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针灸拔罐联合中频脉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疗效研究

2021-12-14 06:34李建国范小春
陕西中医 2021年12期
关键词:委中电热椎间盘

李建国,范小春,王 帅,韦 林

(南充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四川 南充 637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是和椎间盘退变、发育异常、损伤等因素相关的综合征,患病年龄多在20~50岁,患病率高达90%[1]。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通路上的疼痛症状群,严重者可出现患肢肌萎缩及跛行[2]。中医学并无坐骨神经痛的明确记载,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痹症”“腰腿痛”“腿股风”等范畴[3]。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气血瘀滞、痰瘀内阻或筋骨肌肉失于濡养等均可导致疼痛[4]。此外,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可致肢体萎废不用[5]。中医常采用针刺、艾灸、推拿等多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研究旨在观察电热针灸拔罐联合中频脉冲治疗LDH伴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58例LDH伴坐骨神经痛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入选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后,通过抽签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9例。联合组:男47例,女32例;平均年龄(47.25±5.73)岁;平均病程(10.87±2.49)个月;L3~4椎间盘突出6例,L4~5椎间盘突出40例,L5~S1椎间盘突出33例。对照组:男45例,女34例;平均年龄(47.78±6.12)岁;平均病程(10.65±3.16)个月;L3~4椎间盘突出5例,L4~5椎间盘突出39例,L5~S1椎间盘突出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诊疗指南》制定[6],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和下肢坐骨神经循行区域有放射痛,重者翻身困难卧床不起;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或屈颈试验阳性;腰椎CT或MRI检查提示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针灸治疗学》[7]中足少阳经证、足太阳经证疼痛循经辨证标准。主症: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和后侧及足外侧出现放射痛。足少阳经证:小腿外侧以疼痛或麻木为主,次症为足背外侧麻木、拇趾背伸肌力减弱。足太阳经证:小腿后侧以疼痛麻木为主,次症为足底麻木、拇趾跖屈肌力减弱。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半年内接受过腰椎间盘手术治疗或近4周内接受过针灸、拔罐或中频电疗者;其他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如干性坐骨神经痛;合并腰椎结核、马尾肿瘤、腰骶神经根炎、椎体转移癌、腰椎管狭窄症等;伴有严重风湿性疾病患者;伴有肝、肾、心脑血管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妊娠和哺乳期女性;有晕针史或患精神病者;治疗部位皮肤有破损、溃疡、感染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予中频脉冲治疗,参考《针灸治疗学》[7]的循经选穴法,主穴取命门、大肠俞,配穴取关元、昆仑、委中、承山,必要时再配腰眼等穴。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将中频脉冲整体治疗仪(型号LHZT-10400) 接通电源并开机,对输出通道进行局部消毒后,将电极置于相应病灶和穴位上,用沙袋和弹力绷带固定。参数设置:4A2C,调制频率为1~10 Hz,中速,矩形波,力度为强度。治疗量:首次将仪器调至6~8档,然后微调至患者最大耐受量为宜。每组治疗15 min,2组/次,1次/d,5次/周,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2.2 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热针灸拔罐治疗,穴位选择参考《经络腧穴学》[8],选取病变椎间盘上、下各1椎间两侧的夹脊穴、阿是穴,患侧环中穴、秩边、环跳、殷门、承扶、阳陵泉、委中、风市、承山,双侧肾俞、大肠俞。操作方法:对所选穴位局部消毒后使用华佗牌无菌针,直刺进针,得气后,将温热电针综合治疗仪(型号HB-WZ6)的8个输出电针夹分别与双侧肾俞穴、秩边穴、环跳穴、殷门穴、承扶穴、阳陵泉穴和委中穴的针灸针连接,调节对应电位器、输出脉冲和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患者症状以疼痛为主者选连续波,以麻木为主者选疏密波,按温针加热键加热针灸针。留针30 min后起针,然后在患者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殷门、承扶、阳陵泉、委中、风市、承山穴处拔罐,留罐10 min。1次/d,5次/周,10次为1个疗程,共计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症状综合积分:治疗前后采用腰腿痛评价量表[9]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生活工作能力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或能力越弱。疼痛程度:治疗前后采用简易麦吉尔疼痛问卷[10]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问卷主要由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现时疼痛指数(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和疼痛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三个部分组成,分数越高代表痛感越强。运动功能: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腰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11]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取上清,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β-内啡肽(β-endorpin,β-EP)水平。

1.4 疗效标准 《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12]制定。治愈: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可恢复正常工作,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达85°左右);显效: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大部分消失,可基本恢复工作,直腿抬高试验可接近70°;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部分消失,可担任较轻工作,腰部活动轻度受限,直腿抬高试验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不能胜任任何工作。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41%高于对照组的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综合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综合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PPI、PRI及McGil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关节前屈度、后伸度和Fugl-Meyer得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腰椎关节前屈度、后伸度和Fugl-Meyer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β-EP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3 讨 论

坐骨神经痛是LDH的典型症状,该病缠绵难愈、复发率高,且发病率整体呈升高趋势[13]。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大类,腰为肾之府,内因多与肾亏体虚有关,年老体衰、久病体虚、过度劳损、房事不节、情志过极等因素皆可致肾气不足,导致腰府筋骨、筋脉失于濡养,诱发腰腿疼痛等症状;外因一方面与风寒湿邪侵袭有关,如久居湿地,或冒雨着凉,或劳作汗出当风而衣裹冷湿等,使邪气乘虚而入、痹阻于腰,腰腿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痹痛;一方面责之外伤,腰椎乃机体最大的负重节段,当腰部劳作太过,或长期体位不正,或跌扑闪挫,使皮肉筋脉受损、血溢脉外,日久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疼痛[4]。

本研究应用电热针灸拔罐联合中频脉冲治疗LDH伴坐骨神经痛,疗效较好,患者综合症状、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分析原因,中频脉冲电治疗通过电流刺激引起局部神经肌肉的收缩,进而改善突出的髓核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达到止痛效果;同时可改变坐骨神经通路上相关穴位的局部电位差,沿经络传导电刺激,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目的;此外,电刺激还可增大淋巴管径、扩张局部血管,进而加速局部淋巴液回流并改善血液循环,起到消除神经纤维和组织间的水肿、炎症及松解黏连的作用。董巍[14]和王清莲[15]研究证实中频脉冲电治疗对LDH有积极作用,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本研究选取夹脊穴、阿是穴、患侧环中穴、秩边、环跳、殷门、承扶、阳陵泉、委中、风市、承山,双侧肾俞、大肠俞在中频脉冲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电热针灸拔罐。针刺双侧肾俞穴可壮腰益肾;夹脊穴、环中穴、大肠俞和阿是穴等可直达病灶,刺之可疏通局部经络之气,经通则痛定;秩边、环跳、殷门、承扶等穴均处于坐骨神经通路区域,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刺之可疏通经络、活血止痛;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刺之可行血祛瘀、疏肝理气、通络止痛;“腰背委中求”,委中穴是治疗腰背疼痛之要穴,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之功;风市穴为治疗风邪之要穴,刺之可运化水湿、活血痛络止痛;承山穴为治小腿痉挛、腿部转筋的常用效穴,可运化水湿、固化脾土,主治腰背痛、腰腿痛、小腿肚抽筋等症。温热电针可使温热感透达腧穴深部,增强温经通络、益肾壮腰之效。电热针灸后予拔罐,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可促进病灶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提高患者运动功能。电热针灸与拔罐相辅相成,诸穴远近相配,风邪得祛,舒筋通络,气血通畅,疼痛自消。

有研究显示,部分患者椎间盘未发生相关病变,确有明显坐骨神经痛相关症状,手术时发现患者受累的神经根存在明显炎症和水肿,说明坐骨神经痛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16-18]。本研究两组患者IL-6、TNF-α、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表明电热针灸拔罐联合中频脉冲可显著抑制LDH伴坐骨神经痛患者血清炎症反应。分析原因,中频脉冲电刺激可能促进组织分泌β-EP,从而缓解炎症反应,达到止痛效果;电热针灸拔罐可疏通经络、活血止痛,风市和承山穴等有运化水湿之效,针刺之可消除局部病灶水肿、炎症反应,缓解组织粘连[19-20]。

综上所述,电热针灸拔罐联合中频脉冲治疗LDH伴坐骨神经痛可有效改善患者综合症状、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临床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委中电热椎间盘
彭氏分筋推拿手法中所取“委中下”的定位依据及优势
南京师范大学研发可电热消毒的石墨烯口罩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全国工业电热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1)归口国家标准清单
家电常用电热材料和电热元器件分析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电针“委中”对多裂肌损伤模型大鼠钙调蛋白 信号通路的影响
半躺姿势最伤腰
针刺伏兔配委中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初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