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小麦种植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2021-12-24 03:28方翠琴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14期
关键词:越夏白粉病孢子

方翠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四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和硕 841204)

小麦是24 团主要农作物,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小麦种植面积呈扩大趋势,加强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十分重要。小麦病虫害防治应结合不同地区发生特点,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措施,充分发挥自然调控作用,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保护田间作物,促进农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营造复杂的生物群落,实现动态化控制。

一、小麦锈病

1、发生特点

小麦锈病是常见病害,又称黄疸病,分为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 种,是当地分布较广、传播速度较快、危害面积最大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以夏孢子堆在小麦上完成周年循环侵染,尚未发现病菌转移到其他寄主中繁殖生长,侵染循环分为越夏、秋苗、越冬和春季流行4 个环节。秋季,越夏的菌群会随气流传播[1]。秋苗发病主要开始在冬小麦播种后1 个月左右,发病时间取决于菌源距离和播种期,距离越夏菌源越近、播种时间越早会较早发病。外界平均气温下降到1~2℃后,病原菌开始进入到越冬阶段。

该病主要危害叶子、叶鞘、茎秆等部位,发病初期幼苗上产生多层次轮状排列的黄色夏孢子堆。成年植株叶片发病初期夏孢子堆呈现长条状,鲜黄色,外观呈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行,后期表皮破裂散出大量褐色粉末状物质。

2、综合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化肥使用量,提倡使用堆肥或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肥、钾肥,合理搭配氮磷钾用量,增强小麦抗病能力。前期严格控制氮肥使用量,避免小麦贪青、晚熟,病害加重。科学灌溉,土壤湿度过大或连续降雨后应做好田间排水工作,后期田间发病较严重时适当灌溉。

小麦拔节期到孕穗期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或使用25%丙环唑乳油2000 倍液进行防治。当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等病害混合发生后,发病初期每亩可使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5 g,兑水50 kg,喷雾,效果显著。

二、小麦白粉病

1、发生特点

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威胁小麦生长的病害之一。该病的适宜温度为15~20℃,外界温度低于10℃时发病较缓慢,田间相对湿度大于70%时可能造成病害加速流行。特别是进入5 月后,外界温度逐渐回升,降雨量逐渐增多,该病呈加重发生趋势[2]。田间湿度过大、阴雨连绵是造成小麦白粉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小麦生长后期如果碰到连续阴雨,降雨量偏多且分布均匀,同时温度偏低,将会延长小麦白粉病的发病周期,加重病情。

该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严重时可向叶鞘等部位传播,幼苗阶段和成熟阶段均可发生。初期在叶子表面生长出长丝状的白色霉菌点,随后表面覆盖一层霉菌层并逐渐加厚,外观呈绒毛状,白色,然后逐渐变成灰白色,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散出很多黑色小点,这是病菌的有性近代闭囊壳。

2、综合防治措施

优先选择抗病小麦品种,抗病能力差时应进行药物防治,加强前期针对性防控。发现中心株或中心病团后,及时喷药防治。种植时科学施肥,调控氮、磷、钾肥的使用比例,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密植,注意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降低田间湿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近年来,防治白粉病的主要药物是粉锈宁,小麦生长期病情指数达到4 以上时喷雾防治。一般每亩使用20%粉锈宁乳剂45 mL,兑水10 kg,使用迷你喷雾器喷雾,或加水50 kg 进行常量喷雾。病情严重时,间隔7~10天喷雾1次,连续2~3次。还可选择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喷雾防治。

三、小麦黑穗病

1、发生特点

小麦黑穗病又称为黑疸病,病原菌以厚坦孢子附着在种子外表或混入粪土中越冬越夏。种子发芽后,厚坦孢子随即萌发,先产生菌丝,顶端生长出6~8 个线状坦孢子,侵入生长点后以菌丝体形态随小麦生长发育。穗期破坏花器的正常生长发育,抽穗后在麦粒中形成菌瘿。病原菌的最佳萌发温度为16~20℃,侵入麦苗的温度为5~20℃,最适宜温度为9~12℃[3]。田间持水量在40%以下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和侵染。小麦播种中如果播种过深,不利于小麦苗出土,会增加病原菌的侵染机会,田间病害加重。

该病先在小麦穗部出现病斑,一般病株较矮,分蘖较多。病穗稍短且直,颜色较深,初为灰绿,后为灰黄。颖壳麦芒外张,露出部分病粒(菌瘿)。病粒较健粒短粗,初为暗绿,后变灰黑,包一层灰膜,内部充满黑色粉末,即病菌厚坦孢子。

2、综合防治措施

推广应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带菌肥料应加入相应的有机物质,堆积发酵,使用时需与种子保持一段距离。严格控制播种深度,小麦黑穗病防治宜早不宜迟。

常年发病较严重的种植地可在播种前使用20%立克秀拌种剂15 g,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后,与10 kg 小麦种子混合均匀,晾干后播种。也可选择用种量1.5%~2.0%的20%粉锈宁,或0.1%~1.5%的15%三唑醇拌种,防控效果很好。

四、小麦蚜虫

1、发生特点

小麦蚜虫是小麦种植中的主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害虫主要危害小麦叶片和穗部,阻碍小麦生长发育。另外害虫群聚会排出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和穗部,影响小麦叶子进行光合作用,造成小麦减产甚至绝产。该害虫也是病毒病、霉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传播媒介。

2、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当蚜穗率达到15%以上、百株蚜量达到800~1000 头时,应立即用药防治。每亩用5%利虫净25~30 mL或10%蚜虱净粉剂20 g,兑水40 kg,喷雾防治。也可使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5~7 g,兑水30 kg,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五、结语

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小麦栽培需构建综合性防控方案,坚持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当田间病虫害达到防治标准后,及时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控,禁止使用高毒、高残农药,避免药物残留。应认真鉴别,明确病虫害发生原因和发生特点,对症用药,合理防治,提高小麦种植效益。

猜你喜欢
越夏白粉病孢子
油菜根肿病菌的生物学特征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枯草芽孢杆菌对宜良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避雨栽培模式下气象因子对一年两收冬季葡萄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果树安全越夏四注意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李子树采后的越夏管理方法
甘肃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striiformis f. sp. tritici)越夏气候区划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一种越夏小黄瓜防虫的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