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与大学生生态道德培育的契合度

2021-12-30 08:52
科学咨询 2021年14期
关键词:培育道德理念

赵 乘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太原 030024)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培育实践活动离不开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高校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大学生生态道德培育避免了空泛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让大学生了解到我国生态环境的问题。绿色发展理念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为大学生生态道德培育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指南。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高校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大学生生态道德培育中,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概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后,绿色发展理念被正式提出,成为一种新的理念和“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共同构成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个中心,旨在处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升资源利用率,促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2]

绿色发展理念是国家为了实现“美丽中国”战略目标,而兼顾人类的生存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规律三方的利益,制定出来的一种新思想、新观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生活、绿色生产和绿色发展。[3]

二、绿色发展理念与大学生生态道德培育的契合度

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道德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在人与自然方面更是暴露无遗。不同时代,社会的需求也不同。目前,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将“美丽”一词加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将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了绝无仅有的高度。为了使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能够高度迎合社会发展总趋势,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大学生生态道德培育中已势在必行。[4]

(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真正解决社会问题,就要长期把握时代的脉搏保持科学性,与时俱进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不断地给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 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党的各项中心工作。就当前社会来看,生态环境出现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导致社会对人们的生态道德素养的要求逐渐提高,成为每一个都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因此,生态道德素质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5]

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各个建设的客观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态道德方面的教育仅仅是停留在环境保护层面,还没有上升到绿色发展层面。显而易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的中心工作有些脱离,这就迫切需要将绿色发展理论融入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之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性。[6]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的相关内容,促使大学生养成绿色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利用两者的相关性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培育。因此,大学要始终坚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大学生生态道德培育的全过程中,科学的认识生态和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大学生的绿色发展意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7]

(二)大学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粗放式的开采自然资源造成低效率的利用和资源的储量下降,大自然开始报复人类不当的“相处行为”,人类幡然醒悟开始找寻新的发展理念来指引人们追求幸福生活。当下处于生态文明的时代,绿色发展理念已经进入了人类的视野当中,就当前社会而言,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只是停留于知识技术的掌握,更加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由此生态道德素养开始成为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大学生相较于中ss小学生有丰富的学识、独立的人格和选择能力、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对社会各界的影响较大。除此之外还经过了一定的生态道德培育,具备了一些生态道德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依照正确的认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仍然呈现出来“认识高,行动低”的特点。大学生不可能自发的产生生态道德素养,也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通过一定的培育形成的。[8]因此,高校十分注重大学生的生态道德培育,由于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同时考虑到实施绿色发展理念的目标之一也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那么绿色发展理念必须融入到大学生生态道德培育中去。只有这样做,大学生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这种人际关系问题,树立和矫正生态道德价值观,增加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度,在个人利益和生态环境发生冲突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自觉肩负起传播生态道德的责任,对校园生活和社会公民甚至是未来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并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9]

人的全面发展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同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态道德建设推动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美好的环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人与生态环境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具有同一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如果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把经济发展中的物质条件当作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要求,就算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也不是真正的全面发展。照此以往发展下去,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人的生存环境都要丧失,那么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生态道德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生态道德培育中,有利于大学生发展观念的更新,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主干,在进入社会后会促进我国生产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这也就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兴产业崛起之后,社会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不再只追求GDP的高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相协调,这样就可以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人的全面发展更加健康。[10]

生态道德素养是道德在生态领域的延伸,不是先天就存在的,而是在后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获得的。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是在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下应运而生的,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养。总之,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大学生生态道德培育中,可以提升大学生生态道德培育的实效性,真正促进大学生形成稳定的生态道德,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培育的目标。绿色发展理念的培育同样是要培育社会公民的生态道德素养,使其内化于心,形成稳定的生态道德素养。因此,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生态道德培育来提高培育的实效性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总之,绿色发展理念和大学生生态道德培育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为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生态道德培育提供了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开辟新的时代所需的教育的新途径,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满足建设“美丽中国”的人才需求。

猜你喜欢
培育道德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