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连片贫困地区三产融合模式选择建议
——以定西市和陇南市为例

2021-12-15 08:42叶立润
山西农经 2021年24期
关键词:定西市陇南马铃薯

□叶立润,张 珂

(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2014 年底,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首先提出了农村要进行三产融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再次强调了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非常迅速,融合效果较好的是“农业+乡村旅游”模式,将第一、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三产融合,有利于促进一二三产业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创造更多营收利润,提供更多工作岗位,提高贫困地区的就业率[1]。

2020 年,我国的扶贫攻坚战取得圆满胜利,甘肃省58 个连片贫困县全部脱帽,意味着甘肃省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这与三产融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陇南市和定西市通过三产融合推动经济发展,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有非常亮眼的表现,出现了许多新兴融合方式和带头企业,帮助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1 甘肃省连片贫困区情况介绍

我国的扶贫工作已经开展了许多年,国家将农村扶贫工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解决贫困问题、何时解决贫困问题,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道路上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连片贫困问题比较明显,很多地方甚至一个市的县全部都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2020 年,我国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乡村振兴程度是其中的衡量标准之一[2]。

2010 年7 月,首次提出了“连片特困地区”这一概念,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对此进行了解释和定义。2011 年5 月,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甘肃省有58 个贫困县(市、区),其中有3 个连片贫困地区,还有17 个插花型县区,贫困地区在甘肃省的覆盖范围极大。甘肃省经济发展落后,主要原因是地势偏远、信息交流不及时、没有工业支撑,导致贫困地区居多,并且没有自救能力。

2 三产融合模式

2.1 定西市

2.1.1 马铃薯产业三产融合“蓝天模式”

马铃薯产业为定西市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定西市马铃薯逐渐走出国门,真正开启国际化道路。“定西马铃薯大会”被列入2021 年农业农村部展会计划,充分肯定了定西马铃薯产业的成功与影响力,这与三产融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定西市的马铃薯三产融合模式日趋完善,产业链越发牢固。2020 年,定西市马铃薯的总产值创造新高,达到202 亿元,为贫困县的农民带来了希望。

在定西市马铃薯产业进行三产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优秀企业,带动了发展和融合。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带动贫困户脱贫和实现企业发展双赢的“蓝天模式”。“蓝天模式”包括多方面内容,最重要的是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电商平台等结合起来,连接了一二三产业。“蓝天模式”给定西市人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定西市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促进了定西市经济发展。在“蓝天模式”下,该公司带动了10 万多农户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达0.8 万hm2,其中贫困户高达26 318 户,每户每年额外增加收入8 300 元。在“蓝天模式”推进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延伸产业链。

首先,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许多食品加工公司签订了订单,确定了稳定的供应关系,从源头上解决了马铃薯的销售问题。

其次,在原材料供给方面,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充分调动当地贫困户的积极性,优先收购贫困户的马铃薯。同时,让当地农户参与到产业链中去,使公司与农户达到双赢的局面,提高了农民收入[3]。将马铃薯的采购、加工、物流、销售和售后等进行集中化管理,提高了产业链过程中每个环节的速度和质量。

再次,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推行订单农业模式。农村种植业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订单推动,销售渠道短而少[4]。农户没有订单,只能将农产品转给中间商,导致农户所得利益非常少,长此以往,会降低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阻碍脱贫攻坚的进行。订单农业完全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问题,很大程度地刺激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发展,使广大农户也参与到马铃薯三产融合中去,对贫困地区种植户有非常重要的增收作用。

2.1.2 农业科技发展模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三产融合过程中,农业科技是基础保障[5]。现代农业科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是农业发展与进步的源泉。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注重创新研究农业技术,并且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使农作物高产,提高了农户收益。该公司主要向贫困户推广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已经带动了6 万多农户种植,实现了马铃薯增收。该公司充分进行产业融合,从农业基础延伸到加工销售,极大地完善和提高了产业链,促进了发展。

甘肃荣盛农牧科技公司通过试验生产无菌蛋,价格比普通鸡蛋高约0.5 元/个,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目前,该公司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将使贫困农户参与到生产中去,极大地帮助贫困户提高收入。目前,该公司积极推动三产融合,推行农牧生产、各种饲料加工和销售,并且积极推动第一、第三产业融合,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甘肃民祥牧草公司对饲草进行创新研究,推行“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农户”模式,对牧草的各个方面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牧草的营养价值。该发展模式对农户和合作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户可以积极了解牧草种植的各个方面,提高牧草的成活率,帮助农户建立现代种植观念和技术。

2.1.3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是三产融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式,使一二三产业进行链接,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6]。定西市安定区近几年一直加强文化旅游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许多服务产业带,将第三产业深入融合到第一产业中。“金源水保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农夫薯园草莓采摘园”等进一步发展完善。安定区一直以挖掘农业的潜在价值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收益和农民增收为主要目的,大幅度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旅游模式。在发展旅游模式的过程中,定西市充分发挥第一、第三产业结合的优势,打造休闲农业,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与服务业的附加价值。

2.2 陇南市

2.2.1 “互联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

“互联网+电商”模式对于加强三产融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快速发展,加速了网络平台的发展,电商对于农产品销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很多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而堆积在手中,导致造成损失,或者以低价出售,这样会打击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陇南市因为交通不便、地理位置不利、信息闭塞等原因,农产品销售渠道过短过窄,没有稳定的订单,导致农产品收益过低,农户对于农业发展缺少信心。2013 年,陇南市开始引进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将一二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对原材料生产、加工、销售和物流等全套产业链进行管理,有效延长了产业链。通过建立“互联网+电商”,形成了陇南市特色农产品体系,使陇南市的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互联网+电商”不仅可以带动农业发展,还可以大力宣传陇南市的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产品,提高陇南市的知名度以及宣传力度。截至2020 年底,陇南市已经开设网店1.4 万家,销售额累计高达200 多亿元,帮助15 万群众走出贫困。

2.2.2 食用菌“种植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

陇南市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陇南市的食用菌主要在徽县榆树乡苟店村种植,当地建立了合作社,让农户充分参与其中,带动农户发展,提高农户收入。陇南市食用菌主要通过合作社进行管理,合作社合理规划土地,运用现代生产技术培育食用菌。

合作社引进全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了食用菌的成活率和品质,并且与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确保食用菌的销售通道流畅,打造订单农业。当地农户可以参与到合作社中,也可以将自己种植的食用菌销售给合作社,保证了销路,提高了农户的收入[7]。

当地发展食用菌产业,可以帮助农户增加收益。因为合作社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工作人员从事培育、采摘等工作,给当地农户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拓宽了农户的增收途径。

3 模式选择建议

3.1 大力发展“互联网+”模式

陇南市的主要发展模式是“互联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互联网现在已成为一个主流趋势,同时电商是一个蒸蒸日上的营销渠道,所以在发展三产融合时要积极融入互联网。在发展“互联网+”模式时,一定要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大的方面,所以需要政府扶持,应加强互联网发展的安全性,避免恶意竞争[8]。

其次,一定要注重一二三产业在互联网上的融合,提供相应的服务。还要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加大三产融合力度[9]。需要延长互联网产业链,加大三产融合的力度,比如推出“互联网+订单农业”“互联网+乡村旅游”等。同时,要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信息交流速度和能力。

3.2 加强三产渗透融合

三产渗透是三产融合中最重要的方面。三产渗透融合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顺向渗透和逆向渗透。

顺向渗透是指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结合第二、第三产业进行销售[10]。在顺向渗透的过程中,主要是延伸和发展产业链,即以农业为基础延伸下游产业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比如,基于本地特色农产品举办特色农产品节,这样可以很好地与服务业、制造业结合起来,将农产品进行精加工或者深加工,通过这种方式将三产结合起来。定西市的马铃薯非常有名且品质较高,可以举办特色节日,将马铃薯加工成各种各样的食品,通过讲解和服务吸引消费者。

逆向渗透主要是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比如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逐渐稳定时,企业要扩大生产,就需要向上游进行渗透延伸,进行土地、劳动力匹配,以确保基本生产条件最优化[11]。比如销售菜籽油,相关企业可以承包土地,招聘管理人员和种植人员等培育油菜花,可以为生产环节提供更加健康、方便、低价的原材料,增加收益。

3.3 加强三产交叉融合

三产交叉融合主要体现在一二三产业的交叉融合上,能够更大程度地带动第一产业发展,并且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等能得到极大程度的推进[12]。陇南市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对该市经济上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农民增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农业多功能性方面,定西市和陇南市的发展情况一般,经济收益在逐渐下降。近年来,市场变化非常快,大众消费不仅局限于吃饱穿暖,而是向更高需求发展,在此背景下,三产交叉融合会迎来很大的转机和发展。将第一、第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可促进农民就业[13],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例如,陇南市有“塞上小江南”的称号,要着重发展休闲旅游,大力发挥农业多样性的优势,加快陇南市三产融合发展[14-16]。

3.4 创新发展模式

创新是现代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只有根据市场环境和需求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在三产融合过程中,需要创新发展模式,提高产业融合的效率。以定西市的马铃薯产业“蓝天模式”和养羊产业“中天模式”为例,定西市发展的三产融合模式都是有“领头羊”公司带领的,这样可以延伸三产融合的产业链,并且快速发展,因为这些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比较高,市场占有率比较高,有全套的发展模式和业务,可以带动小企业发展[17-18]。

猜你喜欢
定西市陇南马铃薯
亢蕾作品精选
亢蕾作品精选
王萃作品精选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原继斌作品精选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陇南青年文学》 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