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21-12-21 07:07袁小茜魏丽萍杨晓蝶牟高辉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竞赛创新能力学科

高 红 袁小茜 魏丽萍 杨晓蝶 牟高辉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国家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均需要他们的努力[1-3]。与传统意义上的人才相比,未来的新兴产业,如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的产业,包含各种学科与专业的技术,更需要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4-6]。因此,强化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高校作为为祖国培养人才的摇篮,应紧跟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重视国家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方向,努力培育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总体创新能力较弱[7]。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评价标准等较为固化,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8]。学科竞赛作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有着课堂教学无法企及的优势[9],对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高校的重视。

1 学科竞赛的优势

1.1 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能力的影响

1.1.1 对学生创新性的影响

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主要注重分析思考、科学研究。学科竞赛极其考验学生的创新性,难度高于课堂。例如,“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此类既考验学生学习情况又考验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竞赛,综合性较强、项目技术含量较高,参加竞赛的学生必然需要学习相关领域内的知识,只靠课堂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来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培养发散性创新思维,并提高创新能力。

1.1.2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学习过,这就需要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对未知领域的知识,需要通过自学来及时补充。学生需要自己不断思考、不断探索,遇到问题要及时妥善解决,从而设计并改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1.1.3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

学科竞赛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竞赛主题结合起来,自己思考设计方案,并亲自动手经过不断的修改和深入将方案的各个部分以作品的方式呈现出来。在竞赛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并完成实践应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同步发展能进一步提升其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1.1.4 对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影响

学科竞赛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需要与小组各成员进行沟通交流,每个成员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同时在聆听他人的见解中激发自己的思考和灵感。各成员互相引导,共同设计、制作、修改、完善作品,并一起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只有小组内部成员互相协作、合理分工,才能保证高效的学习效率与实践效率,这使得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及时交流,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1.2 大学生学科竞赛现状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地方院校逐渐意识到在人才创新性培养过程中,学科竞赛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0]。为响应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等均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加大了投入,提供各类竞赛平台,并注重提高竞赛的水平。各省也积极举办各类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河北省先后举办了河北“建工杯”BIM应用大赛、“广联达杯”、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比赛、“建行杯”第六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表1是国家级工科类学科竞赛部分项目的汇总。

表1 国家级工科类学科竞赛部分汇总

由表1可知,工科类大学生可以参加的学科竞赛种类繁多,国家各部委、省级各政府部门均举办过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科竞赛,以此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可归为如下4个方面:

①学校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在大多数高校中,对学生的教育主要体现为理论知识的输入,老师的培养方案中对理论过于重视,很少,甚至没有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

②学校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本身缺乏实践与创新能力,视野不够开阔,未从固有的教学理念中走出来,教学思想还停留在成绩论上,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难以在学科竞赛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

③学校不能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高校缺乏相关的实验室及设备供学生进行动手能力方面的实践,学生没有场所与环境去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很难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④学校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目前高校对于学生的考核仍然偏向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里的所有奖励基本上都是基于考试的成绩进行发放。此种评价机制就使得学生倾向于考试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只专注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因此很难在学习中去主动思考问题,或就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思维方式在无形中遭到了束缚,对创新能力的提升起了反作用。

2 完善基于学科竞赛的课堂—场地—师资—激励“四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学科竞赛是检验大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11]。本文从“课堂—场地—师资—激励”4个方面完善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2.1 以课堂教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不同类型的学科竞赛对于学生能力考查的侧重点不同,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竞赛,均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这些基础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建立的,只有发挥出课堂培养学生的基础性作用,才能进一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12]。

学校应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在制定学生培养方案时,学校应作总体把控和细节调整。可以考虑学生未来可能会参加的竞赛,结合这些竞赛的内容优化相关培养计划,重视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设置与学科竞赛直接相关的课程,可将其作为必修或选修内容,必要时可将其纳入学分评测中。适当提高实践教学的占比,将学科竞赛与相关课程相结合,做到既有理论方面的内容,又有实践方面的安排。在理论和实践课堂上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此推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使高校培养出更具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人才,满足国家与社会的需要。

2.2 建立设施齐备的培训场所

学校应建立设施齐备的培训场所作为学生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基地。学生需要自己动手操作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13]。

高校一般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及相关的实训基地,在协调课程的基础上,将其开放以提升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资金短缺、参与人数较多等原因,培训场地、设施等可能无法跟上学生的需求。此时可以考虑用开源节流的方式为培训实验室或场地的建立募集资金。例如,高校可以学科竞赛为契机,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争取与当地企业合作,将企业的资源与自身的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更符合学科竞赛需求的培训场所,实现双赢。从企业的角度看,学科竞赛培训场所的建立可以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为企业引入新鲜血液,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从学校的角度看,学校力争到的企业资源,既为自己节约了成本又能弥补自身设备、技术等资源的不足。

2.3 提高指导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高水平教师的指导。高校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不局限于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对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要有明确的概念和认知[14]。

不管是理论教学老师,还是实践教学老师,都应该明白学无止境的意义。学校应引导教师多学习,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可以考虑制定相关的教师培训计划,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动手与实践能力。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校外组织举办的各类教育科研与实践活动,从各个方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同时引入考核制度,定期考核,从考核结果优秀的教师中选择组建竞赛指导教师队伍。

竞赛指导教师在对竞赛学生进行培养与指导时,应注重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并督促其完成,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实践活动,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2.4 增加相应激励措施

高校应转变学生能力评价方式,增加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目前高校中关于奖学金、优秀学生等方面的评价模式仍停留在课堂成绩的层面上,这就导致学生要想获得学校的荣誉,要只专注于考试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意识。学校应建立激励政策,将竞赛结果进行量化,例如,获得一等奖对应的奖学金评比时加多少分,或者获得名次可以获得去校外实习的机会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对于竞赛指导老师也要采取相应的激励制度,例如,对于参加竞赛指导的老师在评职称上有一定的加分,或是在年终评定上给予一定的奖励等,对于获得名次的指导教师还应设有额外的奖励等,以此来激励老师更好地培养学生,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

3 完善学科竞赛保障机制

3.1 组织保障

学科竞赛一般耗时较长,因此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学校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科竞赛项目,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学科创新竞赛队伍的管理[15]。

组织保障需要参加竞赛的相关学院经过多次商讨,需要联系学生的基础课堂教学内容,制定合理完整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内容。与各级教师商讨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接受能力与身体承受能力,做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实践能力。

3.2 经费保障

学科竞赛需耗费极大的资源,会造成教育经费的增加。这不仅体现在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的配套,还体现在学校采取的激励政策和奖励制度方面。学校应积极向政府申请经费保障,同时调整自己的经费规划,适当加大对学科竞赛的投入,为打造合适的学科竞赛环境做准备。

3.3 管理制度保障

学校应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学科竞赛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合适的管理制度能合理安排老师与学生,并保证培训场地的各项设备、仪器得到充分使用。

学校可以结合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构建培训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此来提高管理效率。例如,利用校园网,构建一个培训场地智能化管理系统,录入学生及老师的各种信息,对训练人员、训练场所进行管理。

4 结 语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各高校作为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应意识到学科竞赛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从课堂教学、培训场所、教师素质、激励措施4个方面完善基于课堂—场地—师资—激励“四位一体”的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从组织、经费、管理制度3个角度为其提供保障,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意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提供合适的环境。

猜你喜欢
竞赛创新能力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