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实践研究

2021-12-27 22:48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财务财务管理信息化

田 丽

(长春财经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22)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既面临着广阔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挑战与竞争。为进一步夯实财务管理成效,必须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特征,精准全面地采用高效且科学的财务管理对策,进一步推动高校各项工作的持续快速开展。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利用大数据技术的现实意义

为进一步夯实高校财务管理成效,也为了更好地保障高校各项工作的持续推进,应积极有效地采用大数据技术。

(一)优化财务信息数据的利用实效

高校财务管理,是建立在夯实且广泛的信息数据的基础之上的。通过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指导高校各项业务的开展,也能够整体保障高校资金的使用安全。在传统时代背景下,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更多是通过人工方式,这不仅难以提升财务管理实效,也容易造成较大的人力资源浪费与消耗。为改变这一管理弊端,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高效化的管理。基于大数据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校财务信息数据的利用成效,能够建立在广泛且全面的财务信息数据的基础上,整体保障高校财务管理的成效与质量。特别是依托于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高效联动以及全面配合,这就为财务管理决策等,奠定了夯实的信息基础。

(二)实现财务预算的全过程管理

在高校各项事业的开展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始终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在传统管理体系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以及缺陷,预算管理缺乏全面性、规范性以及科学性等,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各项事业的有序发展。依托于大数据技术手段,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有效构建全过程的预算管理体系,能够更好地指导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高校能利用大数据建立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平台,进行数据深挖,完善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监督、评价,从而有效改善传统预算“重编制、轻管理”的一大弊端,并及时获取所有的财务信息数据,提高预算的全程控制及执行管理,有效配置高校的资源,最终提升资产、资金的利用率。

(三)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能力

不可否认,财务管理是高校各项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但一直以来,高校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明显缺乏科学且高效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能力,也缺乏精细化的风险管控方式,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的健康有序发展。依托于大数据技术,高校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等,都可以建立在广泛全面的信息数据的基础之上,切实有效地提升其决策力度,更好地保证执行水平。同时,依托于大数据技术,能够将财务信息数据等全面公开以及高效共享,利于管理人员从这些信息数据中研判出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总而言之,在高校财务管理的实践过程中,精准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高效且科学的预警管理,能够及时研判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漏洞,能够为财务内控工作奠定夯实的根基。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大数据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高校财务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它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财务管理的力度以及成效,也容易给高校原本的财务管理体系带来较大的冲击。作为高校,应该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变革以及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夯实财务管理力度,更好地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持续有效发展。当前阶段,高校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尚存在着较大的困境。

(一)会计信息的安全问题

在高校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大数据技术的科学且高效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优化高校财务管理成效,也能够实现财务信息数据的高效共享。但同时,相对开放化的管理模式,以及财务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等,事实上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比如大数据带来的信息查询、分析的便捷。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滥用的风险和信息被盗窃的风险。特别是在高校财务管理的决策过程中,可能需要依赖于广泛而全面的信息数据,如何保障这些信息数据的真实有效性,或者在信息数据的传输过程中,不会造成丢失、篡改等,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财务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只有认真全面地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财务管理实效以及整体安全性。

(二)对财务技术手段的要求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为积极有效地推动财务管理的创新,必须卓有成效地应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积极更新自身的财务管理设施设备,切实打造高效互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当前,高校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技术设施整体较为落后,人员的信息素养也有待提升,这些都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的要求。甚至还有部分环节,采用人工做账的方式,不仅整体的工作成效相对不高,而且工作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可以说,高校若想不断夯实财务管理的力度以及水平,就必须主动进行变革和创新。

三、大数据时代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在财务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应该主动积极地进行技术创新,同时全方位变革财务管理理念,积极优化财务管理方式,最大程度夯实自身的财务管理力度。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高校若想不断夯实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必须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充分全面地结合自身的发展特征,搭建完善化、科学化、精细化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推动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高校应该做好精细化的投入,积极结合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科学构建符合高校财务管理特色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以及基础业务等全面统筹到管理平台中。是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基础,也是保障高校各项事业稳步推进的前提要件。为此,高校应该行之有效地创设科学且高效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真正做到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高校在搭设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还应该主动将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与其他各部门的系统有效地联动起来,真正实现信息数据的全面共享。事实上,财务管理与高校各项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传统形态下的财务管理,更多是单一化、单向化的管理模式,很难发挥其指导以及揭示作用。为有效变革财务管理模式,也为了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的整体作用,有必要依托于全面共享的平台,来实现信息数据的整体传输以及全面传递。

(二)重视人才培养,提升信息素养

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于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若要真正意义上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最大限度地夯实他们的信息素养。高校在财务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当前阶段的工作需求,应该科学整合现阶段的工作任务,积极引入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才。通过积极引入高素质人才,高校可以快速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也利于关键信息数据的挖掘以及整合分析等。在财务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高校应该科学全面的构建多元化的培训体系,切实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掌握夯实专业技能,熟练操作相关的信息化平台,积极提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及技能。此外,为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数据开发的主动性,财务信息数据分析的积极性,高校还可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高效全面的评价对考核进行把关,切实有效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养。

(三)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完善风险预警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校应该积极建立完善化、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全方位搭建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进一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整体成效。在财务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高校应该主动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修正财务管理制度中的问题以及不足,夯实自身的管理实效。比如在制度体系的完善过程中,高校应该着眼于信息数据的应用,积极建立预算管理体系,依托于广泛全面的信息数据的挖掘以及分析利用等,切实保障预算编制工作的精准性以及全面性,更好地夯实预算的执行力度。同时,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高校还应该建立科学的财务成本核算、分析等制度,严格管控各项支出,切实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再比如高校还应该建立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透明化、规范化、严谨化,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高校还应该主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丰富多元的信息数据,为风险预警工作奠定了夯实的数据基础。高校只有精准全面地挖掘相关的信息数据,才能够提升风险预警能力,也才能够合理地规避财务风险。

(四)加大网络安全管理,提升信息质量与安全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性,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此,高校应该主动搭建完善化、精细化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财务信息数据在传输以及利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或者安全隐患。为此,高校应该积极搭建财务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通过访问权限的设置、密钥技术的应用等,从源头上来防范可能出现的网络安全。同时,高校应该委派专人来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管理,定期进行维护更新以及技术升级等,切实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安全。此外,高校还应该着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素养,引导他们在应用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随意访问其他外网。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在财务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应该精准把握其发展特征,积极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体系,切实实现信息数据的全面共享,更进一步地夯实以及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实效。

猜你喜欢
财务财务管理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月“睹”教育信息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如何应用管理会计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