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诊热线

2021-12-11 00:54
家庭医药 2021年23期
关键词:加湿器胰岛白内障

胸腺囊肿需要切除吗

我老伴今年68岁,体质较弱,最近体检发现有近两厘米的胸腺囊肿。请问这怎么治疗?需不需要手术切除?

重庆 王先生

胸腺囊肿是众多纵隔病变的一种,多为先天性的,少数后天生长,但具体原因目前并不明确,可能和环境、遗传、饮食等有一定相关性。本病一般生长缓慢,临床症状取决于囊肿的位置和大小,压迫临近组织可出现胸闷、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无特异性。但多为颈部无痛性肿块,常在体检中发现。

要注意的是,因位置及形态,胸腺囊肿易与胸腺瘤混淆。胸腺瘤早期可能没有症状,常在体检中发现,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胸痛、胸闷等,还可并发重症肌无力、血液系统疾病等。好在它属于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肿瘤,若早期治疗,可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此外,胸腺囊肿还要注意与主动脉瘤、心包囊肿等疾病鉴别,往往需要先获得病理标本才行,而手术可能是获得病理标本的唯一方法。因此,为了避免误诊,有专家认为,发现“胸腺囊肿”均应手术切除,以明确诊断。如果经CT等影像学检查能明确为胸腺囊肿,则可视情况处理。2厘米的囊肿不算大,如果没有症状,可以随访观察,但如果出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就要及时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什么是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一直只知道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前两天听别人说还有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它属于几型糖尿病?

湖南 李先生

1型糖尿病(T1DM)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不足引起的一种糖尿病,多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也有成年人发病的情况。发病时“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或是直接以酮症酸中毒的较重疾病状态发病。目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自身免疫、遗传、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均可能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诱发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T2DM)是由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是人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从而出现血糖水平持续升高,高血糖的体内环境导致大血管、微血管、神经等发生病变,进而危害心脏、肾脏等器官。因本病多发于成年,又称成人发病型糖尿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是一种以自身免疫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缓慢减退为特征的糖尿病,兼具T1DM和T2DM的一些临床特征。因为成年起病,早期症状又与T2DM类似,因此常被误诊。《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以下简称共识)认为,LADA临床表现虽与T2DM重叠,但病理机制与T1DM相似,均为胰岛自身免疫,因此共识根据病因分类,将LADA归类为自身免疫T1DM的缓慢进展亚型。共识推荐,具备以下述3项可以诊断LADA:发病年龄≥18岁;胰岛自身抗体阳性,或胰岛自身免疫性T细胞阳性;诊断糖尿病后半年内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在于,达到理想的糖代谢控制水平;调控胰岛自身免疫反应,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及伴发症。因为磺脲类药物可刺激、激活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加速β细胞衰竭,所以LADA患者应避免使用磺脲类药物。而胰岛素可促进胰岛休息和诱导免疫耐受从而保护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建议对控制不佳的LADA患者,尽早启用胰岛素治疗。此外,双胍类药物、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噻唑烷二酮类(TZD)、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等,都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说着话突然睡着了是怎么回事

我老公今年32岁,这段时间总是在聊天过程中突然就睡着了。一开始以为是他太累了,便由着他休息。但前天他在路上走着突然就晕倒了,还是邻居碰上给送回来的。请问,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应该去哪个科室就医?

四川 罗女士

根据您的描述,考虑发作性睡病的可能。

这是一种慢性睡眠障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发于15~30岁人群,多数是持续终生,部分患者可能随年龄增长有所减轻。发作性睡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是多种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某些疾病,如肿瘤、影响下丘脑的血管性疾病、帕金森病、头部创伤等也可引起发作性睡病。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日间发作性过度睡眠、猝倒发作和夜间睡眠障碍。日间过度睡眠表现为白天无法控制的睡眠,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场合,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不便。比如开车的时候突然睡着,从事危险的体育活动,如登山、游泳会发生跌倒、骨折或者溺水,都会严重危害安全甚至危及生命。猝倒发作往往没有先兆,突然发生,也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甚至生命危险。此外,发作性睡病还可伴有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等其他症状,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因此,若情绪激动时出现猝倒现象、长期夜间睡眠质量不佳、即使夜间睡眠充足白天也总是打盹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首诊最好选睡眠医学科,但考虑到现阶段我国睡眠医学科还没有普遍开展,也可以到开展了睡眠及相关疾病诊疗的内科或精神医学科就诊。常通过多导睡眠监测、睡眠试验、脑脊液标志物水平检查等来排查确诊。

目前发作性睡病还无法治愈,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和行为心理干预只能帮助缓解症状,患者平时还要注意日常管理。应保持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戒烟酒。严重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应避免从事驾驶、高空或水下作业的工作。嗜睡和猝倒严重影响生活,也容易被周围的人误解,患者可能出现抑郁、自卑、退缩、畏惧社交等心理障碍,家属应表示理解、支持,帮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正视自己以及配合治疗。

鼻疖严重吗

家里小孩老爱挖鼻,前阵子鼻子痛去医院检查说是长了“鼻疖”,这严重吗?

湖南 胡先生

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上都可能长疖子,鼻疖就是长在鼻部的疖子,它是鼻前庭、鼻尖或鼻翼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初期常常表现为鼻尖或一侧前鼻孔局部的红、肿、热、痛等化脓性炎性表现,随疾病的发展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及全身不适。

由于鼻疖位于鼻部危险三角区内,面部的静脉没有静脉瓣膜,三角区的静脉血可通过内眦静脉,眼静脉汇入颅内海绵窦。若挤压疖肿,使细菌、脓栓循血流逆向流动直入海绵窦,可引发严重的颅内并发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病死率较高。因此,鼻疖一旦形成,严禁挤压。

患鼻疖后要注意保持鼻部清洁。对于局部的结痂,可用消毒棉签蘸3%双氧水清洗脓疖表面,然后涂上消炎软膏。鼻疖脓肿形成时,会看到一个小黄白色的“脓点”,此时切忌不要直接用手挤压,应在碘伏棉签消毒后用无菌针头挑破脓点,将脓栓挤出,涂抹上抗生素软膏。有全身症状者可给与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时往往需要住院治疗。

鼻疖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挖鼻、拔鼻毛、剧烈擤鼻或强烈摩擦鼻尖部等不良习惯可引起局部皮肤损伤,使细菌乘虚而入引起化脓性感染;鼻腔或鼻窦的化脓性炎症时,脓液反复刺激鼻前庭皮肤,使皮肤损伤导致感染。劳累、上火、烟酒刺激等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易导致鼻前庭细菌感染,发生鼻疖肿。所以,预防鼻疖就要养成少挖鼻、不拔鼻毛、不用力擤鼻的良好习惯,局部切忌随意挤压、触摸。戒烟戒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饮热水、饮食清淡、避免熬夜,注意休息。

白内障什么时候手术最好

老伴今年63岁,患有白内障,之前听人说要等“长熟了”再手术比较好。但儿子这次回家非说现在就可以做手术。请问,白内障什么时候手术最好?

四川 陆先生

白内障是晶状体浑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随着疾病发展,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最终可导致失明。通俗讲,人的眼睛犹如一部照相机,晶状体就是照相机的镜头,眼底视网膜相当于胶卷。白内障就如“相机镜头”变混浊了,光线难以照射至“胶卷”,也就难以获得良好的图像。

引起白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等有比较明显的病因,白内障形成过程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情况相当复杂。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揭示,可能与年龄老化、紫外线长期过度照射、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等有关。在我国经调查证实,高原地区以及阳光辐射较多的地区,白内障的发病率相对增高,我国西藏地区发病率最高。这是因为晶状体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影响晶状体的氧化还原过程,使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混浊形成白内障。另外,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半乳糖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都可引起白内障。

目前,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式。但民间曾将流传着一种说法:白内障要等完全成熟、看不见了才能手术。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如今随着显微手术的普及和手术技术的提高,视力减退已不是白内障手术的唯一指征。一般来讲,只要白内障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就可以考虑手术。有些患者虽然视力较好,但其伴有明显的畏光或眩光等不适,或对比敏感度明显下降,应尽早手术,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如果等到成熟期或过熟期手术,不但可能因晶状体过熟引起继发性青光眼或葡萄膜炎,而且手术难度加大,并发症相对较多。因此,建议目前可先到医院检查,对病情有一个了解,根据医生建议决定何时手术。

加湿器应该怎么用

秋冬太干了,我就想买个加湿器改善一下,还没跟家里人商量呢,就从邻居那听来有人因为使用加湿器得了肺炎的消息。为什么使用加湿器会得肺炎?怎么正确使用加湿器呢?

辽宁 孟女士

秋冬季节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在40%~60%之间是最好的,在这个湿度范围内细菌病毒是不容易传播和繁殖的,人体感觉也会良好。当室内空气湿度低于20%时,室内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多,我们就会感到喉咙发干,咽部出现不适感。此时人体呼吸道表层的黏膜会因为过于干燥而降低弹性,这就使得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非常容易附着在呼吸道黏膜上,从而生病。

而如果空气过于潮湿,也会使人体呼吸系统和气道黏膜产生不适,免疫力下降,尤其对老年人不利,诱发呼吸道疾病;同时也会给细菌和病毒提供一个“舒服”的生存环境,使它们可以快速繁殖,危害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们。如果长时间开启加湿器并且不注意定期清洁的话,就很容易引起空气的二次污染,使家里的老人和儿童很容易感染上这种由于环境湿度过高而引起的“加湿器肺炎”。

加湿器肺炎又称为加湿器肺,虽然是因为使用加湿器引发的,但其罪魁祸首并不是加湿器本身,而是因对加湿器疏于清洁或使用的水不干净,其中污染的微生物吸入呼吸道以后引起的过敏性肺炎。这种过敏性肺炎跟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是有区别的,如果家中有使用加湿器,同时有人出现发烧、咳嗽、胸闷气短的情况,要想到加湿器肺炎的可能,及时来医院就诊。一般来说,不使用加湿器,脱离环境以后,大多数加湿器肺炎可以自行好转,对于一些比较重的肺炎,临床也有药物可以治疗,具体由专业的医生根据情况决定。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加湿器,主要分为冷蒸发式和超声雾化式加湿器。冷蒸发式加湿器,水分是以气态形式扩散到空中,因此水中的杂质和细菌不会被释放出来,但如果不及时清洗水槽,沉积的杂质容易结垢,细菌微生物等也可能滋生发臭。而超声雾化式加湿器,若水中含有杂质或细菌,可能跟随水雾进入空中,因此对水质要求较高。由于加湿效率高、产品结构简单等原因,目前家用的多是超声雾化式加湿器。

不管何种加湿器,我们在购买时,一定要通过官方的途径购买正规厂家的产品,并检查有没有质检证明。在使用加湿器时则要注意勤换水,定期清洗加湿器。虽然清洁频率未有明确规定,但基本上是3~5天一次,最多不能超过一个星期,且如果加湿器长时间不适用,应及时倒掉里面的积水。

有人在使用加湿器时喜欢加点“料”,精油、柠檬汁、酒精等直接往加湿器倒,这是非常不可取的。2011年韩国就曾发生过“加湿器致死”事件,造成67万韩国人患上呼吸道、肺部以及皮肤疾病,甚至有人因此死亡。调查发现,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加湿器中加入了杀菌剂。因此,使用加湿器最好使用纯净水,过滤后的水或是烧开后放凉的凉白开也可以。

老人听力损失怎么办

我爸67岁了,今年开始觉得他听力下降,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或干预吗?

湖南 裘先生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的听力系统往往会发生缓慢的变化,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问题。老年人听力问题多以预防为主,因此及早发现很重要。一般来说,尽早接受前期筛查,就可以对诱发老年性耳聋的危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清除,对药物或不良生活习惯加以控制,听力受损的发病程度也会相应减轻。经常吸烟、酗酒、脾气易怒、慢性病的老年人群可能伴有老年性耳聋的加重,建议这类人群尽早进行听力筛查和全面的体检,以此来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

如果确认老人有明显的听力损失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有效措施来治疗和干预。轻度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可以佩戴助听器来保证听力。在医生对听力受损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后,便可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助听器。由于老年人动作迟缓、视力下降,比较建议选择体积稍大且操作便捷的助听器来方便老年人使用。

中重度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可以选择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是辅助性的电子听力产品,它由电极、语言处理器、语言接收器3部分组成,医生通过手术将电极直接植入在患者的耳蜗中,刺激耳蜗内的毛细胞产生听觉。人工耳蜗的声音质量和灵敏度远超过其他治疗手段,治疗效果相对更加理想。

如果家中的老人出现听力损失问题,家属在与其交流时需要注意,对这类老人,首先要给予充分的安抚和理解,要努力在家中营造一种互相关爱的良好的家庭氛围。一旦发现老人可能存在听力障碍,要及时陪同他们前往医院检查,做到早诊早治。

猜你喜欢
加湿器胰岛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加湿器帮你做个水润美人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加湿器“喝”生水喷水雾无毒
超声检查在外伤性白内障及老年性白内障对比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