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产学研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2021-12-16 11:56杭瑞友袁橙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产学研跨界要素

文/杭瑞友 袁橙

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结合,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系统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将产业与专业、教育组织形态和产业地区域布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思政与专业课程、科研与教学、企业生产与人才培养过程六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探索建设“产学研创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一)人才培养体系概念与特征

人才培养体系是以一定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以具体的培养目标为方向,为培养某种类型的人才而采取的一系列计划、组织、运行和调控系统组合而成的完整、复杂的整体。其中,在培养过程中,目标、方式、途径和思想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关联[1]。

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性特征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个体系要素,既要理清每个要素的单独作用,又要关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注意各个要素之间既独立又统一的有机关系。开放性是指人才培养体系中不断地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受这些外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送影响,体系的结构与功能保持相对稳定、完善。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内涵与要素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可以理解为: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为主要实施路径,由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路径、保障机制和评价系统等要素构成的整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理念要素、目标要素、内容要素、方法要素和保障要素等几个方面。

二、“产学研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理论基础

(一)融合理论基础

融合性教育原是一种用来描述障碍学生融入正常学生的班级、学校、社区环境,参加学习和社会活动的一种专业术语。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和发展,融合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渗透着人文精神和运用高科技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形式,促使人们对普通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管理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等问题进行新的思考。

(二)跨界理论基础

跨界思维是一种开放性、创新性思维,它从多个维度、多重视角出发进行探寻,鼓励人们摆脱传统的思维定势,尝试建立行业跨越、知识交叉的思维方式,努力实现边缘创新。有关学者认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类型,跨越了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是一种跨界的教育。

(三)整合理论基础

整合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异质事物、现象、行为统合为一体的归并融合的过程。跨界与整合,内涵相近、属性相融、特质相同,但又存在差异。跨界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整合是主观行为;跨界是哲学思考,整合是实践方法。跨界是整合的前提,整合是跨界的延续。

(四)共生理论基础

“共生”的概念最初来自生物学领域,是指两个或多个生物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程度达到平衡的状态,共生系统具有整体性、异质共存性、开放性等特征。共生理论的内涵与人本主义原则、情境教学等主流教育学思想不谋而合。

三、“产学研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模式

鉴于目前高职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转型升级长期存在的不适应问题,本研究通过“工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创互促互长,构建“产学研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迭代升级(见图1)。

图1 “产学研创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四、“产学研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问题

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人才理念为出发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以创促学的深度,构建产学研创协同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动多元素的融合创新,升级“工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职教集团推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纽带作用,建设开放型、共享型、智慧型实训基地,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奋斗精神。

(二)解决课程广度与全产业链发展要求不够适应问题

研制产教对接谱系图,专业群对接产业链;课程目标对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企业人才需求;课程体系对接全产业链岗位群,以产研学为主体;课程标准对接主流生产技术、吸收新知识的职业标准。

(三)解决教学方式方法与创新创业实践脱节问题

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系统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放共享课程资源;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分类施教,推进“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推行认知实习、课程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面向全体开设以创新精神和人格养成为目标的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面向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组建“创业班”,开设创业学程和培训体系。

五、“产学研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创新

(一)融合机制创新

本研究成果将融合教育核心理念从特殊教育引入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针对职业教育人才的供给侧与产业发展在结构、质量、水平方面不相适应的问题,突破产学研创融合瓶颈,实践“六个深度融合”,丰富并发展了融合教育理论。

(二)培养体系创新

主动适应全产业链和创新链发展的需求,系统改造人才培养关键要素,以迭代构建“产学研创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体系”。这种培养体系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岗位的精准对接,实现了学生培养的认知规律、因材施教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和创新创业规律四统一,实现了学生的精准就业和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产学研跨界要素
跨界
跨界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