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农业信息化技术提高玉米高产栽培要点

2021-12-23 22:40丛明亮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小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威海264400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21期
关键词:玉米生产农业

丛明亮(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小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威海 264400)

玉米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全国各地都有种植。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玉米在农业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由于玉米的使用范围较广,涉及到了农业、工业、饲料加工业等多方面,并且随着近年来对玉米的研究不断加大,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产业链条,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与其他农作物相比,玉米品种的种类较多,生态环境条件多样,生产条件存在很大差异性,生产目的也存在不同,所以在栽培管理过程中急需依托先进的技术规范,对整个种植环节做出有效的监控,规范不同玉米的种植行为,为玉米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1 玉米种植现状

从玉米的种植整体情况来看,随着各个地区的玉米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玉米种植面积呈现缩小趋势,对此就需要专业人员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提升单位面积内的玉米产量和品质,以满足各个领域的玉米需求。玉米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在多种气候条件和地形环境当中健康生长,不管是在广阔的平原地区还是高山丘陵地带,都有玉米种植。东北地区作为最大的玉米种植基地之一,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长期种植过程中,很多农民群众一直坚持传统的生产模式,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长时间没有改善,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一直难以提升,同时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污染,在某些地区还会出现玉米的产量呈现小范围下降的趋势,影响到农民群众发展玉米种植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现状,有必要加强对玉米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转变农民群众传统落后的生产模式和生产理念,提升单位面积内的玉米产量,更好地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激发农民群众发展玉米种植的积极性。

2 玉米栽培管理过程中所应用的主要信息技术

2.1 3S技术

3S技术包括地理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技术(GIS),它是精准玉米生产的关键和技术核心[1]。

地理遥感技术(RS)就是使用地理遥感系统,间接地来获取目标所在地的信息情况。地理遥感技术就是利用各种遥感设备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的实际性质,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所产生的折射能力或吸收能力不同,来智能化地识别种植地上的各种产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将其和全球定位系统或者中国所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技术有效结合,能够实现对遥感资料和影像的网格化划分,对地面的各项数据材料进行智能化地收集捕获,并将所获得的信息及时传达分析判断。通过利用地理遥感技术,能够对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并精确地估测玉米的种植范围、产量和品质。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结合了卫星和通信技术的定位技术,它利用导航卫星进行实时的测试和测距,精确快速,能够有效克服地理遥感技术应用所面临的精确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将地理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有效结合,可以同步采集数据,并对动态信息进行有效的匹配及时更新和修正,为地理信息系统的静态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应用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对玉米种植地区的面积,植被种类,农业资源进行有效的监测,保证各项数据的高精度。

地理信息系统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主要以地理空间为基础,通过对地理进行有效的模型分析,能够为用户提供多空间动态化的地理信息。该系统还能够将所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转变成各种图形,也能够对图形进行有效的浏览操作和分析。在移动5G和计算机硬件设施配置完全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对数据框架的针对性处置,并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有效录入、储存、检索、分析、更新。地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玉米种植地的土壤条件、植被情况、气候领域数字化建设等方面。

2.2 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技术是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规模较大的监测技术,它能够将声音、图像、文字和通信系统有效结合[2],以最直观的形式来监测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此外还可以通过通讯渠道实现数据的有效传输和人机互动,实时进行数据交互,为玉米种植户提供更好的信息。

2.3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在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储存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它是有组织的动态储存管理、重复利用一系列密切相关的各项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利用数据库技术能够能够实现对整个网络信息的实时动态记录和有效分析,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对数据进行定性定量的处理,然后储存在数据库当中。数据利用过程中,通过检索相应的关键词,就能够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处置更加高效科学快速,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农业发展需求。

3 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 依托信息技术建立生产模型

在玉米生长发育关键阶段,通过加快构建生产模型,能够对玉米整个生长过程进行有效的模拟,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展示玉米播种之后的生长发育情况、展叶情况、穗部分化情况。现阶段中国已经研制出了玉米生长模拟系统,通过将各种信息录入到该系统当中,能够对玉米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模拟。将该系统与计算机绘图有效结合,能够实现对玉米植株动态化的描述。另外在系统当中还配置了控制反馈机制,结合玉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优化了水肥的管理方案,确保能够按照目标科学性选择栽培品种,优化栽培管理方案。

3.2 依托信息技术选择优良品种

在玉米品种选择过程中,将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有效结合,能够充分考量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壤条件、栽培管理水平、耕作制度、病虫害流行规律、品种特性等因素,从而建立示范区的行政规划图、地形图、土壤肥力调查图,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农业生产条件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并推广应用新型的玉米品种,为玉米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3.3 依托信息技术实现精准施肥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玉米种植所在地的区域情况进行矢量化操作,并加快构建玉米种植地区的数字化地图,同时还能够对玉米种植区域的各个地区的土壤进行有效的采样化验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能够对土壤的养分含量做出定性的分析,然后明确不同地区土壤的养分空间布局情况[3],再结合数据库技术,就能够整合出一个地区土壤氮肥,磷肥,钾肥有机质的实际需求情况。

3.4 依托信息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实现玉米种植地的地理空间、玉米病虫害信息的可视化操作,依托可视化的操作界面,能够实时监控玉米的生长发育阶段,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更好地了解玉米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流行规律,并进一步分析玉米病虫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在病虫害达到发病高峰期之前,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紧抓防治的关键时期,从而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有效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了农业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4 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栽培管理过程中,为了提升玉米的产量,实现对玉米种植结构的有效调整,就需要加快先进生产技术的有效应用。通过将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到玉米种植各个环节,能够确保玉米栽培的科学合理。对此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新技术新理念的有效应用和研究,对栽培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做出有效的优化,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技术指导、技术服务、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诸多作用,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信息支撑,实现玉米种植和农业生产的智慧化管理。

猜你喜欢
玉米生产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收玉米啦!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我的玉米送给你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