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研究进展

2021-12-30 08:52郑慧芝
科学咨询 2021年14期
关键词:肝郁脾虚中成药

郑慧芝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脂肪肝的致病因素有多种,如高脂肪类食物摄入、作息不规律、嗜酒等,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健康饮食、不规律作息成为人们的常见生活习惯,进一步加大了脂肪肝的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成人患病率逐年上升,高达25%[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研究还发现,该病的患病群体有低龄化趋势。脂肪肝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发展成肝癌。目前来看,脂肪肝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且该病无特效药。在众多的药物中,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还能调节患者的脂质代谢,副作用也比较小[2]。对此,本文就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研究进展展开论述,进一步探究中医药对治疗脂肪肝的作用。

一、脂肪肝发病机制研究

我国医学书籍中并没有“脂肪肝”的记载。该病为西医病名,但其发病机制可用中医病理知识解释。按照中医的说法,脂肪肝属于“胁痛”“积聚”“痰浊”“肝积”等范畴[3]。许多学者致力于该病的研究,得出了多种结论。有学者认为,脂肪肝是患者饮食不当、情绪失调、多种疾病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发病原因为湿热、气滞、血瘀;且该病作用位置在肝,对患者脾胃也有很大影响;患者痰湿蕴结、气滞血瘀,长期下去,容易阻碍肝代谢,进而发展成为脂肪肝。也有学者认为,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为气虚,主要体现在正气先虚,由于患者处于多种疾病中,其正气被伤、肝功能受损、气血亏虚,进而发展成脂肪肝。另外,有学者认为,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还有学者认为,脂肪肝的发病基础是脾气虚、毒邪内蕴等。对于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专家们各执己见。总体来看,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为脾虚、缺乏运动、肾阳不足、肝失疏泄、气血亏虚、精微失于输布、痰瘀所致,其作用位置为肝,还会对脾胃造成一定影响;患者临床表现为肝郁、气滞、积食等,可通过中药进行调理,进一步改善其肝功能。

二、脂肪肝治疗方法研究

(一)辨证分型治疗

该治疗方式是中医的精髓,主张辨证下药。目前来看,脂肪肝有多个分型,一般情况下,分为四个类型,即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瘀血阻络。很多学者对脂肪肝分型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部分学者认为,脂肪肝分型应为五种:第一种为痰湿阻络型,治疗以化痰为主,还要注重祛湿,采用的药物为涤痰汤合胃苓汤加减;第二种为肝郁气滞型,治疗主要以改善脾胃功能、活血、行气为主,采用的药物为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第三种为肝郁脾虚型,治疗主要以化郁为主,同时要益气,采用的药物为逍遥散,在此基础上加入四君子汤加减;第四种为痰瘀互结型,治疗主要以化痰为主,使痰结散开,采用的药物为消痒丸,在此基础上增加化积丸加减;第五种为肝肾阴虚型,治疗主要以改善肝功能为主,同时要改善肾功能,采用的药物为一贯煎加减。部分学者将脂肪肝分为四型:第一种与上述提到的第三种相同,治疗方式也相同;第二种与上述提到的第四种相同,用药有所区别,一般情况下,予以患者茵陈蒿汤,在此基础上,加入膈下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第三种为痰湿内阻型,治疗过程中采用的药物为平胃散,为了提升治疗效果,还要加入二陈汤加减;第四种为湿热内蕴型,治疗主要以祛湿为主,选择的药物为小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还有部分学者将脂肪肝分为三型:第一种为肝郁脾虚型,治疗方式与上文提到的相同;第二种为痰湿内阻,治疗方式也与上文提到的相同;第三种为气滞血瘀型,治疗主要以活血通络为主,采用的药物为当归、川芎、红花、三七四种药材。对于脂肪肝,不同学者的看法不同,分型不同,治疗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

(二)中成药治疗

中成药副作用少,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配比、用量,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相比于西药成分,中成药的有效性及价格更占优势,能够被大多数患者接受。相关学者为了进一步研究中成药与西药成分对脂肪肝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相关实验。胡爱红随机抽取92例患者进行实验,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奇数为一组,偶数为一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取中成药治疗,主要功效为保肝降脂;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予以患者护肝片。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方式治疗,结果差异明显。前组治疗有效率91.3%,显著高于后组的63.0%,且已经排除偶然因素,P<0.05。此外,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大致相同。由此可见,中成药治疗脂肪肝的效果优于西药,且副作用比较少,患者肝功能改善也较明显。

(三)针灸治疗

在脂肪肝治疗过程中,针灸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其治疗范围比较广,多数症状均适宜。中医通过辨证了解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后,选择合适的穴位针灸,一般情况下,应选择几处主穴,再选基础配穴,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相比于药物治疗法,针灸的安全性更高,特别是在一些瘀结类病症的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部分学者通过实验研究针灸治疗效果。某学者在针灸过程中选择的穴位为关元、足三里穴,针灸方法为提插补法。为了提升治疗效果,他还选择多个配穴,如中脘、合谷、太冲及内关穴,行提插泻法(此处治疗的患者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了更好地对比实验结果,该学者还设置了对照组,予以患者水林佳片。经过数周治疗,该学者发现,前一组患者比后一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优。由此可见,针灸法用于治疗脂肪肝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还能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针灸法为中医常见的治疗方法。中医师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可发挥其优势,合理选择穴位,提升治疗效果。

三、研究展望

现阶段,中医被广泛用于脂肪肝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于西药,中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虽然中药对脂肪肝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治疗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医生对脂肪肝症分型把握不准。现阶段,脂肪肝症发病机制在临床上尚无明确界定。脂肪肝致病因素很多,且该病特异性表现不明显,诊断主要以B超检测为主,必要时,也结合一些活体检测。从中医治疗情况来看,脂肪肝治疗方式目前尚无明确规定,且诊断还缺乏客观的判断依据。虽然多数学者致力于相关研究,但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不能为脂肪肝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关于脂肪肝的中药治疗方法,还有待更多专家进行深入研究。

四、结束语

中医在脂肪肝治疗中有很大的优势,不仅成本比较低,而且安全性比较高,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极低。在治疗过程中,专家要深入研究脂肪肝的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相关机构还要加大对中药作用的挖掘力度,使其为脂肪肝治疗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肝郁脾虚中成药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医观点:脾为什么重要 脾虚症状的自查与调理方法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