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引领,让故事创编更高效

2021-12-10 23:42陈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开店编织蜘蛛

陈琳

创编是童话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但由于教师缺乏基本的引导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在创编童话时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状况:创编内容与文本不一致,创编内容大同小异,故事内容过于世俗,创编语言过于苍白等。为什么原本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却在学生的创编下变得如此不堪呢?教师究竟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故事创编呢?

一、依托价值取向,在主题解读中进行点拨指导

很多教师倡导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理解,创编需要给学生预留较为充足的时间,但是没有相应的指导,所谓的自主就会让学生的创编完全偏离方向,甚至会出现与原文价值取向完全背道而驰的现象。为此,教师就需要依托具体的价值取向,指导学生从主题解读的层面去感知与理解,帮助学生深入感受原文的表达主旨,从而让学生明晰童话故事创编的基本方法。

《蜘蛛开店》这篇童话中的蜘蛛为什么会开店呢?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已经做了明确的交代:“好寂寞”“好无聊”。随后的第2自然段就决定“开一家商店”,紧接着就“挂招牌”“标价格”。由此不难看出,蜘蛛开店的目的并非挣钱,而是改变自己“无聊”“寂寞”的生活状态。由此,很多学生在创编中涉及到加价格、多挣钱,其实就与原文中作者的价值取向相悖。全面考量蜘蛛开店的原因,不仅可以规避、弱化赚钱的错误认知,还可以融入更加全面、深入的元素。如有的学生意识到蜘蛛开了编织店,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五彩斑斓,同时在为蜈蚣、河马、长颈鹿编织衣物时,由于价格低廉,也收获了更多的友谊;有的学生还从故事中感受到蜘蛛在开店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内心形成了丰富的成就感,不仅寂寞和无聊逐步消失了,更为重要的是获取了快乐和充实。

只有延续着对原本价值的认知,创编故事才能在合理、丰富中得以延续,学生创编出来的故事才不至于跑偏方向,才能更好地为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服务。

二、依托人物特点,在角色形象中进行点拨指导

很多学生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总会表现出一个特点,即喜欢以自身的思维来定性人物、构思情节。如上述板块中的“赚钱”思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对于蜘蛛而言,钱的价值和意义不大,而最为看重的则是自己“织网”的本领,这也是作者在最初构思这篇童话时的出发点。如果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学生在创编过程中就不会脱离“蜘蛛织网”这一要旨,即便所创编的内容与编织关联不大,也会与蜘蛛这一角色的其他特点密切相关。如有的学生想到利用蜘蛛网良好的韧性和黏性,帮助其他的小动物。如此一来,创编的故事就很好地体现了角色中的人物特点,情节也更加趋向合理。

其实,依照故事中的人物角色特点进行创作构思,是童话写作的重要原则,创编就更需要遵循这一原则,才能让学生所创编的故事内容与原文形成一脉相承之势。

三、依托故事情节,在多维理解中进行点拨指导

在这篇童话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甚至包括很多教师,在初读文本之后,对蜘蛛的第一印象则是半途而废、缺乏恒心、三心二意,尤其是一遇到困难就改变主意和初衷。这些负面的评价,自然有着一定的理由,但如果做逆向思考,就会发现其实故事中的这只蜘蛛也有着很多值得学习的优点。教师是否可以延续这一思维,引导学生对童话故事进行创编呢?

如第一个优点,蜘蛛善于借助行动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故事中的小蜘蛛并没有被动等待着小虫子落网,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改变和创造自己的新生活。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一点出发,在创编过程中让蜘蛛认识到编织其实并不适合自己,可以尝试运用其他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第二个优点,蜘蛛虽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答应别人的事情还是尽心尽力地完成。因此,教师可以紧扣这一内容,在蜘蛛“显得匆忙跑回网上”之后,通过自主创编再让它出来,依照惯有的做事风格,完成自己的承诺,去完成袜子的编织。第三个优点,这只蜘蛛并不贪婪,每次开店或者帮助别人,都只收取一元钱的辛苦费,可见其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满足感。如果从这个角度进行创编,当这只蜘蛛面對着蜈蚣之后,是否会转念想到自己开店的初衷,而又重新出现在蜈蚣的面前呢?

从童话故事的人物言行和情节发展角度来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个性化的感知与理解,积极引导学生尝试从另一个维度、另外一个侧面进行点拨,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依托结构设置,在素材整合中进行点拨指导

很显然,反复的结构是童话故事写作的重要特征,这篇《蜘蛛开店》同样也是如此。首先是内容呈现上的反复,其内容主要体现在“河马与口罩”“长颈鹿与围巾”“袜子和蜈蚣”等。其次是过程所呈现出来的反复,几个故事都是依照这样的故事结构所设置的:蜘蛛设想—挂牌营业—迎来顾客—出乎意料—改变主意。第三,在整体反复的过程中又有着细微的变化,如对三个顾客外貌特征和心理活动,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描写。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结构特征。在这样的基础上,再相机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为什么故事的内容要依照先口罩,再围巾,最后袜子的顺序呢?在学生深入思考之后,让学生认识到蜘蛛为了改变自己生活的无聊,所以首先选择的是相对简单的口罩,却遇到了大麻烦,第一个客人居然是嘴巴最大的河马。第二个选择的是围巾,则主要在于围巾的编织技术相对较简单,但事与愿违的是第二个顾客居然是长颈鹿。第三个选择的是袜子,是因为相对其他的衣物,袜子也相对简单,却迎来了一只四十二只脚的蜈蚣。因此,蜘蛛选择相对简单的衣物,契合了蜘蛛一开始开店的初衷,但每次选择的不同商品,迎来的顾客都给蜘蛛的编织制造了难题。这样的安排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情趣性,更吸引了读者,形成了诙谐、幽默的表达效果。教学时教师可以紧扣童话故事在选材上和结构上的特点,让学生联想到织完袜子又会想到什么衣物,同时又会遇到什么类型的顾客。一旦捕捉到童话故事在结构上的这一特点,就为学生的编写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要编织耳套,却迎来了大象,让故事的设置更加契合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

教师对学生的创编进行相应的点拨和引导,学生所创编出来的童话故事,就不可能仅仅停留在固定化、单一化的层面上,而是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局面。比如有的学生会再独立创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依照原文的人物特点、遵循原文的结构模式,与原文一脉相承,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的学生会继续让蜘蛛从事编织、开店工作,但面对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丰富了编织的内容,且让蜘蛛逐步成为编织专家,小店生意越来越红火。有的学生重点展现了蜘蛛在遇到困难时,始终不放弃,收获了很多的友谊,结识了很多朋友,最终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还有的学生放弃了原文中的编织工作,而是利用蜘蛛网的特点,帮助其他动物,实现蜘蛛的人生价值,让蜘蛛的生活更加有意义。也有的学生想到其他动物顾客看到蜘蛛很辛苦,主动提出要为蜘蛛增加报酬,但都被蜘蛛一一谢绝了,这也契合了蜘蛛开店的原始想法。在上述一系列的创编中,蜘蛛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原始目标,改变了无聊、寂寞的生活状态,更为重要的是给自己的顾客朋友带来了快乐和帮助,实现了双赢。

在教学中,创编故事是童话类文本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上述内容的点拨和学生的创编,我们不难发现,教师面对统编本教材中创编童话故事的要求,就可以组织学生从文本的价值取向、角色特点、故事情节、结构设置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创编出的故事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丁堰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开店编织蜘蛛
体验编织的乐趣
一针一线编织爱
小蜘蛛冻僵了,它在哪儿呢?
蜘蛛开店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蜘蛛
巴巴熊开店
大蜘蛛
快乐是用来编织
滴答滴答下雨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