一座桥梁,巧用课后习题进行仿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主动留心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融入自己的脑海中,这样在“输出时”也就容易找到写作的素材。

巧用课后习题,从课文中寻找出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就能引导学生快速走进文本,用心去感悟学习主题,感受书中蕴含的美好。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作者单位:福建南安市官桥镇崇文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切入点自然段习题
秋天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美丽的秋天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
小切入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