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研究

2021-12-29 12:39谢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0期
关键词:四肢骨折临床效果

谢平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四肢骨折;临床效果

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四肢骨折的发病率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以及建筑、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而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措施不当,则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四肢功能障碍、感染、骨不连以及骨延迟愈合等严重情况,使得致残率大幅度增加,并且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1]。本院将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应用于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工作中,并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80例,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44例、36例;年龄27~77岁,平均年龄(45.99±2.18)岁;致伤原因:钝器击打、交通事故、跌倒、高空坠落以及其他原因分别为29例、16例、15例、12例及8例;骨折种类:股骨骨折、肱骨骨折、尺桡部骨折、胫腓骨骨折以及其他部位骨折分别为23例、18例、14例、11例及14例。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奇偶数字方式1:1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做t检验或c2检验,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可比。纳入标准:经CT、X线片等相关临床检查确定符合四肢骨折的诊断标准[2];单一位置骨折者;本次研究报批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患者均表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脏器严重功能障碍(心、肝、脑、肾等)疾病者;精神状态异常、听力或交流障碍、或者痴呆症者;合并肿瘤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存在手术麻醉剂等手术用品禁忌症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要做好抗感染治疗,针对存在肿胀症状的患者,需要抬高患肢并进行牵引,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参照组患者采纳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骨折部位等来合理选择钢板的长度以及尺寸,将骨膜分开,于患者骨折部位放入固定器,将钢板在骨面上固定妥当,拧好螺丝;采用X射线或者CT照射等方式来确定操作方式的准确性,在确认无误后对骨折部位进行包扎[3]。

治疗组患者采纳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对患者采取仰卧位,于患者骨折部位前外侧作手术切口,充分暴露骨折斷裂处并将断端组织进行彻底清除,对骨折部位进行解剖复位处理,结合患者的骨折部位以及实际情况等选择针对性的钢板,并将其于胫骨外侧处附着,进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处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应用胫骨外侧肌肉来覆盖钢板[4],术后常规缝合伤口,并常规引流1d,石膏固定2~4周的时间。术后两组患者均需要接受8~10d的抗生素滴注治疗,密切关注患者切口情况。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Johner-Wruh评分[5]进行判定,如果术后患者膝踝关节能够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骨折完全愈合,步态良好,则判定为优;如果术后患者踝关节和膝关节的活动度在80°以上,骨折处基本愈合,则判定为良;如果术后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在50°~75°之间,膝关节活动度在75°~80°之间,则判定为中;如果术后未达到上述指标,则判定为差;治疗优良率以优、良者总和所占比重计算。②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评分(采用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6]进行评定)、骨折愈合时间、X线骨痂评分(依据Femadez-es-teve标准[7]进行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并对比。③对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关节僵硬、愈合延迟、感染以及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完整的收集,并运用SPSS22.0软件来数据进行处理,组与组之间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来进行检验;组与组之间的临床效果(%)用c2来进行检验;同时按照P<0.05的标准,来衡量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就治疗优良率而言,治疗组患者为91.67%,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0.83%,有统计学意义(c2=9.012,P<0.01),详见表1。

2.2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就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评分、骨折愈合时间、X线骨痂评分以及住院时间)而言,治疗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14.105、8.451、12.025、7.251、10.687,P<0.01),详见表2。

2.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00%(12/40),其中关节僵硬、愈合延迟、感染以及固定松动分别为5例、4例、2例及1例;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其中关节僵硬、愈合延迟、感染以及固定松动分别为1例、1例、1例及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0.887,P=0.000)。

3 讨论

当四肢受到强烈的外力作用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折破裂损伤,也就是四肢骨折,而随着外力的不断增加,就会出现骨质严重移位或者破损断裂的情况,进而对肌肉组织以及神经血管等造成严重损伤,股骨骨折、肱骨骨折、尺桡部骨折、胫腓骨骨折等均属于四肢骨折的范畴,如果治疗不及时则有可能导致患肢坏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即使接受有效的治疗,也有可能存在终身性后遗症[8],使患者的生活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钢板螺钉内固定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四肢骨折最常见的方式,随着对患者的皮肤损害较小,手术时间也相对较短,但是预后效果较差,并且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导致骨膜周围软组织的迫害,因此骨缺血、骨头坏死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除此之外,手术钢板位置的放置以及螺钉长度的选择不适宜均有可能导致患肢部位水肿和炎症等问题的出现,不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9]。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属于一种微创治疗方案,由于不需要对骨折部位进行大范围的组织剥离,从而有效保护了骨膜周围组织,使关节生物学的完整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不会影响到患肢的持续供血;锁定加压钢板能够与骨折位置更好的贴合,术后出现钢板断裂、弯折以及螺钉松动的情况几乎没有,并且固定位置具有较好的牢固性以及稳定性,能够使患者关节受限情况得到显著改善;除此之外,这种治疗方法术中出血量较少,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应激反应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骨折恢复效率以及手术安全度得到显著提高,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治疗优良率而言,治疗组患者为92.5%,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0.00%,有统计学意义(c2=9.012,P<0.01);就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评分、骨折愈合时间、X线骨痂评分以及住院时间)而言,治疗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14.105、8.451、12.025、7.251、10.687,P<0.01);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言,治疗组患者为7.5%,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0.887,P=0.000)。综上所述,四肢骨折患者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效果确切,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是一种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的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手段,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四肢骨折临床效果
民间疗法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初探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40例临床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四肢骨折合并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骨折内固定手术时机探讨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