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方壶》的艺术形态的传承与创新

2021-12-11 15:00范建强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器型紫砂壶紫砂

范建强

现在流传下来的紫砂器型都是凝聚了一代一代紫砂艺人的探索和总结出来的造型法则的,都是符合我们民族审美的艺术存在的。他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她的造型上都是现如今我们无法去超越的。在众多流传下来的经典器型中,“汉方壶”便是一件包含了历史文化意义和慕古造型的器型了。他的造型与西周青铜鼎的造型有极大的联系,让我们能从他的造型中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和久远的文化感,这样的借鉴也为我们开辟了更为深远的、更为广泛的写意情态。

作为一件经典的传统器型,汉方壶所肩负的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使命,在其所处的时代里,他又必须以自己不断地变化才能彰显其艺术的生命力和延续性。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让他的形态来表现。根据现在美学理论的概念可以知道,首先形态美才是艺术美的前提,形态美以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与审美对象所具有的造型工艺等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也关系到欣赏者对作品的态度。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是指教师将课本中的一些文章,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讲授给学生听,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文章。

紫砂壶所要表达的形态美都是有着一定的规律的,形态美并非自然,而是经过美的事物的不断演变而来的。其中也有一些社会内容,他在我们不断地重复仿制过程中经过不断地重复和演变让人们逐渐转化成一种观念,而美的外在的表现其实也是经过长期的演变,具体的社会化的问题让大家逐渐形成一种规范的形式最终成为独立审美的对象。

究竟是宗教神话影响了人的观念,还是人们的心理需求反映在宗教神话里,难说清。但人是万物之灵,有资格按照自己的需要利用、操纵甚至毁灭其他生物。在很长一个时期,这是被广泛接受的自然观念。

一、在文化元素运用上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与风格是紫砂艺术必须去遵循的重要的条件之一,所以说不管如何地变化、如何地设计首先是要体现民族的审美。民族审美不需要具体地描写如何逼真的刻画,而是讲求的是神韵,就如同山水画讲求意境一样。这把壶整体的造型简约,并没有加入复杂的艺术元素,运用这简单的线面透露出其浑厚的鼓励,其形体由下至上稳重大气,在简单的造型上赋予变化,层层铺垫,没有用过多的具象元素加入进去。

二、造型设计上 传承和创新。

紫砂壶造型上的变化是其艺术形态的重要的表现,主要还是要看对艺术品形式法则的心理反应和对其形体所蕴含的意蕴的理解。盖壶让人感到一种端庄磅礴的气韵,也表现出其整体平和的修养,壶身表面、壶肩部再到壶盖处中心作为整把壶的中心稳定而均衡,壶身的线面结合精制细润,完美的轴对称形式。

三、在民族美学表现上的传承与创新。

前面讲到“汉方壶”骑在外形塑造上,实际是充分参考了商周时期的青铜鼎的文化元素的。青铜鼎在古代是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含义的,他作为当时的礼器,其表面细密的线纹和精美的风格无不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的传承,它所涵盖的艺术价值极其珍贵。现在我们就从这把壶的造型上来讲起,整把壶分为四个面,直而高,这样柔韧和刚强的面线足以刻画青铜器的轮廓。而用宽厚的块面来呼应青铜器表面的威严。这把壶形态饱满,很恰当地展示了青铜文化与紫砂文化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幽忧昭示的古朴之美。这把壶也并不是一味地生搬硬套青铜器的造型,也是经过观察对整体进行删减、转换,分别在壶的肩部、肚子和底部都有过渡,略微地向外扩张,这样不仅线条挺拔并且是让整体显得更加的庄重,颈肩处做了一个转角的缓冲,这种设计清晰果断,将这个星体中所蕴含的两种不同文化完美地进行了统一和融合。

2.4 结核病患者出院准备度与疾病不确定感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HDS总分及各维度与MUIS-A总分及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见表3。

时代在变化,民族的审美也在随着变化,对于民族的美学也是要体现出辐射社会发展和时代感的。因此这把壶也汲取了西方美学由模拟生活入手的流行创作思想,加入了现代人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作品气韵伸缩自如。

综上所述,在创作紫砂壶的时候我们要在思想上、设计上还有制作工艺上精益求精,还有就是要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彻底地分析和反思,将具有传统意义的美学元素融入到紫砂壶的设计中去,以独特的视角创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充满艺术活力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在紫砂艺术的道路上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器型紫砂壶紫砂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无相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刘少白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
小羊首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