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平台的混合式“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1-12-24 11:59许先猛王顺民
农产品加工 2021年22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雨课堂教学效果

许先猛,王顺民

(安徽工程大学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在信息化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国家教育部门、教育机构大力推动“互联网+教育”,以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1-2]。为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很多高校和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3-5]。新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将传统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信息化手段教学有机结合,切实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食品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食品专业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糖、脂类、蛋白质、酶、维生素等物质结构、性质、功能,还包括这些物质

体内生物代谢和“食品生物化学”工程应用知识[6]。课程教学内容中专业术语较多,生物代谢部分教学内容抽象,课程知识点多且分散,难以理解。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并辅以课堂提问,教师授课过程较为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教学习效果不佳。基于“雨课堂”平台开展混合式“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创新“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经验支持。

1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及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教学内容多,定位重要,但课时设置少,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是学科基础课,是基于学习“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知识基础上,服务后续“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酶学”等课程。该课程采用生物学和化学的思维介绍、阐释自然界中生命物质和新陈代谢,并将其应用到食品工程领域中[7],因此在食品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安排学时为48个,教学内容设置三大模块,包括糖、脂类、蛋白质、酶、维生素等物质结构、性质、功能,这些物质体内生物代谢和“食品生物化学”工程应用知识[8]。但在授课过程中因学时限制,为了确保授课任务的完成,课程授课进度较快。学情分析和课程教学反馈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化学知识基础薄弱,部分学生认为“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学习任务重、课堂上知识理解和消化比例偏低。

1.2 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介绍六大类物质结构、性质、功能,从分子水平阐释六大类物质体内生物代谢,专业术语较多,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很难直观向学生传授[9]。而传统的“食品生物化学”教学多采用板书和PPT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课堂上进行讲授,学生被动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和沟通环节较少,导致课堂教学过程比较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1.3 课堂互动性低,学生个体化差异不能得到充分重视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传统教学是在板书教学基础上单一地辅助使用PPT进行教学,教师活动空间受到限制,教师难以全面把握所有学生的听课状态,也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这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不同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情况不一,学生个体化差异不能得到充分重视和利用,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线下教学模式极大地降低了“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是“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基于“雨课堂”平台开展混合式“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创新“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2 “雨课堂”教学平台特点及优势

“雨课堂”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一款智慧教学工具,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应用广泛,与微信和PPT有机贯通,覆盖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3个环节,促使教师实现了对课程的全程监控,建立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无障碍交流和沟通[4]。

“雨课堂”包括教师端和学生端两类端口,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端向学生发布学习资源及参考资源,发布学习任务及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学生端接收资源和任务,以促进学生课前预习和准备。课中教师通过教师端发布签到、点名、提问等指令,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学生通过学生端进行签到、弹幕答题、题目作答[10],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弹幕的形式对不懂的知识点在线提问,提高课堂时间有效利用率。课后学生可以随时学习课程教学资源,并通过学生端在课程讨论区留言讨论和提问,教师通过教师端进行针对性的解答。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端对该课程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地对课程授课计划和内容进行相应调整。

3 基于“雨课堂”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食品生物化学”授课对象为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二年级学生,授课内容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酶、维生素等物质结构、性质及功能,还包括这些物质体内生物代谢和“食品生物化学”工程应用知识。基于“雨课堂”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授课、课后复习、授课总结分析4个教学阶段,4个阶段的授课模式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

“食品生物化学”基于“雨课堂”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表见表1。

表1 “食品生物化学”基于“雨课堂”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表

3.1 课前预习,充分准备

课程开课前,教师通过创建“食品生物化学”课程“雨课堂”班级,邀请班级学生加入,教师发布“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学习资源及参考资源,同时发布学习任务及学习要求。学生进入课程班级后,按照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预习和准备,提前学习教师发布的学习资源。在课程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记录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便带着问题进入到课堂学习。以第一章糖类教学为例,教师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雨课堂”班级中发布学习任务及学习要求,要求学生查阅资料糖的概念、分布、功能、分类,学习单糖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归类出10种以上重要的单糖、寡糖及其衍生物、多糖及糖复合物,举例糖类在食品中的应用案例2个以上,按实验组分组预习和实施。通过充分的课前预习,极大地提高了课程课堂学习效果,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3.2 课堂干预,加强互动

3.2.1 学生签到

学生签到的主要目的是统计出勤率并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依据,传统的教师现场点名需要5 min左右,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有的任课教师采用随机抽点名的方法以节约时间,但统计准确率不高。而“雨课堂”设置的签到功能比较准确,可以快速地记录学生签到情况。

3.2.2 设置测试题,随堂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授课的过程中,在每节课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处设置2~3个随堂测试题,为了保证答题速度和效率,测试题题型设置为选择题、判断题或者投票。这样可以随时掌握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不断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将学生注意力一直吸引到课堂上来。以第2章脂类教学为例,在教授完成脂肪酸的分类知识点后,设置选择题“脂肪酸的分类包括:①饱和脂肪酸;②单不饱和脂肪酸;③多不饱和脂肪酸;④其他脂肪酸”,通过学生作答,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

3.2.3 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提前准备好课堂讨论主题,让学生通过“雨课堂”弹幕、讨论区发言和在线连麦等形式参与讨论。以第3章蛋白质化学教学为例,课堂中设置主题“你知道的蛋白质理化性质有哪些?请对应这些性质的研究和实践应用举例。”教师开启弹幕、讨论区发言或在线连麦,邀请学生积极发言,并发放答题红包,答题最积极、答案最全面的学生获得。这样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

3.2.4 其他

同时,“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投稿、随机点名、课堂直播等新颖的教学辅助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3 课后复习,解疑答疑

课后学生可以随时学习课程教学资源,教师不断更新和补充课程学习资源。学生还可以在课程讨论区留言讨论和提问,其他学生和任课教师可以在留言区进行回复、答疑和讨论。教师也可以通过课程授课情况,在讨论区针对性地给学生提出讨论主题,提出复习的侧重点。通过课后复习、解疑答疑和主题讨论,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3.4 课程深入分析,反馈调整授课内容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每节课授课结束后,“雨课堂”自动保存此次课程过程数据,教师通过对该课程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生学习和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地对课程授课计划和内容进行相应调整。通过课程深入分析和反馈调整机制,很好地帮助教师全面认识和掌握本节课程授课全过程,为课后总结、分析和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的调整提供依据。

4 结语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食品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该课程具有课程教学内容中专业术语较多,生物代谢部分教学内容抽象,课程知识点多且分散,难以理解等特点,传统教学模式下该课程教学效果普遍偏低。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迅猛手段发展,基于“雨课堂”平台开展混合式“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创新“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经验支持。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雨课堂教学效果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专升本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以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