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以“食品工艺学”为例

2021-12-24 11:59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加工与安全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河南洛阳471023
农产品加工 2021年22期
关键词:工艺学思政育人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加工与安全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河南洛阳471023)

刘丽莉,王浩阳,罗 磊,程伟伟,康怀彬,赵胜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在这个大背景下,高校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需要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教导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确保所有课程都能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2]。以河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工艺学”为例,从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总结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工艺学”课程,于1984年开设,历经30多年的发展,先后被评为校级、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线下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形成多元化立体教学模式。采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该课程自开课以来取得不错成果,受到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高度评价。课程前期建设基础为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途径,也为其他类课程改革提供了建设样板[3]。

1 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食品工艺学”授课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食品工艺学的基本知识、实验技能和软饮料、焙烤食品和乳制品的加工过程及所用设备,了解食品加工主要原料的来源及品质和软饮料、焙烤食品及乳制品质量控制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技术;系统全面地学习和掌握食品加工和贮藏的基本原理、方法,分析并解决食品加工中的主要问题;掌握食品加工生产中主要的工艺条件,增强理论及其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4]。

课程思政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各项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共同推进、共同进步,实现协同育人。在“大思政”的背景下,“三全育人”体现的正是协同育人的理念[5]。不同专业的课程思政的推进构建,应与相应的专业合理结合起来,切实可靠地构建思政建设。而在食品类专业方面,在掌握“食品工艺学”的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以食品加工为主线,将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贯穿其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使学生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一名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新人才。

2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关键在于找准结合点,用合适的方式将课程和思政结合起来,建立内在联系。“食品工艺学”是高等院校食品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广泛且与其他学科交叉,对开发新食品、充分利用食品资源、实现生产合理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作用[6]。因此,在该课程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找到合适的结合方法,将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合到课程内容中去,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实现立德育人的目标。

“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设计见表1。

表1 “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设计

根据每一章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挖掘其中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将其融入教学方案中,制定对应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如讲述第2章软饮料的加工工艺时,介绍各类饮料的加工工艺,通过控制其中关键要素达到保证产品品质,说明其中添加剂等的使用必须合规合理。接着参考《食品安全法》、新闻媒体等相关文件和报道,进一步说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然后,通过视频表明,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各个行业相互交叉渗透,当下饮料行业已经从传统方式发生转变,迫切需要提高加工机械化程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成为行业标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课堂上通过案例教学,如茶饮料的加工工艺,挖掘传统食品文化,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最后,课下组织饮料加工的实验操作,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兴趣与认识,锻炼自己的动手制作能力,把控其中关键因子的影响[7]。

3 探索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

为了实现立德育人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必须以思政教育为主线,围绕思政教育这个主线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并深入寻找思政教育与课程教育两者的结合位点,合理设计融入思想教育内容的课程教学,以便实施课程思政教育[8]。

3.1 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增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则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追求。“授业”,即传授知识与技能,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并采用合适的方法教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很快地吸收、利用。“传道”位于“授业”之前,可见“传道”的重要性。而教师作为“传道”的直接实施者,本身的政治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影响课程思政建设的顺利推进。所以必须重视教师本身的政治素质,提高其课程思政的素养与意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把学生的人格塑造、价值观培养放在第一位,不歧视或偏向某一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同时,在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素质与意识的基础上,也要提高教师思政的教学能力。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传授没有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将思政因素寓于专业课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教师可以以专业形成课题小组,探究课题中的思政元素,采用合适的方法、形式,教导学生发现课程中所蕴含的正确的价值导向,并学习、塑造个人品质。

3.2 增加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思政内在动力

思政融入到“食品工艺学”的混合教学方式见图1。

图1 思政融入到“食品工艺学”的混合教学方式

从图1可以看出,“食品工艺学”采用的是课堂教学+线上自学+线下讨论的混合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增加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专业基础知识,结合具体工艺流程,加强学生对食品加工的了解,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做一个对食品安全负责、对公众负责的食品人。可以通过不定时展示具体食品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如课程目标中的饮料、牛奶、饼干等,课余可以让学生品尝这些食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深刻认识。在线上教学中,充分利用现在新媒体资源,主要借助中国慕课MOOC平台,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实网络教学资源,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适合不同学生学习。而且慕课平台能以现代化的授课方式,结合基础理论和新技术,促进该课程教学方式的多样化[9]。在线下教学中,利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方式[10],形成学生课前先预习学习,教师课堂教导,解答学生疑惑的模式,使学生提前熟悉课堂内容并划出难点与问题,课堂上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角色,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升华主题,进行思政教育,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塑造个人品格。而且,教学团队还邀请食品一线企业专家教授、技术人员莅临指导,也组织参观食品行业领头工厂、公司,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与行业实际操作的理解,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教师团队互相交流,共同挖掘其中课程思政元素。通过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的不断改进,塑造学生优秀的品格素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食品人才[11]。

3.3 坚持显性隐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课程思政的润物无声

课程思政教学,应该采用坚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二者不是一种单一方法的名称,而是一种类型的方法总称。显性教育是指由教师团体组织实施的,通过正常教学、教育方式直接对学生进行相关价值观教育的一类方面的总称。隐性教育是指在教育环境中各层各级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成为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的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对其自身价值观和全面发展有利的活动。例如,在课堂上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引发学生对当前食品安全的思考,并学会以批判的角度,正确对待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传闻,不传谣不信谣,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塑造完整优良的个人作风[12]。学院经常举行与“食品工艺学”有关的竞赛,如月饼大赛、饮料大赛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使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提高,实现润物细无声,实现显性、隐性教育的合理结合。

3.4 探索适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思政的三级联动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只有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才能实现思政的育人目的。而三级联动主要是从学校、学院、教师3个层面开展教学工作。第一,学校管理层重视课程思政。推进课程思政,涉及一系列教学改革中的实施环节及各种问题,只有学校管理层高度重视,才有可能落实课程思政的目标。可以通过建立融入指导小组、推动相关理论研究、开展教师融入培训、组织联合小组攻关、引导撰写课改方案、安排全校教改观摩、提炼总结融入方法等。第二,学院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例如,组织学习相关思政理论,探究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元素,组织师生撰写和思想素养相关的各类案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等。第三,教师身教引导。例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要提前到教室;要求学生上课不玩手机,教师上课要戴手表;要求学生见了教师问好,教师被问好后要回复问好或点头示意;要求学生作业认真,教师批改作业也要高度认真并有批语。

3.5 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完善课程思政奖罚机制

构建合适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能够衡量当前思政建设取得的成效,对人才培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良性发展至关重要[13]。第一,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起课程思政评价的综合指标系统,将各项指标量化细化,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中心点,从各方各面、多层次、多角度评价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成效。第二,健全课程思政教学队伍建设,包括学校高层管理人员、思政教学指导团队、专业教师团队,三级联动,共同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完善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同时,也应优化相关监督审核程序或流程,如增加思政教学考核、增加教师课件审核力度、提高学生参教评教的参与度。第三,可以建立起课程思政的奖罚机制。对于教师,可以将教师一学期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程度列入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等考核体系中,激励教师自觉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对于学生,可以将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列入学生考核当中,鼓励学生自觉参与并建设课程思政,完善自我发展。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注重良性发展,以学生品格塑造为根本,持续健康地培养学生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4 课程思政教学成果

自将课程思政融入“食品工艺学”的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1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

为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目标,针对“食品工艺学”的特点,学院教师团队探索适合学生的课程思政建设途径,并对改革成果进行了问卷调查[14]。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感觉学院的改革方式容易接受,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塑造了人格,学到不少做人的道德修养。90%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教学对自身的成长发展有不错效果,应该长期发展该教学模式。将思政融入专业课的教学,调动各种教学资源,融入思政元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特别在软饮料的加工工艺中,通过饮料中添加物过渡到食品安全,将理论知识向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方面扩展,合理对接,引发学生作为一个食品行业人才对食品行业的深刻理解与思考,赋予学生新的使命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4.2 提高了专业课程教师的育德能力

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本身的素质、教学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应该担当起教师的职责。教师可以根据“食品工艺学”特点、内容,将思政寓于课程,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转变,提高了教师的教导能力,以学生为中心,达到教书与育人共进,“授业”与“传道”共发展,充分发挥了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具备了更系统的政治理论和更完善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师自身育德育人能力[15]。

4.3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推进、开展“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改革,该课程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把握,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与职业素养,毕业后能找到适合的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截至目前,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2%,且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成功进入大型公司企业,并成为其技术骨干或高层,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5 结语

课程思政与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方式相比,更加多元化,是知识传授、价值观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的融合统一,本质还是为了立德树人。通过“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载体,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切实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培养新时代食品行业发展的新型综合性人才。

猜你喜欢
工艺学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脑工终结时代的来临:通用人工智能机器生产工艺学批判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多元化教学研究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青年马克思的工艺学笔记与历史唯物主义建构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