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2021-12-30 08:52
科学咨询 2021年14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教学活动教学方式

黄 伟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重庆九龙坡 400000)

在教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传统的面授教学一直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学校唯一的教学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被打破。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普遍认同。在我国,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教育系统的重视。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紧跟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对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表现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期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专业人才。

一、中国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现状

在现阶段,我国几乎所有高校都已经在不同程度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充分体现出了教育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尤其是在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各类学校尤其在高校中犹如一针强心剂,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蓬勃发展不相对称的是教学成果却远远未达到理想的效果,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混合式教学作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是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运用,与以前的教学方式相比还很年轻,在发展过程中有关学习效果保障、课程设计、评价体系、差异化教学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阶段,教学方式信息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教学信息化也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的引入将教学信息化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虽然我国混合式教学的发展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而言较晚,各类学校在混合式教学意识上总体来说还比较低,但是未来发展的空间很大。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各类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学生对基于信息化的学习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会要求教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专业水准越来越高。到目前为止,高校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是有统一的追求。高校必须根据信息化技术的变化和国家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进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快速发展。

二、中国高校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国内外目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情况的分析,并结合本校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常见的混合式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授课教师在线上发布学习任务—学生线上接受学习任务—在线测验/课前实践。教师根据大数据统计信息跟踪学生的实时学习情况,搜集学习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调整教案;课中,学生分小组讨论—实践操作。教师针对问题实时指导—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归纳总结;课后,拓展训练—学生在线自我考核评价—教师根据系统评价的情况布置任务。这三个阶段中,课前和课后以线上为主,课中以线下为主。从实践的效果来看,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如下四个问题:

(一)课前的学习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从课前活动的开展来看,课前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形式化比较严重的情况。首先,部分授课教师对课前活动的发布不够重视,仅仅为了完成课前活动这个环节而发布了一些质量不高甚至毫无质量的课前活动。其次,很多课程教师仅仅使用教材本身所提供的线上资源,对于云端存在的大量学习资源置若罔闻,对于线上学习资源质量不好或者没有线上学习资源的课程并没有开展线上学习资源的建设或者建设也仅仅是应付了事,使学生课前的线上学习资源比较单一。最后,教师在课前线上学习任务的安排上也不够细化,学习时长也存在过长的现象,甚至达到了1小时以上,出现大量学生“挂机学习”的情况。

(二)课中、课后学习活动的设计,对课前学情分析不足

授课教师通过课前学习任务的线上发布,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科学化的统计,从而为课中、课后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数据支持。而在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中,这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很多教师虽然发布了课前的线上学习任务,但要么是课前任务过于单一,要么是对产生的课前任务学习数据分析不够,导致课中教学活动和课后教学安排的针对性不强。

(三)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授课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知识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使这套评价体系贯穿于混合式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前进行诊断性评价,还要在课中进行形成性评价,课后进行总结性评价。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教师对学生课前的知识基础和课程准备状况了解不够,在课中出现的教和学问题发现不及时;课后总结方式不明确,对后续教学效果的提升不明显。

(四)未充分体现差异化教学

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存在个体差异。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进度上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目前,差异化教学研究也在各个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如何借助教学的信息化手段,利用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更科学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中全方位地实现差异化教学,依然处在摸索阶段。

三、当前环境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多种方法相结合来保证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

第一,现在学生线上学习的资源非常丰富,除了很多教材本身提供了线上学习资源以外,在云端也存在着许多优秀的学习资源。因此,学生线上学习可以采用云端学习资源与教材所提供的线上学习资料互为补充的手段进行学习。当然,对于有条件制作线上学习资源的学校来说,学校可以自建高质量的线上学习资源,来保证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第二,明确和细化线上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对每一个任务进行精简优化,将每个任务的完成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第三,教师实时跟踪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及时督促、评价,可以采用实时排名的方式。第四,增加考核比重,增加过程性考核比重。比如,将平时考核比例分为线上占比30%,线下占比30%,作业占比20%,考试占比20%。第五,课前学习任务尽量以实物作品等能体现个人差异的形式开展,从而减少形式化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与获得感。

(二)课中、课后学习活动的设计

课中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在课前活动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所涉及知识点的内化和拓展,课中教学活动是整个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所在。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来看,教师可以将每次课程中较简单部分的知识放在课前,知识的递进及内化部分放在课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熟练掌握知识。有了课前学习效果的保证,我们可以通过对课前任务的参与度、任务的完成度、任务中出现问题的普遍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开课之前的学情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得到的结果明确课堂教学的要点,设计课中教学活动。课后教学活动的设计常常是个容易忽略的环节。但是,该环节在整体教学中同样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是学生将知识完全吸收和内化的重要过程。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课堂学习的反馈情况,进行课后的教学安排。

(三)建立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一直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关注点。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界定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认可、证明教师授课所取得的成效非常重要。因此,在课前,教师应该进行诊断性评价,诊断学生的知识基础、课程准备状况。其可以通过课前作业完成情况、测试得分、视频观看时长、讨论、投票及问卷调查情况等手段实现。课中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任务采用课堂签到、讨论、测试、头脑风暴、课堂作业、提问、投票、小组PK等众多方式,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课后进行总结性评价,教师可以采用课后拓展项目、学生自我总结、教师总结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四)差异化教学设计

要达到层级教学目标,教师就应该根据差异化的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处理,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准备情况和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分组,让他们选择不同层次的资源。分组的原则可以根据任务类型自愿分组,可以将同一层次的同学分为一组,也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同学分组。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讲解,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练习。其重在基础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课后,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课后任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必须完成拓展题;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重点在于学会总结。[2]

四、结束语

学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既要保证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又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机制,课时设计及学分认定体系必须与学生的系统知识学习有效衔接,与毕业条件相联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将在线平台工作时长考虑到日常工作时长中去。另外,顺利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必须有可靠的学习云平台,学校可以提供校内外无限制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打破空间的限制。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教学活动教学方式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