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构建与管理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以《VLAN技术》为例

2021-12-30 08:52车方圆
科学咨询 2021年14期
关键词:交换机概念目标

车方圆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 天津 300131)

一、教学设计依据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课使用的是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这本教材。本书贯彻“项目制教学”思想,按照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的全新教学模式编写。本次课以项目实施为目标,使用学做相间、教学互动的教学方法。《部门间网络的安全隔离——VLAN技术》选用的是教材第二单元的项目二。VLAN是网络技术中最为常见的技术,也是实现部门间网络安全隔离最为关键的技术。本次课将VLAN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单交换机上划分VLAN的实训内容整合到一起,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抽象的概念落到生活实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任务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子网地址规划的相关知识,但对VLAN技术的相关知识及实践操作还存在疑惑。中职学生的特点是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团队意识淡薄,但对实际动手操作还是比较感兴趣,也更有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善于利用网络、微课等方式进行学习。因此,利用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更利于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课确立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VLAN的概念及作用;掌握VLAN的机制、优势及划分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在交换机上创建VLAN、将端口划分到对应的VLAN中;能够通过小组协作实现在单交换机上划分VLAN。

素质目标:培养沟通交流的能力及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工作认真、细致、安全操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根据教学标准及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VLAN划分的优势及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在交换机上创建VLAN、将端口划分到对应的VLAN中。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进行了细化分层,主要分为理解概念、掌握原理、学会应用3个层次,层层递进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了各分层目标对应的教学阶段。对于VLAN的概念,本节课将利用趣味视频引导学生引入学习任务,并通过问答结合PPT讲解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VLAN的概念及意义;对于VLAN的原理,本节课将通过动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VLAN通过限制广播帧的转发范围分割广播域,从而将一台交换机在逻辑上划分为数台交换机的原理。

二、教学过程设计

在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课前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前预习VLAN的概念及意义。课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讲授新知识,模拟演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工实施完成实训任务。课后,学生完成作业,进行巩固提高。

(一)课前学习

在课程开展前,教师在超星移动学习平台上发布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视频理解VLAN的概念及作用,并在讨论区发布讨论,为什么要划分VLAN,VLAN的作用是什么?师生讨论交流,实现互助学习。学生完成学习通平台上的课前测验,作为总评成绩的第一部分,反馈课前自学情况。教师根据课前测验成绩对学生进行强弱搭配分组,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为后续小组学习奠定基础[1]。

(二)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主要分为新课导入、理解概念、掌握原理、项目实施、项目测试、总结提升六个环节。

1.新课引入

在课程开始前,教师组织学生首先在学习通发起签到,并通过问答方式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接下来,教师为学生播放视频认识VLAN技术,引导学生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根据视频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学校为了保证财务网的信息安全,即学校中财务网需要保密的信息不能被校园网中其他部门直接访问,那么我们该如何实现财务网和教学网以及其他网络之间的安全隔离,通过什么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VLAN技术。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导入本次课的学习任务。

2.理解概念

教师通过与课前自主学习的有效衔接,并通过PPT中的案例讲解及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VLAN的概念及意义、掌握VLAN划分的作用,使抽象的概念落到生活实处。

3.掌握原理

课堂上,教师通过动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VLAN通过限制广播帧的转发范围分割广播域,从而将一台交换机在逻辑上划分为数台交换机的原理。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VLAN划分的优势,将讨论结果写在A4纸上并派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各组的总结及发言情况给与分数评价,此次成绩将作为总评成绩的第二部分。[2]

4.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实验设备、讲解相关实验安全规则、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强化安全意识。根据模拟工作场景,教师布置各小组绘制实验拓扑图的任务,巡回观察学生的绘制情况并指导。然后,教师指导各组根据绘制的网络拓扑图,进行线路连接。针对教学难点,教师结合PPT及网络模拟软件,对如何在交换机上创建VLAN以及如何将端口划分到对应的VLAN中进行集中讲解,并将单交换机上划分VLAN技术的实现过程分为4个子任务。子任务一:给PC机配置IP地址;子任务二:测试PC机的连通性;子任务三:在交换机上划分VLAN10和VLAN20;子任务四:将端口划分到相应的VLAN,测试PC机的连通性。[3]

5.项目测试

小组比拼完成后,教师检查学生项目测试结果,并巡回指导学生改正错误,然后选派小组进行演示,并做问题总结。之后,教师做问题解决方案的总结,培养学生小组协作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发放实训报告,自评、互评表,检查学生整理实训台的情况

6.总结提升

教师对本节的内容做一个整体的总结,对重点难点知识再次提示。想要对一个中型网络进行部门与部门之间网络的安全隔离,那么合理划分VLAN是必不可少的。什么是VLAN,VLAN的工作机制、VLAN划分的意义和优势是什么,如何基于交换机端口划分VLAN,我们本节课就给出了答案。

(三)课后巩固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发布本节课作业,并布置预习作业,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完成作业,及时反馈,巩固提升。

三、特色创新

(一)本课堂教学以如何实现财务网和教学网以及其他网络之间的隔离为实例,导入学习任务,使学生树立信息安全的基本理念,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使抽象的概念落到生活实处,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二)本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线上线下学习方式,利用了动画、视频、PPT课件、网络模拟软件等资源,引导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并突出实践应用,培养了学生沟通和交流网络技术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教学反思

本次课堂教学以理论加实践学习为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基本能够理解VLAN的概念、VALN的工作机制及优势,掌握基于端口划分VLAN的方法,9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相关操作。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协作的能力,激发了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一)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掌握能力不一,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实训时跟不上节奏。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并更多的给予指导,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二)在课后作业中发现,对VLAN划分的相关配置命令,学生还不能够灵活运用。教师应该给学生分配更多记忆和练习的时间,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次课堂教学基于任务驱动,以中职网络构建与管理课程中《VLAN技术》信息化教学案例的设计为例,从教学设计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特色创新、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展开介绍。本次教学对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认真细致安全操作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等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交换机概念目标
面向未来网络的白盒交换机体系综述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局域网交换机管理IP的规划与配置方案的探讨
幾樣概念店
更换汇聚交换机遇到的问题
基于地铁交换机电源设计思考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