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杏虽小 “转动”全球
——河北省平泉市山杏产业发展调查

2021-12-14 03:13国林轩张海峰
国土绿化 2021年10期
关键词:平泉山杏杏仁

◎ 国林轩 张海峰

金秋九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考察调研组,来到中华民族红山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河北省平泉市,对这里发展以山杏及其加工为主的林业产业进行考察调研。

调研组所到之处,几乎都是一望无际的山杏林。据随行的平泉市林草局的同志介绍,平泉市是一个典型的“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地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全力推进山杏产业基地建设和产业链条延伸。截至2020年底,全市山杏基地已发展到67万亩,基地面积占全市森林资源总量近四分之一的比重,年产杏仁1.5万吨,打造了从山杏、杏壳、杏仁及其附属产品的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条,产值达到9.98亿元。平泉市先后获得 “中国山杏之乡”“中国活性炭之乡”“中国山杏产业示范区”“国家平泉山杏产业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平泉杏仁”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同时,以杏核皮为原料的果壳活性炭,产销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 %以上 ,以承德亚欧果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杏仁加工企业,已发展为国内最大的集专业化、产业化于一体的杏仁交易集散中心,杏核年交易量达到4500吨,产品除远销国内20个省市和地区外,还出口到英国、荷兰、韩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杏核交易量的90%,创造了小小山杏转动全球的骄人业绩。

政府推动,促进产业高速发展

早在2000年,平泉市委、市政府就在《平泉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将山杏产业列入全市重点发展的12个优势农产品之一,此后又专门出台了《平泉市做大做强山杏产业实施意见》,制定了建设山杏产业“一基地、五中心、八体系”的发展目标。在实践中,依托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本着“规模发展,改建并举,速成基地”的建设思路,平泉市不断扩大优质山杏林基地规模,将山杏加工划分为以北五十家子镇为主体的“杏核集散区”,以平泉镇猴山沟村和卧龙镇八家社区为主的“活性炭加工区”和以七沟镇为主的“杏仁饮品加工区”等三个重点片区;同时在政策上明晰山杏林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在扶持措施上为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群众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措施,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发展山杏产业的积极性。全市山杏基地面积由2000年前的50.5万亩,上升到2020年的67万亩,增长32.67%。年杏仁产量由2000年前的不足2500吨,增加到2020年的1.5万吨。全市从事山杏种植经营的农户达到3.1万户,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农户年均增收2594元。

科技驱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山杏循环经济产业综合开发过程中,平泉市注重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河北林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先后建立了华净院士工作站、中国农大院士工作站、山杏博士工作站、国家生物质多联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家科研机构。着力开展晚花山杏品种选育,山杏高产改良技术研究,成功选育10多个山杏新品种,研发了活性炭深度净水、炭基肥、环保生物胶、活性炭加负氧离子等高附加值产品。仅活性炭行业就拥有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市林草局从最大限度提高山杏产量、优化山杏产品质量的实际出发,连续多年开展了《山杏丰产栽培技术》《山杏晚花品种选育》等5个省市课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山杏育苗、林地管理、低产林改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2020年起,平泉市着力推进了对山杏低产林以高枝多点换头切腹嫁接为主要技术措施的改优示范项目,有力促进了产业科技创新,为山杏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山杏饮品生产线 刘环宇摄

喜获丰收 刘环宇摄

企业拉动,不断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多年来,平泉市始终将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发展作为壮大山杏产业发展规模、带动农民致富的关键措施,在土地使用、金融税收、项目资金、科学技术等方面着力扶持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以杏仁为加工原料的杏仁饮品和以杏核皮为主要加工原料的活性炭龙头企业4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先后形成山杏产品综合开发的四条产业链。

杏花春潮

一是杏仁,杏仁加工、杏仁饮品、杏仁油、杏仁护肤品产业链。亚欧、乐野、太平洋、露美达、杏林春晓等10多家企业,积极对接前沿市场,开发出杏仁露、杏仁霜、杏仁粉等功能饮料和杏仁油、杏仁化妆品、杏仁保健品等高端产品,年加工杏仁1.4万吨,2020年实现产值5.67亿元。被评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承德亚欧果仁有限公司的原料采供供销和中、末端产品生产已占到全球一半以上,杏仁苷精粉、杏仁苷精油膏等一系列高端产品每吨售价超过200万元。

二是杏壳,活性炭—炭电热肥联产产业链。平泉市充分开发山杏资源的发展潜能,利用杏壳生产出果壳活性炭。在活性炭生产过程中,利用杏壳燃烧产生的蒸汽、热量和木醋液进行气化发电和生产生物质肥料,并且做到了所有生产环节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华净、绿世界、鑫永盛等30多家活性炭企业,先后开发出活性炭产品3大系列30多个品种,年产活性炭4.2万吨,产值达到5.6亿元。国内最大的果壳活性炭生产加工单体企业——承德华净活性炭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成国内首个年消耗生物质原料6万吨,发电4200万度,生产活性炭1.2万吨、热水40万吨、提取液1.44万吨,可节约标煤1.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万吨,年产值近3亿元的热电炭肥联产生产线。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原国家林业局将其列入“十三五”林果重点推广项目。

平泉的山杏世界 董海良 摄

三是活性炭,炭工艺产品、空气和水净化器(剂)产业链。为提升活性炭产品附加值, 华净、绿世界等企业通过融入文化创意理念,综合运用传统彩绘、布贴、雕刻、剪纸等多种民间工艺,将普通的炭颗粒转化成具有较强实用、观赏、保健和收藏价值的新技术产品,使炭颗粒单位价值提升100多倍。全市共开发出炭板装饰画、家居净化装饰品、炭雕艺术品、车载饰品等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注册“华净”“绿世界”“水立方”等品牌10余个,初步形成了集科学实验、新产品研发、产品展示、学习培训、健康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活性炭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同时,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平泉市积极开发活性炭下游产品应用,引进兰泉净水设备、达纯净化设备、负氧离子产业园等一批下游企业,不仅提高了产业附加值,而且带动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四是山杏基地,山杏系列产品旅游观光产业链。依托丰富的山杏资源和独特的山杏加工文化,全力开发以山杏为主题的观光旅游。在七沟镇凤凰岭建设了杏花观光旅游区;依托星罗棋布的山杏加工企业,分别在承德华净活性炭公司、承德乐野杏仁露公司、承德亚欧果仁有限公司建设了活性炭生产观光区、杏仁饮品生产观光区、杏核加工观光区。旅游观光的开展有效地拉动了餐饮、货运、住宿、贸易、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平泉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民企联动,助力乡村脱贫攻坚

经过多年的努力,平泉市的山杏产业基本形成了市场带企业,企业牵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据统计,在全市40多家山杏加工企业中就业的农民有3800多人。仅活性炭加工企业就吸纳农民工1600多人,劳务支出7088万元,就业农民工年人均收入达到4.4万元。为实现产业带动群众致富,有关部门与龙头企业签订定点帮扶协议,每年帮助1000多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企业年支付劳务费达到15218万元,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4.9万元。此外,全市171户贫困户以“政银企户保”方式入股多家山杏龙头企业,享受入股分红政策,每户年分红6000元。民企联动,为实现平泉市全面脱贫作出了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平泉山杏杏仁
山杏苗繁殖技术
平泉市人大常委会多措并举做实联动监督“后半篇文章”
山杏种子的冬藏处理
A Skopos Theory-based Study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s
平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杏仁糖小兔
彰武县山杏良种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平泉:以五大理念为引领加速县域经济绿色崛起
平泉发改局:打好立县富民“三张牌”
餐桌观察员之五仁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