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宾川葡萄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

2021-12-24 03:28刘彦均涂芥兵杨爱兵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14期
关键词:宾川县宾川葡萄

刘彦均,涂芥兵,杨爱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 宾川 671600)

近年来,面对市场经济与外部环境影响,宾川县需加快葡萄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葡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该文针对宾川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希望促进宾川葡萄产业更好发展。

一、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宾川县地处金沙江南岸干热河谷地区,素有“天然温室”“热区宝地”之美誉,年平均气温18.4℃,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6.5℃。春季气温回升快,平均每月回升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719.4 h,无霜期294天,平均风速1.8 m/秒。年平均降雨量560 mm,6~10 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96.1%,11 月至次年5 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25%。冬春干暖、夏秋凉湿,春温高,秋冷迟,雨热同季,干湿分明,非常适合鲜食葡萄种植,具有生产优质高效鲜食葡萄的自然条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业农村部门积极统筹争取项目资金,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快葡萄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规范化综合防治、标准化生产管理等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建立了12 个葡萄优质高效栽培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园,葡萄节本增效与转型升级效果明显。据统计,2019 年宾川县葡萄种植面积16.24 万亩,挂果15.4 万亩,总产39.39 万吨,总产值38.29 亿元。

二、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品种结构不合理

宾川县葡萄种植时间较长,已基本形成当地特有的种植品种与模式,长久以来就会出现葡萄种植品种结构单一、中熟期品种多、产业布局不合理、市场经济效益低等产业现状[1]。目前,当地以种植红提为主,种植面积达14.6 万亩,占葡萄产业的90%,且多数为中熟品种;早熟与晚熟品种种植面积仅1.64 万亩,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影响葡萄产业的持续发展。

2、生产成本增加

宾川县葡萄种植面积较大,是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当地葡萄种植大多是露地栽培,栽培模式与技术相对落后,如单篱架高密度与单幅连棚的栽培模式,导致葡萄产量与质量无法进一步提升。

传统的栽培方式会限制葡萄的生长空间,根系分布浅,根域土壤质量差,再加上化肥的不合理施加,导致土壤有机质失衡,影响葡萄根部营养的正常吸收,造成根部受损;土壤酸、盐现象逐年突出;采收后贮藏管理不完善;重肥轻叶,叶片早衰,冬发严重。此外,自然灾害的发生,如高温、干旱、冰雹以及冻害等,不仅直接影响葡萄的质量与产量,还会增加劳动成本,降低比较效益[2]。

3、集中上市

宾川葡萄集中在7 月16 日~9 月15 日上市,占总量的65%,市场压力大。

4、盲目抢早

近年来,为了提升葡萄种植效益,部分种植户利用各种方法来缩短成熟周期,盲目抢早,通过冬季过早修剪、破眠时间提前、提早采收等措施促进葡萄早熟,或盲目追求高产,导致葡萄枝梢黄化、花穗退化。

5、重产量轻质量

部分种植户过分追求产量,不进行控产、定枝、定穗、疏花、疏果等措施,亩产量突破3000 kg 以上,甚至5000 kg 以上。产量过高会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果实大小不均匀,整体色泽差,烂果比例增大等品质问题,无法满足市场销售要求,致使种植效益不佳[3]。

6、采后弃管

有些种植户采收后不施秋肥,不进行浅锄断根,对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防治不到位,导致过早落叶、新梢抽发严重等问题。

7、栽培方法落后

宾川县主要采用多主蔓扇形单篱架露地栽培,多数行距在1.2~1.5 m,株距25~40 cm,栽培密度过大,栽培方法落后,不利于葡萄标准化生产。

三、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建议

1、引进推广优良品种

积极争取宾川县“一县一业”示范创建项目支持,加快葡萄新品种区试园项目建设,重视葡萄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展示工作,重点开发早、晚熟且耐贮运、市场潜力好的大果无核葡萄品种,做好葡萄品种种植资源储备。推广市场前景好的夏黑、火焰无核、克瑞森阳光玫瑰等优良品种,优化品种结构和成熟期结构,提高品质与质量,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

2、强化技术指导与培训

立足岗位职责,不断加强对种植户的培训与田间指导,提高葡萄科学种植管理水平,促进葡萄产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生产中尽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满足市场需求,增加经济效益。

3、控产提质

把行距增大到2.5~3.0 m,株距扩大到80~100 cm,亩株数降到222~334 株。亩枝条数控制在2500~3000 个,红提、克瑞森亩产2500~3000 kg,夏黑、维多利亚亩产1500~2500 kg,提高葡萄果品质量。

4、规范化栽培

架式由传统普通栽培模式单篱架改为“Y”型架。大“Y”架立柱高2.6~3.0 m,入土50 cm,架高2 m。同时隔行隔株间伐,按株距60~80 cm,行距200~300 cm 规范化栽培,亩种植370~550 株。以架面两边分布均匀为原则,不交叉、不重叠。挂果枝穗位节以上副梢留3 叶摘心,合理留梢。

5、适时采收、修剪、破眠

结合宾川县的气候资源条件,葡萄在12 月底至1 月底修剪,1 月上中旬至2 月初破眠促萌,葡萄含糖量16%以上时适熟采收。

6、注重采后管理

重视葡萄技术推广应用,转变种植者思想观念,提升管理水平,定期组织技术培训与田间指导,加强对葡萄采果后的管理工作。及时施用秋肥与有机肥;浅锄断根,促进根系生长;加大对葡萄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的防治工作,防止过早落叶或新梢抽发,增强葡萄树势。

7、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保证葡萄产量与质量的关键。要加大推广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的施肥技术,合理搭配,科学施用。积极提倡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通透性,防止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同时,根据不同时期葡萄的营养,合理施用萌芽肥、幼果膨大肥、增糖着色肥、秋肥等,提升种植效益。

8、推广避雨栽培,规范病虫害防治

结合宾川高原特色农业生产实际,推广“小幅单拱”避雨棚,实行避雨控病栽培。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现农药化肥“双减”,做到对症下药、适时用药,严格按规定浓度、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用药,注重药剂的合理交替使用。

9、错季栽培

充分发挥利用好当地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推广应用避雨栽培技术,开展葡萄错季(延迟)生产,调整葡萄成熟期,填补市场空缺。

四、结语

宾川县拥有种植鲜食葡萄的优越自然气候条件,经过多年种植,葡萄产业已成为宾川最大的水果产业,也是产值最高的产业,是全县增收致富奔小康最快的产业。但是,葡萄生产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需大力推广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促进葡萄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宾川县宾川葡萄
当葡萄成熟时
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探析
宾川行(三首)
宾川行(四章)
芒果行道树,宾川亮丽的風景
宾川,我們在詩行上相遇
浅析宾川县小Ⅱ型水库养殖罗非鱼越冬技术
宾川县总工会:积极安排部署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等三则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