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武器》中的“别武”三部曲

2021-12-30 08:52郭柏含
科学咨询 2021年14期
关键词:凯瑟琳亨利武器

郭柏含 冯 溢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社会上充满了动乱和危机,人们的精神处于“荒原”状态——在现实社会中看不到活着的希望,内心时时感到空虚、无助和迷茫。海明威参加了战争,深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罪恶,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战情绪。 《永别了,武器》以主人公亨利的经历表达了自己的反战情绪。亨利最初作为建筑专业的大学生怀着热血和梦想参加战争。两年的真正经历让亨利看尽了鲜血和死亡,逐渐陷入迷茫、空虚和彷徨状态。这让他的内心非常痛苦,最终选择远离战争。可以说,《永别了,武器》展现的就是主人公亨利“别武”的经历,是从精神上、行动上最终选择彻底告别武器的过程。

一、从自愿参战到厌恶战争——亨利从精神上告别武器

小说的开篇,主人公亨利是典型的美国军官形象。一战爆发以后,亨利怀着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成为了救助队的中尉加入了战争。亨利性格单纯善良、平易近人,在军队中树立了良好的声望。他内心充满着一腔热血,希望通过战争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人们的自由和幸福生活而战。这个时候的亨利,对于战争充满自信,与凯瑟琳的交谈中亨利曾经说过:“这里是不会垮的。”从中可以看到亨利对于战争的坚定信念。这个时候的亨利,对于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总是尽职尽责的做好每一件事情,即使休假期间也会认真仔细地检查好车辆的状况,自身工作职责之外的事情也会完成得很好。

亨利参加战争的初衷是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有益的事情。但是,战争的残酷让他的内心感到不安宁。亨利对于战争的幻想逐渐消失,理想逐渐变得模糊。他和战友们一样士气低落,对于一切漠不关心,整天沉浸在美酒之中来打发时间。随着战争的发展,亨利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于是越来越厌恶这场战争。这个时间中,亨利无论是在军官餐厅饮酒、和司机们聊天还是与凯瑟琳聊天,这些时候亨利的言语中都是充满了对于战争的失望和厌恶。可以说,亨利逐渐对战争产生了怀疑。亨利由于腿伤被转移到了米兰治疗,这个时候他短暂地隔离了战场。当亨利重新回到战场的时候,他已经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对于战争的厌恶之情,如“我对于这场战争已经很厌倦了。要是我离开这里的话,我是不想回来的。”“这战争可把我折磨死了,我给它弄得郁郁不乐。”“这个夏天让很多人懂得了战争。”重新回到战场的亨利开始怀疑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到底是自由还是不幸,那些光荣、牺牲的字眼开始让他感到怀疑。尽管亨利仍然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仍然坚守自身的职责,但是他的内心已经失去了对于战争的信念。可以说,亨利已经从最初的渴望参与战争到后来的厌恶战争,从精神上已经远离战争,告别了武器。

二、从主动参战到逃离战场——亨利从行动上告别武器

意大利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了,军队奉命大撤退。在撤退的过程中,士兵们毫无斗志,展现了浓重的厌战情绪,“战争不会继续下去的”“我们正在回家,战争结束了。”“人人都在回家。”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士兵们严重厌恶战争,他们渴望和平,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亨利看到这些,对于战争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他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到达科尔蒙斯。战友被意大利士兵击中身亡,这一方面让亨利和战友感到巨大的恐慌,另一方面让亨利再次认识到战争已经毫无正义感可言,他已经对这场战争彻底失望了。由于亨利和部队走散了,意大利兵将亨利当成德国特务抓了起来,他们抓到可疑人员并不进行认真审问和甄别,而是简单审问几句就要拉到河边枪决。亨利即将被审问的时候,毅然选择了逃跑,他跳进冰冷的河水之中。河水湍急,将亨利吞没。但幸运的是,一根木头救了他的命。捡回一条命的亨利,再也不去想战争,他认为:“愤怒在河里被洗掉了,任何义务责任也一同洗掉了。”经过河水的洗礼,亨利净化了心灵,冲去了对于战争的美好幻想,从此彻底告别了战场,翻开了生活上的新的一页。他战胜了饥饿、疼痛、追捕,彻底逃离了战争,彻底告别了武器。

在离开部队脱离军人的身份后,亨利对于战争充满了厌恶,不仅从不去想了解战争的有关情况,而且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内容也总是避免与前线战事相关。不得已聊到战争的时候,亨利总是说:“糟糕透了,为什么打仗? 不知道,我是傻瓜。我不愿去想起战事,和我没关系了。”为了远离战争,亨利带着爱人凯瑟琳从硝烟滚滚的意大利来到中立国瑞士。这个时候的亨利对战争虚伪的外表有了真切的认知,从行为上体现处了其内心深处的声音——远离战争,告别武器!

三、厌恶战争,逃离战场——亨利彻底告别武器

从部队逃离之后,亨利换上平民的服装,从此不再关心任何关于战争的事情,企图忘掉战争。尽管亨利不看报纸,主动远离战争,从不打听关于战争的事情,但是他很难彻底摆脱战争。亨利每天都能看到来来往往的士兵,听到人们议论前线战事情况。这个时候,亨利的身心还是徘徊在战争的边缘,并没有彻底地告别战争。亨利自己也发现,“战争对我个人来说,已经结束了。但是我又并不觉得有真正结束了的感觉。我的心情就好比一个逃学的学生,正在思量学校里在某一钟点在搞什么活动。”一次,意大利宪兵发现了亨利的消息,准备逮捕。亨利及时得到消息,并在酒保的帮助下连夜逃离意大利,开始了彻底告别武器的艰难历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瑞士是中立国,是和平的代表。亨利选择逃离意大利,奔向代表和平的瑞士。这种告别是充满坎坷和危险的,在充满暴风雨的夜里在湖上划船出行,一夜的奔波让亨利不仅疲惫不堪而且心惊胆颤。不仅胳膊、肩膀、背部,甚至手都疼痛难忍。一切的痛苦都是值得的,这是幸福生活来临之前的阵痛。经历无数的坎坷和波折,亨利终于到达了代表和平的瑞士。在瑞士,亨利和爱人凯瑟琳远离了战争,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四、亨利“别武”变化原因

亨利最初是一腔热血的青年,经过两年的战争经历,鲜血和死亡让他认识到战争的虚伪,生命的毫无价值。这让他的内心十分痛苦,急切渴望有外力来帮助他走出迷茫。亨利的变化,有其自身思想认识的原因,外力中起到主要作用的一是战争的洗礼,二是爱情的催化。

(一)战争的洗礼

经过战争的洗礼,亨利对于战争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初,在为了和平而战的影响下,亨利主动参加了战争。但是,随着经历了战争,亨利对于战争的目的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逐渐对于事情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对于战争不再报任何幻想,认为战争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在战争中受伤的亨利,逐渐认识到战争可怕的一面。尽管享受着战争带来的荣誉,但是亨利对于战争的兴趣在逐渐减弱,逐渐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尽管履行着军人的职责,但是亨利对于战争越来越失望。随着不断有战友离去,亨利深刻地认识到战争可怕的一面。亨利被捕之后,在面对死亡的一瞬间明白了战争的灾难性,从此彻底放弃了战争。

在亨利的眼中,战争一直朝着糟糕的方向发展,从最初的为自由和民主而战,到后来的为了胜利而战,最终为了毁灭而战。经历了这些变化,亨利从坚定到迷茫再到坚定的过程,是受到了战争的洗礼。

(二)爱情的催化

在战争中感到迷茫的亨利,遇到了生命中的挚爱。在亨利受伤住院期间,凯瑟琳出现在他的眼前。亨利对她一见钟情,“我对她着迷了。我简直不敢相信她是真的存在,紧紧地握着她的手。”“当我看到她,我爱上了她。”“我要把我的一切都交给她。”“我真的很喜欢。你让我疯狂。”亨利和凯瑟琳很快坠入爱河,两个人一起疗伤、娱乐,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夏天。和凯瑟琳一起待的地方,亨利也看作是两个人的家。对于亨利来说,凯瑟琳不仅仅是一个爱人,更是美好生活的希望。在亨利伤好重返战争后,他始终保持着对于凯瑟琳的思念,甚至常常做梦回到凯瑟琳的身边。和爱人在一起的甜蜜生活和战争的残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凯瑟琳的思念和对于爱情的向往牵引着他远离战争。可以说,爱情成为亨利告别武器的催化剂,正视对于爱情的渴望让亨利彻底告别了武器。[1-5]

《永别了,武器》表达了海明威的反战思想,塑造了亨利的人物形象。战争是人类的噩梦,不仅毁坏人类的一切生活,而且会让人们感到虚无和迷茫。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心灵创伤是难以痊愈的,战争的阴影会伴随人的一生。小说通过亨利从精神上、行动上和彻底告别武器三部曲,展现了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这部小说不仅仅展现了男女主人公爱情的陨落,更展现了作者厌恶战争、反对战争的思想,令人深思。

猜你喜欢
凯瑟琳亨利武器
找找看
《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探析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大公鸡亨利
请放下你的武器
退役武器去哪儿了?
找找看
负荆请罪
伦敦24小时
亨利.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