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劳动精神的培养

2021-12-30 08:52侯玉霞
科学咨询 2021年14期
关键词:培育劳动院校

侯玉霞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延安 716000)

教师通过培育学生自身的劳动精神,能够使学生更加喜欢劳动、重视劳动和爱惜劳动成果,进而主动地去做创造性劳动,在实施劳动创造中体现出他们所具有的人生价值。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步入到新时代,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变成高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时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所具有的意义,把劳动精神引入到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能够体现出劳动精神所具有的资源价值,并进一步充实劳动精神的时代内涵。

一、劳动精神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契合

(一)劳动精神指引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劳动精神主要表现在劳动者所具有的创新创业精神,是指引学生今后进行创新创业的强大支撑,有着很大的教育价值。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时,需要进一步探索劳动精神所具有的内涵,借助劳动精神中包含的精神支撑来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思想与创业意识,从而有助于把学生培育成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如今,高职院校已创办了各种创新创业的教育实践,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在火热推进中,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观念逐渐地被学生所熟知。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极易出现“随大流”的情况,如当他们看到别的青年在创业中有了不错的效果,自己也就对创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然而创业本身并不简单,一方面创业需要的相关经验积累是一个由无到有、逐步探索的过程;另一方面创业通常还是一个长时间的奋斗过程,并不能一步登天。这就需要青年学生对创业具有浓厚的兴趣,要爱好劳动,不怕吃苦。而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就能够指引学生今后在进行创新创业时,预想好对于自身的定位,并检测自己是否真正地适合创业。[1]

而劳动精神,可以激励学生大胆和自信地去创新创业。对于我国的“00后”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所处的生活环境较为优越,会使他们中很多人形成不想劳动、害怕吃苦以及不想奋斗的思想。因此,教师首先就要从培育这些学生的吃苦精神开始,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做,同时帮助别人也有乐趣,让他们能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和展开创造性劳动,从而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前随着创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这也需要学生以劳动精神为指引,对任何工作都要做到一丝不苟,将工作做到极致,才可能在竞争领域中做到一流。

(二)创新创业环境下唤醒劳动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国务院办公厅也曾于2015年3月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为了顺应新时代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高职院校需要主动对青年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而劳动精神是促进青年学生今后进行创新创业的强大动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落实对青年学生的劳动精神的培育,并给予相应的世界观引导。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想要立足到科学领域的最高点,哪怕是一刻也不能没有相应的理论思维。”而劳动精神作为一种理论思维,让青年学生传承劳动精神,就是指引学生完善思维的一种主要方式。高职院校对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能够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设出一种气氛,引导新时代的学生成为未来的创新创业的中流砥柱。在校青年学生也应该主动地传承劳动精神,亲身实践于创新创业活动中。总之,劳动精神凝聚着新时代的创新活力,可以引导学生在今后创造出全新的劳动成果。另外,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劳动精神的培育,不只是一种精神的注入,同时也是一种德育教育的渠道。

二、将劳动精神引入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一)将劳动精神引入到创新素质的培育,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品质

创新品质的培育是将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根本,将培育学生具有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作为重点,塑造出有理想、有担当的现代化人才。创新品质的培育,也是对学生心理能力的增强。高职院校要强化对学生自身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引与培育,可将劳动精神的培育作为契机,把劳动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之中,使学生能够以正面的心态去认识环境的改变,从而提升抗挫折的能力,和培育坚韧不拔的意志。高职院校在具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中,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不同的社团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意识,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另外一方面,可以将劳动精神融入到相关教育中,如在学校挑选创业榜样、借助新媒体传播优秀创业人物事迹、邀请优秀创业者来校进行专题讲座等,通过这些真实案例和真切感悟,加深学生对创新创业内涵的认识。[2]

(二)将劳动精神引入到课程的培育中,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课程培育作为人才培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培育学生具有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能力与技能的教育途径。高职院校在相关课程中贯彻创新创业理念时,可将劳动精神引入到创新创业的课程体制中,借此来寻找课程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同点。学校要科学地规划创业课程,制定不同科目知识的课程体制,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不只要设计关于创业的理论课程,还需要设立对应的实践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学校在创新创业的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劳动精神所起的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课上活动,积极地思考和探究,从而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探索劳动精神所具有的育人价值,在相关课程中渗入劳动精神包含的价值观教育,以更好地发挥出劳动精神中所包含的课程资源与创新创业教育间的内在契合;其次,教师要能够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相关活动,要求学生模拟创业团队进行活动,并在实际的模拟活动中将劳动精神顺势引入其中,借助劳动者具有的创业精神来指引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进而达成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3]

(三)将劳动精神引入到创新创业环境中,创设和谐的创业氛围

高职院校创设和谐的创新创业氛围,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以体现,推动学生早日成才。高职院校校园作为培育和增强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场所,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创造促进学生创业的良好条件与环境。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重要支撑。把劳动精神引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是高职院校实施学校文化建设的真实需要,也是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创设正面的校园文化,做好劳动精神的有效融入,才能够唤醒学生的创业热情。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方面可以针对学生在校园中创立奶茶店、在学校附近开商店或是开网店等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扶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以及创业的时间与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实施创新创业的培训活动,对想创业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引与培训,在培训中适当地引入劳动精神,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咨询服务,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

(四)将劳动精神引入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检验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流砥柱,高职院校要借助劳动精神来引导他们进行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应该培育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与责任担当,把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引入到创新创业相关教育中,同时要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实施自我检验。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创业的教育和劳动精神的培育有效地融合,要将实践当作媒介,帮助学生培育和增强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和整体素质。高职院校应该组织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高职院校还需要强化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带领学生去创新型的企业中学习,使学生对于创业的背景、过程及发展方向具有相应的实际了解,从而指引学生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了解创业,并提升自身的相关素质和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了高职教育的重要部分。高职院校将劳动精神引入到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能够显现出劳动精神所具有的价值。高职院校要想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就务必要充分地发挥出劳动精神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将劳动精神更好地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使学生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具有不畏艰辛、愿意劳动、敢于创新等品质,从而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创新成果,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培育劳动院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热爱劳动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