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可持续化路径研究
——以某村蓝莓产业为例

2021-12-15 08:42□刘
山西农经 2021年24期
关键词:蓝莓基地建设

□刘 卉

(邵阳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全面推进乡村经济振兴。乡村振兴战略表示,产业兴旺是基础,以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地区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的发展与兴旺。湖南省邵阳市某村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村产业,根据当地实际筛选出红柚、蓝莓、脆柿、黄桃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进行开发。

该村通过整合扶贫专项资金,大力构建“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完成扶贫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精品水果、特色水产养殖等“菜篮子”产业,总计开发产业面积近133.33 hm2。区、乡两级政府大力支持乡村发展产业,各项农产品产业成为实现老百姓稳定增收的“引擎”,结合环境整治等行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水平。如今,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要打造最有特色的种植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引导每一位村民吃上有保障的“产业饭”。

近几年来,该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动乡村农业建设,以全面补齐短板为着力点,继续推动乡村建设。某村在区、乡两级政府的支持下,逐步实行蓝莓基地产业振兴计划,使该产业成为乡村经济发展主要来源,但基础设施落后、销售渠道单一、产业发展实施固化等问题影响了基地的发展与人民收入的增长。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蓝莓基地改革刻不容缓。优化基础设施、推进种植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完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将最大程度改善基地面临的发展难题[1]。

1 蓝莓基地概括与产业成果

1.1 蓝莓基地前期建设情况

蓝莓基地所在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地处近郊,传统农业一直以蔬菜种植为主,但是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足333.33 m2,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各村都有大片的荒山资源没有得到利用。该区地处丘陵,荒山海拔不高,周边水库环绕,有资源没效益。2014 年该村被评为省级贫困村,在省、市两级的帮扶下,在产业、政策等方面进行扶植。2016 年该村终于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并不断探索从“输血”到“造血”的发展新模式[2]。

如何将丘陵地形综合利用起来,将“荒山”发展成为“金山”,成为了该村面临的一大难题。早在2009 年,该村将20 000 m2的山地承包给业主创办建设起了玫瑰休闲园,全村9 个小组经济受到玫瑰休闲园的带动,收入有所增长。玫瑰园建设5 年后迎来了全面发展阶段,先后成立了邵阳市雪湘玫瑰合作联社、邵阳市大地生态农业公司,开设了玫瑰行业门户网站,利用网络平台推广食用玫瑰,还入股省玫瑰产业合作联社,可惜好景不长,几年后休闲玫瑰园便销声匿迹。

1.2 蓝莓产业发展成果

邵阳市某村的贫困人口多、面广、程度深,大多数家庭的劳动力水平偏低,生活来源依靠务农、售卖劳动种植产品。文化水平偏低,生活质量不高,劳动积极性大不如前,加之政府的帮助力度有限,这就导致该村周边农户的生活状况仍然略显滞后,这是当地不得不面对的实情。

在全面总结玫瑰园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后,自2018 年起,政府通过政策支持该村合作社与碧霖公司合股经营蓝莓项目,蓝莓基地规划共种植蓝莓13.33 hm2,投资概算有107.5 万元,采取分步开发的策略。蓝莓基地一期规模3.33 hm2,前期投入65 万元,已完成树苗栽种、围栏构架、地膜铺设、灌溉系统建设。2019 年基地扩建约3.67 hm2,并完成日常维护管理,2021 年进入盛产期,预计每年村集体经济创收60 万元,在经济方面冲破传统的“小锅炖汤”模式,除了政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外,还引入社会各项资金参与。合作社与所有村内的村民签订了委托帮扶责任书,将产业资金分红的10%发放给参与的村民,在提高劳动积极性的基础上,也确保了村民的利益不受损失[3]。

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切实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带动了本村及周边休闲旅游观光产业发展,为村集体经济的强大及村民就业率的上升带来踏踏实实的好处,在调动村里劳动力、贫困户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吸引了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乡发展[4]。

2 主要问题

2.1 产品附加值低,回报率不高

目前,蓝莓基地项目是以出售成熟果实为主要盈利来源,人工直接采摘、粗包装后依靠水果分销商来进行销售。销售蓝莓时的利润不是很高,大部分都掌握在零售商身上。这样的一种经营销售模式,在产出蓝莓、售出蓝莓这一阶段的产业链比较短、不够成熟。蓝莓基地产品仅依靠原始的代销商来进行销售,未结合互联网等其他销售渠道,产、供、销严重脱节,从而导致销售利润没有最大化,利润大量外流[5]。

2.2 销售产品单一,衍生化程度低

目前,该村蓝莓基地项目主要盈利模式为直接采摘并出售成熟果实,这使得蓝莓基地销售产品销售单一。仅出售蓝莓这一单一产品,未深度挖掘蓝莓的潜在价值,衍生化程度低。近年来随着对健康饮食的推崇,蓝莓制品也受到广大消费群众的关注,蓝莓罐头、蓝莓果冻、蓝莓酒、蓝莓饼都有新的发展空间。重视蓝莓产品的衍生将为蓝莓基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可提高销售利润[6]。

2.3 产品知名度低,未形成品牌效应

在调查中在发现,虽然蓝莓基地项目已经实施3年之久,该地区已人尽皆知,但距离30~40 km 外的城市却少有人知道。通过网络进行搜索,相关消息寥寥无几,同时也没有相关微信公众号。蓝莓基地项目作为该地政府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并未受到媒体和公众的重视,这将削弱该项目的广告效应。除了宣传力度不够以外,也受到项目实施时间短,相关硬件设备、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7]。

2.4 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蓝莓基地在生产供应与销售方面严重脱节,产品未深度升级且没有自我的销售渠道,未与当地加工和销售企业形成一体化,这导致区域产业集群难以形成,蓝莓生产基地与产品的加工及销售单独频繁交易致使生产运输成本增加,也使得利润大量流失。调研发现,当地蓝莓种植基地并没有与其他蓝莓加工、包装、营销、外销、宣传等其他蓝莓企业形成较清晰的产业链。且蓝莓基地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如农民生产工、旅游观光社等行为主体没有高度集中于一定区域内,因此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蓝莓基地的发展环境,同时也没有处理蓝莓市场的良好制度[8]。

3 解决问题的建议

3.1 创新“互联网+”蓝莓基地的销售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改善,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消费者往往会选自己认为无农药、无公害健康的绿色产品。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消费者往往难以选择到满意的绿色产品。蓝莓基地建设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采取公开的方式进行生产,主动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渠道,尽可能消除信息传递阻碍。

“互联网+”认领农业模式,可让客户在线下单来认领土地、蓝莓的收获权。该模式是互联网创新技术与传统农畜牧业养殖相结合的产物。消费者可以全程监督产品的种植过程,种出来的蓝莓可以自费邮寄到家,吃到无公害、健康营养的蓝莓。也可以统一售卖,或者成立基金会,收入可以用来捐赠。基地也可以提前预算农产品,不会有滞销问题。和消费者共同管理认养的农作物,在因自然原因造成的减产时,可以降低农户损失,加强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更好更快地建设和推广农业品牌。

3.2 扩大蓝莓产品的衍生品种类

对大众来说,如果仅将蓝莓作为一种水果消费品,那么消费的市场很容易趋向于饱和。例如迪士尼从打造童话故事,到逐渐商业化、商品化,其后打造时代缩影、文化符号等旗帜慢慢转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商业巨头,影响力巨大的迪士尼渐渐成为各大商业企业的航向标,而这些都离不开迪士尼的决策:近年来授权了众多衍生品,如动画、电影、主题乐园、周边手办。那么想要扩大望城坡村蓝莓种植业的影响力,当地也可以选择效仿新疆“神内胡萝卜汁”等成功案例,在蓝莓产品方面,选择多推出蓝莓汁、蓝莓饼、蓝莓奶茶等蓝莓衍生品种类,让当地的蓝莓基地更具影响力。

3.3 推出以健康、时尚、生态为主题的蓝莓基地综合体产业园

首先,对游客来说,该村所推出的蓝莓基地的水果资源,并不是该产业基地具有的最大吸引力的产业产品,如果当地推出以特色蓝莓水果采摘、田园风光休闲体验、DIY 农家乐、蓝莓制品的手工加工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业及乡村特色等系列活动,可以为当地蓝莓基地的发展带来更大、更多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基于这一优势和优点,该村可以选择这一特色使最美乡村的优点与长处更充分发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想象、提供创意、认真钻研,建设一系列有特色、有品味、有优势的乡村休闲产品产业。比如,当地可以选择发展互联网中火爆的“健康时尚生态”主题,集观光、采摘与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区域特色旅游综合产业链,吸引邵阳本地市民,也让外来的各地游客感受到真正的原生态乡村风光风情。

其次,打造蓝莓文化节。每年在蓝莓成熟时举办一场蓝莓文化节活动,可以安排当地特色舞蹈、演唱、蓝莓展示、蓝莓相关知识普及等具备乡村特色的节目,吸引游客参与到当地的蓝莓文化盛宴中来。

再次,当地还可以考虑鼓励村民在附近发展一些农家乐等休闲娱乐场所,发展旅游观光业,让客人在就餐后去体验摘蓝莓、制作蓝莓产品等手工制作的乐趣,将“吃、喝、玩、乐”相融合,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4 总结

乡村振兴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脱贫攻坚基础上的再次发展与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内在价值理念、目标追求、实践发展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必须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理念衔接、产业衔接、人才衔接、机制衔接、政策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产业兴旺发展,仅靠政策支持远远不够,只有以政府政策支持为基点,不断增强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集群效应与良性竞争机制,农村产业才能摆脱现有发展困境,实现可持续化发展,为新型农村建设提供力量。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是人才的振兴。乡村振兴应当加强人才建设,激发群众勇于实践、实现自我发展、不断探求真理、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做到产业振兴,更是要将产业发展作为基础,带动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与人才振兴。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产业建设带动配套设施建设、环境、制度发展,从而吸引广大青年积极返乡为建设新型农村贡献力量,还要培养一支有文化、善于经营与管理、能与农民友好相处、爱农村、爱祖国的队伍,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青年人才带动乡村经济一步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蓝莓基地建设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蓝莓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甜甜的蓝莓果
蓝莓的光泽
蓝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