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众路线的经验、困境及优化路径

2021-12-19 09:15龙太江黄洁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现实困境优化路径

龙太江 黄洁

[摘要]网络群众路线是互联网时代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治理矛盾的倒逼、宏观政策的扶持为网络群众路线提供了广阔空间。以“各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为考察对象,通过梳理网络群众路线在提升扶贫效能、畅通党群沟通、推进监督问责、构建舆论生态等方面的重要经验,可以看出,网络群众路线在具体践行过程中要从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夯实网络群众工作载体、健全网络群众工作体制机制等方面发力,切实走好网络群众路线。

[关键词]网络群众路线;经验梳理;现实困境;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1)12-0008-06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1]信息化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在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适时转变传统思维,做好新时代网络群众工作。

一、网络群众路线的时代机遇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党和政府对互联网属性认识不断立体化,不仅意识到其技术属性和经济属性,还有媒介属性和政治属性[2]。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推动社会治理向双向互动、线上线下互补的全新模式转变。网络群众路线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式,是随着我国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日渐觉醒以及传统群众路线面临严峻挑战形式之下应运而生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群众路线是党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石。由于技术限制,以往党和政府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进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时也是以自上而下的理论说教为主。单方面的理论灌输难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且理论传播的及时性、互动性也不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层治理困局地化解提供了有力武器。网络的即时性和超时空性缩小了时空距离,能够将各种信息以多种形式传播给网络用户,在这一过程中,用户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的消费者,甚至是信息的分享者。在网络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诸如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网络论坛等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丰富了政民互动的平台、畅通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为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二)转型期间的矛盾构成了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现实动力

改革開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助推剂”,社会转型使得社会结构日益复杂,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的差异、价值追求的不同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分化为若干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阶层的分化直接导致了利益诉求和利益分配的多元化。社会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利益差距日渐扩大,利益分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助长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互联网的开放性与透明性保障了每个公民的话语权,利益差异的扩大使利益受损者的不满和积怨在网络上爆发出来,经过传播和发酵形成负面的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产生消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3]社会矛盾的存在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警示、倒逼效应,往往会引发社会治理各方面的改革创新[4]。互联网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契机,但也潜在地激发了社会矛盾。社会转型时期,回应网民关切、协调各类矛盾与冲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现实动力。

(三)宏观政策的出台为践行网络群众路线奠定了实践基础

社会转型期间矛盾的“倒逼”是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现实动力,而中央层面政策的扶持同样也会发挥强有力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要战略问题,必须要统一部署、协调并进。2015年,“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5]。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6]。中央宏观政策的出台不仅激发了群众政治参与的热情,而且有效地督促了政府部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更好地管理社会、服务群众,为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提供了积极的社会环境和关键的政策支持。

二、网络群众路线的经验总结

(一)网络群众路线的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7]在这一背景下,网络群众路线在多个地区得到践行和推广。本研究在把握“践行网络群众路线”主要动因的基础之上,对由中央网信办网评局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和人民网联合开展的“各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征集展示活动”进行多案例文本分析,以此作为本文分析的资料来源。该活动自2019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两届,共计2000余个项目参选,共产生了310个获奖案例。在两届评选的案例中,鉴于2019年参选项目大部分在网上查不到较为具体的资料,因此本文只选取了2020年的获奖项目文本加以研究。“各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征集展示活动”由中央业务主管部门指导、中央级权威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举办,获奖项目通过征集报送、筛选评选、公布展示等程序甄选而出,评选结果具有权威性、资料来源具有可靠性。经过整理和筛选,本文最终选取了40个获奖案例为研究对象,案例数量虽然有限,但是获奖案例涵盖优秀机构类、优秀创意类、党员干部个人类以及优秀平台四大类,覆盖面高且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好的代表性。本文以人民网专题网页展示的全部项目申报材料并辅以能公开检索到的所有相关资料为依据进行文本分析,资料内容全面具体,具有客观真实性和高可信度。为指代和行文的简化,本研究对所选获奖案例进行编号处理(具体如表1所示),其中,优秀机构类的编号为“1-1”至“1-10”,“优秀平台类”的编号为“2-1”至“2-10”,优秀创意类为“3-1”至“3-10”,优秀个人类为“4-1”至“4-10”。

(二)网络群众路线的经验梳理

1.探索网络扶贫模式,助力贫困地区发展。牢记宗旨意识、坚持群众利益至上使互联网时代践行群众路线的突出经验。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群众路线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都能过上美好生活。在全面提升精准扶贫效能的大背景下,运用网络技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有助于为其他地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启示。如表1所示,在本文所研究的40个案例中,有1-5、1-8、2-6、2-8、3-1、3-2、3-3、3-4、3-7、3-8、3-9共计11个典型案例为网络扶贫探索了可供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如福建省“一键报贫”贫困监测在线申报平台(2-6)使贫困人口可通过在线申报系统“一键报贫”,此种模式既有助于精准识别重点帮扶对象,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县乡干部负担,促进基层审核效率的提高。基于国家扶贫政策的驱动和对贫困群体现实需求的回应,各类社会主体采取多种方式推进网络扶贫,在激发扶贫内生动力、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示范。互联网的出现推动着中国扶贫思维的深层变革,利用互联网推进脱贫攻坚不仅是现行之策,更是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战略中促进农村地区智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2.创新公共服务载体,畅通党群沟通渠道。利用现代技术创新党群沟通平台,扩大政民互动的阵地是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创新经验。网络媒体兴起之后,世界各国、各个政党都高度重视网络在政务服务中的载体作用,不断加快网上阵地的建设步伐。我国网络媒体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逐渐进入爆发式增长和规范式成长的阶段,随着公众政治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网络日益成为传统党群沟通渠道之外的常规性民意表达通道。如“吉林发布”(2-1)已经成为吉林省政务新媒体矩阵的核心公众账号,该平台一头连着基层群众,一头连着政府部门,坚持做好政务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和服务等工作,为政民沟通搭建了良性渠道。“广州公安”新媒体平台(1-3)、“江西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1-9)、“安徽纪检监察”新媒体平台(1-10)、“浙里办”平台(2-5)、“百姓问政”平台(2-9)、石嘴山人民议政网(2-10)、江苏“网联青年·云引领”计划(3-5)、“利通教育”(3-6)、辽宁《政务访谈》视频栏目(3-6)、“斌sir说交通”(4-1)、“东丰公安”抖音(4-8)等都是积极运用网络平台加强党群沟通,提升群众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3.推进网络监督问责,保障民众利益诉求。落实群众在网络空间中的主体地位,搭建监督与服务的网络平台,切实解决好民众诉求是走好新时代网络群众路线的重要经验。如黑龙江研究开发了作风整顿“随手拍”投诉举报平台(2-4),主要受理群众、企业集中反映的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服务差等作风问题的投诉,平台上线以来,始终坚持“有诉必理,有求必应”,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言行,切实保障群众利益不受损害。吉林省纪委监委宣传部推出的“廉洁吉林”微信公众号(1-7)共设置权威发布、在线举报、互动交流三大板块,既可以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资讯,又可以对党员干部违纪问题、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进行网上举报,为该省民众参与监督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树立起运用网络正风肃纪,强化民生服务的良好典范。广西(1-4)、内蒙古(2-2)、辽宁(2-3)、吉林(4-2)、黑龙江(4-3)、湖北(4-5)等地拓展群众诉求受理渠道,促进传统监督与网络监督合作互补,切实提高监督问责的质量。这些优秀案例告诉我们,新时代走好网络群众路线要落实广大网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积极效应,提升网络反腐效能。

4.构建良好舆论生态,提升网络治理效能。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具有动员社会、动员群众集体行动的强大功能,而良好的舆论环境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力量。优化网络舆论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互联网时代践行群众路线值得关注的经验。在本文所研究的40个案例样本中,有1-1、1-2、1-6、2-7、4-4、4-6、4-7、4-9、4-10共计9个优秀案例属于这一类型。如“彩云网评”全媒体舆论引导平台(2-7)的创建,为其他地区培育良好的舆论生态提供了重要经验。作为云南省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一项重要抓手,“彩云网评”全媒体评论平台秉持“建设性舆论监督”理念,针对重大突发事件或敏感热点,及时发声,有效地阻止了网络谣言的传播,为宣传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圍。面对网络空间中的谣言以及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负面舆论,一味地封堵、逃避沉默只会让民意失去正确的引导而对社会稳定产生消极影响,新时代要走好网络群众路线,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为构建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贡献最大的力量。

三、网络群众路线的现实困境

(一)领导干部能力不足弱化网络群众路线的信任程度

当前,群众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总的来说是向上向好的,但是仍有一些领导干部在网络时代因技能储备不足出现“本领恐慌”与“素养短板”。首先,有些党员干部对网络的深刻影响认识不足,对网络能做什么、网民在想什么缺乏关注,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在于部分群众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网络时代的需要不相适应,在网络群众路线的实践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部分领导干部在接触网络媒体的过程中,缺乏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社会转型既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利益结构的调整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一般来说,重大事件发生之后,第一时间进行疏导尤为重要。但是少数领导干部由于经验缺乏,不敢及时公开信息、不敢与群众进行沟通,使事件持续发酵,局面变得更加复杂。再次,部分领导干部网络责任意识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针对网络空间中的留言习惯于“打官腔”,简单地用“已阅”“已处理”等套话敷衍了事。领导干部在网络空间中的这种不作为、慢作为不仅影响到办事效率的提升,而且使政府的公信力不断下滑,加剧了民众的不信任感。

(二)地区数字鸿沟显著阻碍网络群众路线的均衡发展

数字鸿沟,是指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国与国、地区与地区、行业与行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由于对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程度存在差异而导致的信息落差与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的趋势。首先,我国城乡之间存在数字鸿沟,城镇网民规模为6.80亿,农村网民规模为3.90亿,仅占网民整体的31.3%[8],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之间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存在着较大差距;其次,地区之间同样存在数字鸿沟,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发达地区互联普及率较高,而青海、西藏、宁夏、新疆等偏远地区的普及程度偏低;三是互联网虽然有向低学历、低收入、中高年龄阶层扩散的趋势,但是不同学历、收入、年龄群体间使用网络的能力和频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虽然我国当前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但“数字鸿沟”在我国仍然是存在的,“數字鸿沟”的存在阻碍了网络群众路线的均衡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网络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大部分群众能够参与到网络时代的党群活动中来,而在网络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地区,相当一部分民众被排除在网络群众工作的覆盖范围之外,难以享受网上群众工作带来的红利,陷入数字时代的“信息贫困”之中。

(三)相关工作体制机制缺乏影响网络群众路线的规范运行

在网络群众路线的推进过程中,相关工作机制的缺乏已经成为推进群众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障碍。一是跨部门协同机制尚不健全。目前网络群众路线的领导机制已经形成,但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比较滞后,传统的公共服务部门之间分散、孤立等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办理程序繁琐、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依然存在。二是相关法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法规文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空间的良性发展,但仍存在着法规不够完善、操作性不足、内容与快速发展的网络社会不相适应等问题。三是网络监督机制弱化。相较于传统的监督方式,网络监督问责具有主体更加广泛、客体更加全面、成本更加低廉、效果更加显著等优势[9]。但由于我国网络监督尚处于初级阶段,监督渠道不通畅、监督主体情绪化和非理性化等问题的存在限制了网络监督问责作用的发挥,弱化了网络监督问责的效果。全面深化改革期间,群众工作的环境发生了新变化,网络群众路线也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形成有效的体制机制,走好走稳走实新时代群众路线。

四、网络群众路线的优化路径

(一)主体层面:强化学网用网意识,提升网络综合服务能力

作为网络空间治理的主体,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学网”、乐于“触网”、善于“用网”,切实提高运用网络为民服务的本领。首先,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互联网对于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运用网络服务群众的意识,同时,要在继承传统群众工作方法的基础上,整合网络空间中的信息资源,创新群众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增强群众工作的吸引力。其次,领导干部要提高利用网络进行舆情引导的能力。广大党员干部应多关注网民群众的思想倾向以及社会中的热点、焦点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做好调研,在舆情还未形成之前将其消解在萌芽状态,当负面的舆情爆发在网络空间产生巨大的影响之后,不能简单地采取封堵的方式,而是要厘清舆情爆发的原委,畅通群众的反映通道,并且结合群众现实困难设法予以解决。最后,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思想建设,克服功利主义、官本位的思想,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载体层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网络群众工作范围

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我国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政务微博、政务头条等电子政务网站的浏览率也在不断上升,但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网络群众路线的普惠性与均等性等问题仍需得到重视。毛泽东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10]为此,国家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促进网络在地区、阶层之间的均衡发展,为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和人民享受政务服务提供保障。首先,要加大对落后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互联网发展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即地区经济越发达,其互联网也就越发达,互联网普及率可以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表征”。[11]为此,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继续完善西部和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为缩小“数字鸿沟”打下物质基础。其次,要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要完善相应的财政优惠政策,加大对重点网站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依托现有的网络资源带动落后地区的网络设施建设,培养既熟练网络技术、又有着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网络人才。互联网时代践行群众路线要进一步提升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建设全域覆盖、普惠共享的网络平台,助力偏远落后地区的人民群众共享数字时代的巨大红利。

(三)制度层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提升网络群众路线实效

制度建设是网络群众工作的根本性建设。一是要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政务平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办理能力,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从“线下跑”转向“网上办”。各地区政务服务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与高效协同,不断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方式、简化办理程序,使服务层面的一体化成为普遍做法,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部门的办事效率。二是要健全网络监督机制。合理有效的网络监督机制有利于公民监督权利的实现,也有助于规范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言行。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改进工作作风,畅通党群沟通渠道,不能以抵制、拒绝的态度对待网络监督问责。公民在参与网络监督时要加强自我约束意识,提高辨别能力,避免情绪化和非理性化的监督,切实提高网络监督问责工作的质量。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要着力探索、完善和发展网上群众路线体制机制,为维护网络安全、化解党群矛盾、促进互联网与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齐先朴.网上群众路线论——论虚拟空间党的群众工作创新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21.

[7]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EB/OL].(2014-02-27)[2021-08-03].http://cpc.people.com.cn/n/2014/0227/c64094-2448

6402.html.

[8]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2).

[9]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21(2).

[10]郑振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互联网治理的演变历程与基本经验[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58-67.

[11]卿立新.网上群众路线是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J].求索,2012(12):212-213+178.

[12]王晓芸,吴夕孜.新时代网络群众路线:内涵、价值、困境与策略选择[J].理论导刊,2019(4):53-59.

[13]程昆.转型时期中国基层社会矛盾正反功能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7,37(11):211-215.

[14]郑兴刚,梁丽辉.网络监督:概念、缘起及优势[J].电子政务,2015(1):2-7.

责任编辑:籍雪梅

[作者简介]龙太江(1968—),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党的建设研究;黄洁(1998—),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党的建设研究。

猜你喜欢
现实困境优化路径
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结构化面试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