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主任工作中学生的“认同”教育

2021-12-30 12:31王亚丽
科学咨询 2021年1期
关键词:认同中华民族民族

王亚丽

(甘肃省康乐县第一中学 甘肃临夏 731500)

受各种负面思潮的影响,较多青少年学生出现了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的缺失,导致青少年学生对“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1]的认识比较肤浅,甚至存在与“认同”相悖的思想或行为,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严重不足。因此,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培养青少年学生增强“认同”感,牢固树立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班主任工作中需要多方并举,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认同”教育。

一、加强青少年学生“认同”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认同”教育,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作;是促进青少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青少年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然措施;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因此,引导青少年学生回溯中国悠久历史,感受中华灿烂文化,体会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艰辛历程,将有助于培养他们对祖国辉煌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培养他们对祖国发展的责任感,从而养成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意识。这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情感、文化、政治和制度的认同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

二、青少年学生“认同”教育的班主任策略

(一)加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教育

班主任可以利用班团活动,有计划、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民族性的理论教育,确立中学生理性的民族主义观念,让中学生明白民族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区别,并时刻保持一种理性的民族利益追求。班主任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一切种族至高论、民族优越论的说法都是虚无的,不切实际的;认识到一切不和谐、不积极、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注意道路的行为,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让问题复杂化;认识到民主和法治才是一切国家繁荣和民族富强的前提和保障。

例如,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各民族儿女的抗争历史和探索历史,重点列举著名的民族爱国领袖和爱国先驱,让学生明白:面对列强的入侵,无论是汉族、回族、还是藏族等各民族,他们不分民族、不分文化习俗差异,齐心协力,为挽救民族危亡,捍卫国家独立,为了中国这个共有的家,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东方;让学生明白:自古以来,五十六个民族都只有一个家——中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中华民族。

(二)加强去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教育

班主任可以利用班团活动、教室文化墙、学习园地、知识竞赛、作文竞赛、演讲比赛、古诗词朗诵比赛等方式,对中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发扬蕴含着优秀思想理念的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美德。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思想文化方面。一方面,回顾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思想大家,让学生了解他们为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让学生清楚我国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构成。它们都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并通过教化世人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2.传统文化的载体方面。例如,通对我国古代的杰出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的优秀事迹,四大发明、天文历法、数学建筑、农学医药、四大名著、史学重典等科技文化,以及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琴棋书画、舞蹈、武术、刺绣、剪纸、陶瓷、各种历史建筑、中医文化成就等的了解,学生知道了蔡伦、祖冲之、张衡、李时珍、王羲之、司马迁、李白、杜甫、曹雪芹等历史名人,也会认识到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瑰宝,会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灿烂和辉煌。

3.民族风俗习惯方面。班主任可以展示、介绍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优良风俗习惯,让学生体会到每个民族的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来历和含义,认识到56个不同民族风情下各自独特的文化传承以及高度统一的家国情怀。

(三)加强青少年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教育

班主任要以史实做依据,向学生渗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教育。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大批的杰出人物,有让世人惊叹的四大发明,有世界奇迹的万里长城……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的荣耀和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充满智慧的象征。

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超级工程》《大国工匠》《大国重器》《大国外交》等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祖国建设的不易和艰辛,感受伟大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

教室文化墙、学习园地中可以布置有关国家重大成就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成就展。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快速发展成果进行知识竞答、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但能继承和弘扬祖国的灿烂文化和优秀传统,而且能激发出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四)加强中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

班主任可以通过班团活动,以史为鉴,对中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

1.引导学生进行纵向历史维度的比较,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的结晶: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无产阶级逐一登上历史舞台,挽救民族危亡,捍卫国家独立,不惜献出鲜血和生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建立起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近代史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方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班主任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我党长期奋斗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我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2.引导学生进行横向历史维度的比较,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走向胜利的旗帜。首先,班主任要让学生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中国只用30多年的时间就走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程,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彻底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此走上繁荣富强和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其次,班主任要促使学生明白: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社会制度,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列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3.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让中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依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身心投入到科学文化知识的汪洋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全面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努力成长为符合祖国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培养学生的“认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出就行和系统性的工作。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航员,是学生灵魂的第一塑造者,其工作核心就是学生的德育。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通过各种形式,采用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认同”教育,真正达到德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认同中华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MINORITY REPORT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